知识库 > 皮肤 > 皮肤干燥 > 内容

皮肤干燥内容

皮肤疾病清洁方法须知

病请描述:皮肤亚健康或某些常见疾病的皮肤清洁原则 (一)皮肤干燥: 包括干性皮肤、皮肤瘙痒症、乏脂性皮肤病如鱼鳞病,皮肤清洁产品应尽量少用,仅以清水洗浴或根据皮肤情况、季节和地域不同,选择使用性质温和的医用护肤品,包括洁面乳、沐浴液,清洁后注意使用保湿剂改善皮肤干燥情况。 (二)皮肤不耐受或皮肤过敏: 此类皮肤对外环境的耐受性降低,除敏感性皮肤外,还包括常见的日光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特应性皮炎、玫瑰痤疮等。建议仅用清水洗浴,或使用专门针对此类皮肤的医用舒缓类清洁产品,以免影响皮肤屏障。对特应性皮炎患儿,使用经过处理的软水更佳。水温以室温为宜,秋冬寒冷季节可略高于室温。水温过高过低都可能会激惹皮肤出现不适症状。洗澡时间应缩短,动作要轻柔。洗澡次数不宜过频,以个人舒适为度,但浴后需及时涂擦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作用的保湿剂。 (三)脂溢性皮肤: 除油性皮肤外,还包括痤疮、脂溢性皮炎、少数玫瑰痤疮患者等。根据皮脂量的多少,调节清洁剂使用量和清洁频率,以皮肤不油腻、不干燥为度。选用针对油性皮肤的清洁产品,如香皂、浴盐、富含泡沫的洗面奶等。有明显丘疹、脓疱的情况可使用含二硫化硒或硫磺的产品达到控油、抑菌的作用。注意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脂膜,经皮失水率增加,反馈性地刺激皮脂腺分泌皮脂而出现所谓的"外油内干"现象。选用温和的控油洁面乳可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四)其他皮肤疾病: 根据病因、发病机制以及临床表现制定皮肤清洁计划,必要时采用药浴。如银屑病,每日均有大量鳞屑脱落,皮损充血潮红。洗浴能软化和清除鳞屑,促进外用药物的吸收,采用药浴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水温不宜过高,不能用力搓揉鳞屑,以免加重皮损潮红。原发性感染如头癣、毛囊炎,继发性感染如湿疹、天疱疮等,应视感染的范围酌情选择局部或全身清洁。清洁产品应含有抑菌或杀菌的成分,如含二硫化硒的产品洗头;含聚维酮碘的药水清洁患处,含清热解毒的中药局部或全身药浴。

王倩倩 2020-04-11阅读量1.0万

儿童湿疹为什么要多用润肤剂?

病请描述:        儿童湿疹(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瘙痒性皮肤病,皮损具有一定的年龄分布特征,一般从头面部始发,逐渐累及颈部、四肢及躯干等,大部患儿会反复发作至2周岁。儿童湿疹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所引起,研究发现中国湿疹患儿约30%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缺陷,从而导致天然保湿因子缺乏,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屏障功能的受损会导致经皮水分丢失增加,外界过敏物质的侵入,最终发生皮肤干燥发红瘙痒。而纠正皮肤屏障功能缺陷最为关键的一步就是外用润肤剂,恢复屏障功能,让皮肤保持滋润,避免外界过敏物质及微生物入侵。         经典的婴幼儿护肤品会含有润肤剂、封闭剂和吸湿剂。另外,功能性婴幼儿护肤品会含有一些抗炎成分,如紫苏、洋甘菊等。不含有色素、防腐剂、香料和表面活性剂等,婴幼儿使用是安全的。对于部分轻症的婴幼儿湿疹使用润肤剂后可以完全缓解,而中重度婴幼儿湿疹合理使用润肤剂可以减少近一半外用激素软膏的量,所以积极使用润肤剂,对于婴幼儿湿疹治疗和预防复发十分必要。

李明 2020-03-27阅读量5.3万

龟头炎

病请描述:龟头炎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龟头炎症性病变,分为感染性龟头炎和非感染性龟头炎两种。龟头炎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包茎或包皮过长,继发病原微生物感染,或者包皮垢长期慢性刺激导致。龟头炎好发于夏秋季,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 龟头炎主要表现为局部瘙痒,龟头红斑,丘疹,糜烂,脱屑等。不同原因导致的龟头炎有其特征性的表现。龟头炎以药物治疗为主,大部分可以治愈。龟头炎若长期未能治愈,可直接影响性生活,从而导致阳痿早泄,影响排尿等。阴茎癌的发病风险增加。 1.龟头炎发病原因 (1)感染性龟头炎:多见于包茎和包皮过长者。由于包皮腔内容易存储包皮垢,局部环境潮湿,使一些微生物比如细菌,真菌,螺旋体等在此繁殖,从而导致感染性龟头炎。 (2)非感染性龟头炎:与包茎和包皮过长密切相关,多由于局部摩擦,创伤,局部应用刺激性物质,长期的慢性局部炎症等导致。 2.辅助检查 确诊龟头炎需要进行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 (1)体格检查 不同类型的龟头炎,龟头皮肤具有其特征性皮损表现。 (2)病原学检查 适用于感染性龟头炎,可确定感染的致病微生物以及敏感的药物。 (3)组织病理学检查 适用于非感染性龟头。 3.诊断 (1)感染性龟头炎 1)非特异性感染性龟头炎 龟头及包皮红肿,龟头皮肤可见多发散在的红色丘疹,表浅糜烂。包皮垢增多,有难闻的气味。 2)霉菌性龟头炎 包皮垢增多,呈豆腐渣样,龟头皮肤增厚无光泽。 3)阿米巴性龟头炎 龟头糜烂,浸润性红斑,有分泌物,浅溃疡,组织坏死等。伴疼痛或剧痛。 (2)非感染性龟头炎 1)急性浅表型龟头炎 龟头红肿糜烂,渗出。继发细菌感染后形成溃疡,有脓性分泌物,包皮水肿,不能上翻。 2)环状糜烂性龟头炎 龟头部位有脱皮,红色糜烂面,边缘凸起,呈白色狭长带,互相连成圆圈或环状的特殊形态。 3)云母状和角化性假性上皮瘤性龟头炎 龟头皮肤呈云母状银白色脱屑,慢性经过。 4)闭塞性干燥性阴茎头炎 尿道口变小,周围有白斑,龟头黏膜干燥萎缩。 5)浆细胞性阴茎头炎 龟头冠状沟和包皮内板发生浸润性斑块,边界较清楚,表面光滑。单发或多发,长时间不消退,斑块不破溃,表面可见到细小红斑点,可发生糜烂出血。 (2)病原学检查 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并作为治疗时选择抗生素的参考。 (3)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以查到阿米巴原虫,霉菌等。 (4)组织病理学检查 1)云母状和角化性假性上皮瘤性龟头炎病理检查显示,表皮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皮突延长,呈假性上皮瘤样增生,真皮上部有炎性细胞浸润。 2)浆细胞性龟头炎病理检查显示,表皮变薄,表皮突变平,细胞变扁平呈菱形,细胞间隙普遍增宽,其中可见有红细胞变性坏死,真皮有大量浆细胞带状浸润。 4.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与坏疽性龟头炎,软下疳,硬化萎缩性苔藓,白癜风,红斑增殖症,阴茎癌等疾病进行鉴别。 如果出现龟头瘙痒,龟头的红斑,丘疹,糜烂,脱屑等,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医生通过体格检查、病原学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等可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5.治疗 龟头炎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治疗的注意事项:念珠菌性龟头炎应夫妻同时治疗。治疗期间避免性生活。 急性期避免使用皮质类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感染。 (1)药物治疗 1)局部治疗 糜烂渗出,有脓性分泌物者,可用刺激性小的中成药洗剂进行清洗治疗。 干燥而又脱屑者,外涂糖皮质激素软膏。 念珠菌感染者,可用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局部后,外涂咪唑类软膏。 不含氟的激素类药膏间断给药,对浆细胞性龟头炎有较好的疗效。 2)全身用药 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 (2)手术治疗 有包茎和包皮过长者,炎症治疗后,行包皮环切手术。 包皮水肿严重者,请勿强行上翻毛皮。 6.预防 龟头炎若长期未能治愈,可直接影响性生活,从而导致阳痿早泄,影响排尿等。增加阴茎癌发生的风险等。预防措施有: 1)每日清洗包皮腔,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2)避免局部应用刺激性溶液及药物,清洗时水温宜良不宜热。 3)及时行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

吴玉伟 2020-03-13阅读量1.2万

勿要忽视肛肠小病之急、慢性肛...

病请描述:肛裂,指肛管裂伤,同时有出血疼痛。 多见年轻女性或中老年男性 临床医学类型有慢性与急性之分。       急性的肛裂病因:是大便秘结、干燥、粗硬时排便努争,排便动作不轻柔等导致的。 预防治疗: 1、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多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久行。 2、调理好排便时间,养成每日定时排便习惯,每次大便时间要短,5分钟左右,不要超10分钟。 3、肛管裂伤有深、浅。初期裂伤表浅,大便后及时流水清洁后坐浴、熏洗,擦药膏,可保护创面,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裂口愈合,裂口可自行愈合。 4、肛裂患者应避免熬夜、戒烟戒酒,忌辛辣宜清淡饮食。因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会导致大便秘结干燥粗硬和皮肤水分缺失时脆性增加,更易产生裂伤。 5、慢性陈旧性肛裂,由急性肛裂长期未愈造成,病程多在1个月以上。此时可采用扩肛或最后考虑手术治疗。因药物治疗效果欠佳,需考虑进行手术干预,切除陈旧肛管裂伤病灶,去腐生肌,促进肛管结构,肛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振国 2020-03-10阅读量8841

疫情期间如何家庭消毒?

病请描述:1、常用的家庭消毒方式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消毒是切断传染病传播途径重要措施之一。家庭用可选择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含醇消毒剂(如75%的乙醇)。含氯消毒剂有一定腐蚀性,达到消毒时间后,需要用清水擦拭。          2、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1)家居表面保持清洁。门把手、电话机、手机、电视遥控器、桌面、地面等经常接触的表面,每天清洁,必要时(如家中有身体状况不明客人来访等)可以用医用酒精或含氯消毒剂等擦拭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也可直接使用消毒湿巾         (2)口鼻分泌物处理。家人咳嗽、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用过的纸巾等垃圾要放入垃圾袋,并及时处理,其他家庭成员避免接触。         (3)外出衣物经常换洗,必要时可以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         3、家中有居家医学观察人员,该如何进行家庭消毒?         (1)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化氢消毒剂,及时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台面、门把手、电话机、开关、热水壶、洗手盆、坐便器等日常可能接触使用的物品表面,用含有效氯250-500mg/L消毒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不少于30分钟,再用清水抹布擦拭去残留,每天至少一次。用250-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湿式拖地,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2)对于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先使用"84'i毒剂等浸泡消毒(按产品说明书使用),再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3)垃圾处理:建议设置套有塑料袋并加盖的专用垃圾桶用过的纸巾、口罩等放置到专用垃圾桶,每天清理,清理前用500-1000mg/L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浇洒垃圾至完全湿润,然后扎紧塑料袋口。       (4)注意:在清洁和处置台面、清洗衣物以及处理分泌物时,需要佩戴橡胶手套。摘掉手套后,用流动的清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5)当居家观察人员被诊断为疑似病例后,要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进行相关消毒工作。        4、居家使用化学消毒产品,应注意哪些事项?         (1)75%乙醇消毒液。直接使用,擦拭或浸泡小件物品,擦拭物体表面、皮肤和手等。要注意远离火源。         (2)含氯消毒剂。建议根据产品标签说明书进行使用,常用的居家消毒浓度为250-500mg/L。可用于白色棉织物、耐腐蚀物品及物体表面的擦拭消毒,或者小件物品的浸泡消毒,如浸泡餐饮具,30分钟。         (3)免洗手消毒剂。在手部没有可见污染时,可直接涂抹、揉搓使用,如果手部有污染时,可在洗净双手后使用,取适量手消毒剂(一般挤压或者按压手消毒剂瓶一次,挤出的手消毒剂不少于1ml),进行充分揉搓,1分钟后即可达到消毒作用。          (4)化学消毒剂使用时应注意化学消毒剂的漂白性、腐蚀性等。做好个人防护,如戴橡胶手套等防渗透手套。化学消毒剂要妥善保存,密闭瓶盖,放置在阴凉通风及儿童不易接触的位置。

王智刚 2020-02-19阅读量8863

接触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怎么...

病请描述:       1.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仅限湖北省)、确诊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患者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2.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应注意什么?         居家医学观察期是14天。在家中观察期间需与医学观察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并需要了解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掌握正确洗手、通风、防护和消毒方法。         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具体建议如下:         (1)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可以选择家庭中通风较好的房间隔离,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门随时关闭,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相通的房门时先开窗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2)在隔离房间活动可以不戴口罩。不随意离开隔离房间,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先戴好医用外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门。佩戴口罩前后和处理用后的口罩后,应及时洗手。        (3)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处于下风向。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离开房间后,需清洁双手。        (4)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纸巾及口罩丢人专门的带盖垃圾桶内或垃圾袋中。不随地吐痰。         (5)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要与其他家庭成员分开,如避免共用牙刷、餐具、毛巾、浴巾、床单等,不要共同进餐,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要共用卫生间,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用后通风并用医用酒精等消毒剂消毒身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6)家中公用物品及时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头柜、床架、门把手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7)家庭成员在清洁被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         (8)密切接触者的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用洗衣机以60-90℃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9)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密切接触者以静养为主,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心态要平和,不要着急、害怕。保证睡眠充足,减少上网、长时间看视频等。最好限制在隔离房间进食、饮水。         (10)按居家医学观察通知,每日上午、下午测量体温,自觉发热时随时测量并记录。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及时联系隔离点观察人员。         3.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14天?         传染病的隔离期都是根据该疾病的潜伏期来确定的。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出现临床症状前的一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存在传染性。目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定为14天。

王智刚 2020-02-18阅读量9926

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副作用和...

病请描述:紫外线使用注意事项、副作用和处理方法 (1)消毒期间,没有防护的人和宠物、动植物要离开消毒房间,不能直接照射到人,长时间照射紫外线会对眼睛和皮肤造成灼伤;不能用肉眼直视发亮的灯管,避免眼睛红肿灼伤;医疗活动中,传染病二级防护能有效阻止医用紫外线的辐射。 (2)使用时,应对高档真丝、皮具、字画、贵重收藏品、有重要纪念意义物品进行遮光保护; (3)消毒结束后开窗通风20分钟,带臭氧款需要先等待60分钟,待臭氧分解再进入房间开窗通风。 不同波段紫外线伤人程度不同,如果发生紫外线误照,请参照以下方法处理。 紫外线为波长100-400nm的电磁波。根据波长和生物学作用不同,主要分为三个波段,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和短波紫外线UVC。紫外线约占太阳光的13%,自然界中UVA约占97%,UVB只占3%。 长时间照射紫外线,会导致皮肤色素沉着、皮肤增厚粗糙、光老化,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癌前病变、皮肤癌、白内障等,因此应避免长期紫外线照射。但短时间照射紫外线消毒灯,主要造成的危害是电光性眼炎和皮肤损伤,其他致癌风险极小。“灭菌的紫外线灯,是短波的UVC,穿透力极弱,主要是对皮肤表面伤害最大。紫外线消毒灯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到底有多大,还要取决功率和照射时长。” 紫外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跟个人皮肤的耐受能力有关。类似案例中照射一个小时的时长,引发的症状跟日光性皮炎类似,主要是皮肤变红、变黑、干燥,患者会有疼痛、蜕皮,严重的甚至有水泡。这是皮肤对紫外线的一种过敏反应,患者可以到皮肤科进行抗过敏和护肤治疗。一般普通的“晒伤”,1-2周左右就会痊愈。从临床经验来看,没有出现皮肤溃疡、破损、感染等,不会留下疤痕。色素沉着也会随着皮肤的恢复慢慢好转。专家提醒,在康复期,患者要注意避免晒太阳,减少电脑、电视、手机等屏幕辐射的时间,饮食保持清淡,对病情的恢复均有好处。“皮肤毛发等一般被紫外线轻度灼伤的情况,可以很快痊愈,基本不会出现后遗症。” 短时间照射紫外线消毒灯的另一个危害是电光性眼炎。主要表现为眼睛红肿、流泪、干涩、畏光,严重的甚至会导致视力下降。专家介绍,通常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即可导致电光性眼炎,为眼睛角膜上皮细胞和结膜吸收大量而强烈的紫外线所致,患者的角膜上皮会出现弥漫性点状波凸,通常表现为眼睛发红、特别怕光、忍不住流泪,最难忍受的是人会感觉眼睛剧痛。专家介绍,紫外线照射导致的电光性眼炎通常有个潜伏期,快的是半小时后发作,慢的6-8小时后才发作,因此医院急诊经常半夜接到这类患者前来求医。 不过,专家表示,短时间的紫外线消毒灯照射,对角膜的损伤还是比较表浅的,主要损伤在上皮层,通常24-48小时就可以自我修复。对于疼痛到难以忍受的病人,可以使用复方利多卡因快速缓解疼痛,促进恢复健康。医生一般会用氯霉素加一点表麻药滴眼,达到止痛消炎的作用。在康复期,患者要注意多休息,避免用眼,注意眼部卫生。“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搓眼睛,揉眼睛会加大创伤延缓康复,会引起角膜上皮大片脱落,康复时间会延长。” 对视力会否永久受损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对此,专家医生表示,紫外线消毒灯短暂照射影响较小,达到一个小时,当时会对视力有损伤,但角膜修复完成后,视力还是可以恢复的,家长不用太担心后遗症。 室内紫外线消毒灯(短波紫外线UVC)的短时间照射一般不会损伤角膜实质层和晶体,但室外的紫外线如果长期照射,对眼睛造成的伤害则是永久性的。 专家指出,大家所看到的紫外线损伤多数是指自然紫外线(长波紫外线UVA,中波紫外线UVB)在雪地、沙漠、水面反光特别强的地区长期活动,如果没有保护措施,容易引发皮肤癌、眼皮淋巴细胞癌、白内障、视网膜病变、黄斑损害、眼角翼状胬肉(眼白跟眼黑之间长了一种膜,引起结膜变性增生,长到角膜里会引起视力下降)等多种问题。因此,长期在户外工作的人,最好戴个墨镜防紫外线伤害。 此外,裸眼看日食也是容易导致眼睛损伤的行为。曾经有一名20多岁的男病人,未做任何防护就看了日食,之后眼前出现固定黑影,看东西变形,视力也明显下降。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黑影虽然变淡、变形也消失,但造成的黄斑区的神经细胞损害却已经无法完全修复。 紫外线的医疗应用: 虽然紫外线可能对人体带来上述危害,但市民也无需谈紫外线色变。专家介绍,除了杀菌、消毒作用,紫外线还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对于人体维生素D的合成、钙的吸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紫外线还广泛应用于多种皮肤疾病如带状疱疹、玫瑰糠疹、银屑病等的治疗。这种治疗用的紫外线主要用窄谱UVB,通过紫外线照射,产生光化学反应,调节人体免疫反应。例如有的银屑病患者,需要全身照射紫外线,每次3分钟左右,疗程多达三五十次。“紫外线是诱发皮肤癌的原因之一,但致癌风险要看照射时间和功率大小。”专家表示,皮肤科用手持的紫外线灯照射诊断一些皮肤病,对于医生来说,每天在紫外线灯照射下的时间至少一个小时,对身体健康也并无大的风险。

马彩毓 2020-02-05阅读量1.5万

如何做到“精准补...

病请描述:开年第一篇,应很多患者要求,总结了一些门诊常常遇到关于钙的问题,作为专门搞骨代谢的医生,在此浅谈一些个人对缺钙和补钙的看法。患者问题一:我血钙正常是不是代表不缺钙?成人里99%的钙储存在骨骼和牙齿里,主要以羟磷灰石的形式存在,所以说骨骼是钙的“仓库”。而其余的1%钙存在血液里和细胞外液里,所以血钙不能完全反映骨骼内是否缺钙和钙的储存情况。血液里和细胞外液的钙和骨骼的钙之间呈现动态平衡,在多种器官(骨,肠,甲状旁腺,肾脏)和多种激素的参与调节下,骨骼中的钙不断地释放出来进入血液和细胞外液;而血液中的钙又不断地沉积于骨中。虽然血液里的钙很少,但参与了人体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譬如钙能促进体内某些酶的活动;参与神经、肌肉的活动和神经递质的释放;参与血液的凝固、细胞粘附;调节心律、降低心血管的通透性、控制炎症和水肿、维持酸碱平衡等作用。患者问题二:那怎么知道自己缺不缺钙?评价身体里钙的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1、血钙水平,血钙低的时候,往往身体缺钙已经比较严重了。2、尿钙水平,我常常建议患者测24小时尿钙,基本上一张24小时尿生化报告,反映了患者很多的饮食状态(很多患者说洪医生你怎么一看这张报告就知道我平时的怎么吃的啊),此外还可以发现很多隐藏的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很多时候患者血钙正常,但已经出现低尿钙,尿钙更敏感,在排除了肾脏疾病外,往往提示患者身体里钙不足。3,甲状旁腺激素PTH,(这里介绍下一下甲状旁腺,它是长在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或埋在其中)的中部和下部的两对豌豆样大小的内分泌腺体,它分泌甲状旁腺素PTH,是旁腺不是甲状腺哦)。不要小看了这四颗小不点,它负责调节身体里的钙磷代谢,协调肾,骨,肠道之间钙磷平衡。简单的来说,当外周血和细胞外液钙不足时,PTH会升高,促进骨骼溶解,把骨骼里储存的钙释放入血,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PTH指标来间接判断患者骨骼里是否缺钙。当然当甲状旁腺本身发生异常,譬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者有其他继发因素时,不能单靠这个指标来评价是否缺钙。总之,评价钙是需要多方面综合观察,包括症状和生化指标。患者问题三:缺钙有哪些症状?轻度缺钙时,患者往往没有明显的症状,最常见的就是有些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也就是我们说的抽筋,一般发生在夜间或者凌晨(抽筋是很痛的哦)。还有些患者出现手脚口唇的麻木感。有的患者出现骨痛,骨软化,牙齿松动等。有的患者出现指甲脆容易断,皮肤和毛发干燥等体征。严重的低钙血症会出现手足抽搐,心律失常,心电图QT或者ST段延长(无论是低钙还是高钙血症都和心脏密切相关,这也是我在临床中一直强调的问题),甚至出现精神症状烦操,癫痫发作,重者心脏骤停。

洪维 2020-01-01阅读量1.1万

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疼痛...

病请描述: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患糖尿病的病人越来越多。糖尿病早期血糖升高并不会引起患者很明显的不适症状,除非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者高渗昏迷,也正是由于糖尿病的这一特点,使很多患者早期并不重视血糖的控制,经常听到患者说:“我有糖尿病好几年了,但我什么不舒服都没有,也没吃药”。其实这种现象是非常危险的,血糖控制不好,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将提前出现,导致很严重的后果。随着患糖尿病时间的延长,一部分患者开始慢慢出现手脚麻木感,足底灼烧感,针刺感,甚至刀割样疼痛,夜间尤其严重,逐渐由双脚慢慢向上发展累及双腿;有一部分患者也会出现双手麻木感,但一般较下肢轻。糖尿病患者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考虑是出现了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那么这个疾病严重吗?该如何预防及治疗呢?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可细分为很多类型,今天我们就重点说一下最常出现的“糖尿病性远端多发性神经病”,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出现手脚麻木、疼痛最常见的类型。 1.糖尿病性远端多发性神经病临床表现: ①.此病起病隐匿,最常累及患者双下肢,出现持续性麻木感,足底灼烧感,针刺感,甚至刀割样疼痛,夜间尤其严重,逐渐由双脚慢慢向上发展累及双腿;很少累及上肢或较轻。 ②.足趾及下肢出现对称性感觉减退,针刺感觉减退或消失。严重患者可出现大腿无力及消瘦。 ③.患者双足及双下肢皮肤干燥、皲裂,皮肤容易掉碎屑,脚指甲松脆易断裂等。严重患者可出现糖尿病足,主要表现足部破溃、感染、糜烂,经久不愈。 2.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严重吗?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达60%-90%,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发病率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及糖尿病病情加重而增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美国一项大型研究表明47%的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神经病。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当的糖尿病患者致残率及并发症高。早期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病情较轻,不算严重,积极控制糖尿病,对症营养神经、止痛等综合治疗效果良好。但此病一经诊断,就必须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若治疗不及时将进一步进展,严重患者麻木、疼痛严重,导致患者整日焦躁不安,影响睡眠,出现焦虑抑郁;更严重患者出现糖尿病足,下肢反复出现皮肤破溃、溃疡、感染,导致截肢,甚至死亡。 3.那么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呢?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预防重点即是积极控制好原发病:糖尿病,日常加强饮食控制,控制糖分摄入,适当运动,应用降糖药物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治疗重点是缓解症状及减缓疾病进展,血糖控制不佳及血糖快速变化可加剧和诱发疼痛,有效平稳控制好血糖是治疗基础。     ①.对症止痛治疗:常用药物有普瑞巴林胶囊、加巴喷丁胶囊、丙戊酸、羟考酮控释片等。合并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可应用抗情绪药物,比如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药等。     ②.营养神经治疗:神经营养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三磷腺苷等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中药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具有一定作用。 4.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积极控制糖尿病,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应用降糖药物将血糖控制在正常水平。出现四肢末端麻木不适及时就诊明确诊断。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患者足趾及下肢出现对称性感觉减退,对疼痛刺激,温度等感觉减退,日常生活中洗脚等情况需要注意,确定好水温,避免出现烫伤等情况的出现(此点尤为重要)。其次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双足,尽量避免出现外伤,一旦出现及时就诊处理,避免出现感染,避免糖尿病足的发生。

尹延伟 2019-12-14阅读量1.1万

秋冬季节养生就是进补吗?

病请描述:        前几天秋分已过,提示深秋将至,天气转凉,我们需要注意预防各种冬季常见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大家印象中,秋冬季节养生的主流是“补”,各种补品,各种进补,养生=进补?          事实是否真的是这样?中医的养生讲究阴阳平衡,正确的养生应当顺应四时,能避风寒湿暑六淫邪气,尤其是中医药调理也是: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比如:你受了风寒,就会怕冷,吃热的东西就舒服,身体自身调整避免寒性摄入,如果身体调整力度不够,服用温经散寒的中药,你的身体就舒服。又比如:你内火重,就会燥热,想吃冷的东西,身体自身调整避免热性摄入,此时服用清热降火的中药,身体就会舒服。         所以正确的养生不是光吃补药,而是根据自身体质,合理、规范、适量的调理养生。经常有很多人拿着补药问顾医师,为什么好东西吃了不舒服,又不想浪费,还是坚持服用,身体反而越来越差?我们再打个比方:我们用柴生火,火越旺需要的柴越多,如果你火很小,你还放很多柴,这火还能烧?反而会灭了。这就像有些人,本身代谢机能很差,肥胖,湿气很重,脾胃功能很弱,你还过度进补,反而加重了身体的负担,出现胃胀不适,因为负担不了。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意思就是:春天和夏天,身体吸收阳气,到了秋冬,体内的阳气可以对抗寒冷;秋天和冬天,身体吸收阴气,到了盛夏,体内的阴气可以对抗炎热。可见,古人已经对四时养生做了最好的归纳,我们吃的食材只需要根据身体、根据环境、根据气候即刻。例如:滋阴、清热食材宜在夏天吃;温阳食补宜在冬天吃;阿胶、白木耳等润燥的食材最适宜在秋及初冬吃,以对抗干燥气候;春天雨季则可常食用薏米、茯苓等除湿食物等等。         秋天养生注意什么?几个关键词:宜秋收、防秋燥 1.宜秋收 中医认为人体生命气机在秋天主降、收敛为主,而秋天在五脏对应肺,肺主呼吸,主肃降,故秋天是养肺最好的季节。养肺的目的在于增强肺的防御力,增强人的抵抗力,减少秋冬季呼吸道疾病发病。 2.防秋燥 秋天是“燥”邪为主,燥性干涩,容易伤肺伤津液,所以秋天皮肤干燥、掉头发、口腔干燥等,故秋天适宜清肺润燥。 秋天有哪些食材推荐? 食物:百合、糯米、蜂蜜、牛奶、山药、莲子、萝卜、荸荠 水果:甘蔗、橙子、梨、香蕉、苹果、猕猴桃 其中,梨和橙子较推荐,梨:性味甘凉、养阴润肺为主,脾胃虚寒慎用; 橙子:味甘、酸、性微凉,生津,提高免疫力,补充维生素。        养生还是要根据自身情况,合理的生活习惯和饮食,切勿“以补为养”。

顾超 2019-09-27阅读量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