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甲状腺手术的“四大并发症”,外科专家从来没有告诉你?——瑞金医院费健主任带你了解功能保护性甲状腺外科 文章出处 本文内容参考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4年第6期《功能保护性甲状腺外科:技术难点与对策》(作者:袁芊芊等),结合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30年临床经验撰写。 作者介绍 费健 头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 经历:从医30余年,累计完成甲状腺手术超万例,擅长传统外科与微创消融技术 科普达人: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解答甲状腺问题超10万次 为什么推荐这篇科普? 甲状腺疾病(如结节、甲亢、甲减、甲状腺癌)越来越常见,但许多人对手术存在误解: 担心术后声音嘶哑、手脚麻木、呛咳…… 纠结“切多了怕功能受损,切少了怕复发”。其实,现代甲状腺外科早已进入“功能保护时代”! 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秘手术中医生如何保护你的重要器官! 关键知识点:针对甲状腺手术的“四大并发症”,外科专家需要做好“四大守护任务” 任务1:留一条“保命通道”,防术后窒息 甲状腺术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出血压迫气管,严重时会窒息。过去医生会完全缝合颈部切口,但若出血,血块可能堵住气管。现代方案:缝合时故意留出3厘米的“小通道”,让血能流到皮下,避免压迫气管。就像给高压锅装了个“安全阀”,关键时刻救命! 任务2:守护“钙管家”甲状旁腺 甲状腺周围有4颗绿豆大小的甲状旁腺,负责调节血钙。若损伤,会手脚麻木、抽搐,甚至危及生命。医生怎么做: 精准识别:用荧光染色、纳米碳标记等技术,让甲状旁腺“亮起来”,避免误切。 分型保护: 独立型:小心避开,保留血供。 粘连型:像移栽植物一样,连脂肪一起移植到前臂,存活率更高! 术后检测:抽血对比双臂的钙调节激素(PTH),确保移植成功。 任务3:保护“声音开关”喉返神经 喉返神经控制声带,损伤会导致声音嘶哑,甚至失声。防护黑科技: 术中导航:用神经监测仪实时“监听”神经信号,一旦信号减弱50%,立刻暂停操作。 损伤修复:若肿瘤侵犯神经,可用“迷走神经搭桥术”重建声带功能,术后声音逐渐恢复! 任务4:修复“淋巴水管”胸导管 颈部的胸导管像一条“淋巴水管”,损伤后会漏出乳白色液体(乳糜漏),伤口难愈合。解决方案: 大禹治水法:不盲目堵漏,而是用显微镜精细修补导管,让淋巴液正常回流。 分级护理: 少量渗漏:加压包扎,正常吃饭。 中量渗漏:少吃油腻,补充蛋白。 大量渗漏:禁食+药物+负压引流,加速愈合。 费健主任的暖心建议 术前别焦虑:现代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率已大幅降低,医生会用尽“十八般武艺”保护你的功能。 术后勤复查:定期查血钙、甲状旁腺激素,及时调整补钙方案。 日常护甲状腺:少熬夜、远离辐射、控制情绪,每年做一次颈部超声。 结语 甲状腺手术不是“一切了之”,而是精细的“功能保卫战”。从保留生命通道到修复神经,每一步都凝聚着外科医生的智慧与匠心。作为患者,了解这些知识不仅能减少恐惧,还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健康无价,愿每个人都能被温柔守护!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185
病请描述:肌张力障碍风暴的诊断及治疗 肌张力障碍风暴是一种恶性多动性运动障碍急症,肌张力障碍显著、快速恶化需要及时干预并入住重症监护病房。Jankovic和 Penn于1982年首次在一名患有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的8岁男孩中描述了这种疾病,该男孩出现了肌张力障碍迅速显着恶化、血清肌酸激酶 (CK) 升高和肌红蛋白尿。这个症状后来被称为“绝望的肌张力障碍”或“肌张力障碍风暴”。1998年,Manji描述了一系列12例“肌张力障碍风暴”患者,其定义已被后续报道引用。 识别肌张力障碍风暴 除了严重的全身肌张力障碍外,肌张力障碍风暴的症状和体征还包括发热、心动过速、呼吸急促或呼吸改变、高血压、出汗和自主神经不稳定。肌张力障碍风暴可以是强直的(即持续的姿势)或阶段性的(即不规则的抽搐)。对 89 次风暴发作的最大研究表明,大多数是强直性的 (69%),阶段性风暴更常见于女性和继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其他运动障碍,如舞蹈症、弹力症或肌阵挛可能伴随肌张力障碍风暴。延髓损伤如构音障碍、吞咽困难和呼吸衰竭很常见,这些都需要在重症监护病房进行密切监测。疼痛也很常见,通常需要积极的症状控制。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白细胞增多、血清 CK 升高、高 C 反应蛋白、肌红蛋白血症和肌红蛋白尿,可能严重到足以导致肾功能衰竭和酸血症。 肌张力障碍风暴:临床特征 肌张力障碍通常发生在已知患有肌张力障碍的患者身上,通常在运动障碍诊所进行随访。肌张力障碍风暴患者的新发表现很少见。平均先前的肌张力障碍持续时间为6年,平均年龄为14岁 。肌张力障碍往往发生在基线时严重或控制不佳的肌张力障碍患者身上,三分之一的事件是无端的。在诱发事件中,触发因素包括感染(50%)和药物变化(30%),后者的例子包括ITB戒断,减少或戒断其他肌张力障碍药物或在威尔逊病中开始使用 D-青霉胺。其他例子包括引入氯硝西泮(矛盾的是,它也可用于治疗张力障碍风暴),在威尔逊病中开始使用锌 或在帕金森病中停用唑吡坦。其他诱发因素包括外科手术和深部脑刺激 (DBS) 失败。随着DBS变得越来越普遍,关于DBS故障引起的肌张力障碍风暴的报道越来越多,尤其是由于电池问题或电池寿命结束时。 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肌张力障碍风暴的前驱症状,其中肌张力障碍从基线开始恶化,但没有真正的风暴那么严重。一旦真正的风暴开始,通常会持续 2-4 周并逐渐恢复。然而,即使经过治疗,死亡率仍为 10%。如果患者幸存下来,他们可能会恢复到肌张力障碍的基线严重程度(完全恢复)或留下一些残余缺陷(部分恢复)。复发很常见,应监测有某一事件病史的患者是否复发。肌张力障碍风暴的典型临床情况包括 DYT1 张力障碍、威尔逊氏病(通常在开始使用 D-青霉胺后)和感染性触发的脑瘫 (CP)。虽然目前没有严格的边界或严格的临床标准来诊断肌张力障碍风暴,但临床医生在遇到肌张力障碍较基线恶化的患者时必须保持警惕,以便能够在前驱期早期识别肌张力障碍风暴并及时启动干预措施。鉴于患者进展为肌张力障碍风暴时没有明确的界限,需要临床判断以找到早期识别但不过度治疗的平衡。然而,治疗不足可能更有害。一些肌张力障碍可能有急性表现,重要的是要识别它们,以免将它们误认为是肌张力障碍风暴。 张力障碍风暴中的管理决策 一旦肌张力障碍风暴开始,必须立即开始管理。通常需要住院,患者应入住重症监护室。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管理策略不同。在这里,我们将管理分为前 24 小时与接下来的 2-4 周。这种区别反映了必须在前 24 小时内做出的决定的关键性质,以尽量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前 24 小时内的主要管理目标是 1) 确定触发因素及其具体治疗方法和 2) 评估患者是否适合进行苍白球 (GPi) DBS 或 ITB 治疗。有些人可能会争辩说,应将 GPi DBS 或ITB等侵入性疗法视为最后的治疗手段,以在其他疗法对肌张力障碍风暴无效时使用。然而,随着过去十年中DBS的使用增加,越来越多的报告表明GPi-DBS 和ITB在肌张力障碍中的出色效果风暴,尤其是在DYT1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和其他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例中。由于对患者结果的巨大影响,现代趋势是提倡分层方法(基于诊断,例如全身性 DYT1 肌张力障碍和严重程度)考虑GPi DBS或ITB治疗。与其他形式的肌张力障碍中DBS的延迟受益(数周至数月)相反,肌张力障碍风暴患者通常会立即改善。ITB的使用可能会受到其并发症的限制,尤其是硬件故障和感染。除非DBS 不可用,否则很少使用苍白球切开术。接近重症多动性患者时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将肌张力障碍和舞蹈风暴与其他运动障碍紧急情况区分开来。单纯肌张力障碍和混合性肌张力障碍/舞蹈症的诱发条件通常相似,例如在CP、创伤性脑损伤和 Leigh综合征的临床情景中,患有张力障碍风暴的患者也可能同时患有舞蹈病。 肌张力障碍风暴和舞蹈风暴看起来相似,舞蹈风暴的管理应侧重于识别和治疗潜在的触发因素。非酮症高血糖症、双球症、狼疮、严重的Sydenham舞蹈症、抗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抗 NMDAR) 脑炎和CP加重可引起舞蹈风暴。肌张力障碍风暴和舞蹈风暴的治疗有些重叠:抗精神病药、丁苯那嗪和GPi DBS,但抗胆碱能药(可加重舞蹈病)除外。然而,纯张力障碍或混合张力障碍/舞蹈风暴的治疗策略应遵循下面讨论的张力障碍风暴范式。应识别感染或药物变化等触发因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例如通过启动抗生素或恢复先前的药物治疗,如多巴胺受体阻滞剂、ITB、氯硝西泮或苯海索。如果患者已知或可能患有DYT1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应立即进行神经外科会诊以考虑紧急双侧GPi DBS。我们也建议对 DYT1阴性原发性肌张力障碍患者采用这种方法。 如果患者不符合这些标准,与患者家属的有效沟通至关重要。肌张力障碍风暴的内科治疗效果仅为10%,死亡率保持10%左右。要回答的主要问题是 1) 家庭的护理目标是什么? 2) 如果药物治疗失败,患者是否是ITB或GPi DBS(或消融手术)的神经外科候选者?如果患者不是手术候选人,则管理仍然是医疗。肌张力障碍特异性治疗包括抗胆碱能药、多巴胺受体阻滞剂、丁苯那嗪、可乐定、巴氯芬和各种药物。所谓的“马斯登鸡尾酒”,即 75 毫克/天的丁苯那嗪、匹莫齐特和苯海醇的组合,首先在英国使用。管理仍然是经验性的,没有基于证据的指南。无论组合如何,关键是使用多种高剂量抗肌张力障碍药物来控制或中止风暴,而不是一次缓慢滴定一种药物。值得注意的是,在由潜在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发展而来的肌张力障碍风暴中应避免使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除了针对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外,支持性措施还包括气道保护、镇静和疼痛控制。单独的肌张力障碍特异性疗法通常无效,或者可能需要数天至数周才能实现改善。通常用于肌张力障碍风暴的麻醉剂包括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丙泊酚和巴比妥类药物。由于其肌肉松弛作用、半衰期短、起效快和良好的心血管特征,通常选择静脉注射咪达唑仑作为首选。如果症状没有得到控制,丙泊酚这种半衰期相对较短的麻醉剂一般被认为是二线药物。三线药物是非去极化麻痹剂,例如泮库溴铵和巴比妥酸盐。值得注意的是,应避免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剂(如琥珀胆碱),因为它们具有横纹肌溶解的潜在风险 结论和未来方向 肌张力障碍风暴很少见,并且缺乏基于证据的管理指南。肌张力障碍风暴的真实发病率和患病率仍不清楚。迫切需要针对药物选择、药物顺序、时间、剂量、多种药物、静脉镇静和插管的作用以及DBS和ITB的时间和患者选择标准的循证指南。随着过去十年DBS的使用增加,越来越多的报告表明DBS和ITB在肌张力障碍风暴中的出色效果,尤其是在DYT1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和其他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病例中。
潘宜新 2023-04-24阅读量2350
病请描述:1先天性黑痣,是出生时就存在的皮肤颜色异常,可为黑色、深棕色、灰色,面积可随着身体发育成比例增大,伴有卫星痣、结节、包块、毛发生长等表现。 2根据成年后估计可以达到的最大直径,先天性黑痣可分为:小痣(小于1.5cm)、中等痣(1.5-19.9cm)、大痣(20-40cm)、巨痣(大于40cm)。出生时头面部大于12cm、大腿大于5.8cm、小腿大于6cm、其余部位大于7cm的黑痣,估计成年后直径均超过20cm,因此可诊断为:先天性巨大黑痣。 3先天性巨大黑痣,根据体表分布情况,可分为6型(6B分型): 先天性巨大黑痣,除了面积大,还伴有结节、包块、毛发生长等表现,给家属和患儿带来心理、社交负担。 4先天性巨大黑痣还有一个特点,除了最大的黑痣外,还可见不同数量、大小、部位的稍小的黑痣,称为卫星痣,国际上最新医学称为伴随的小痣。在个别患者中,出生后会新长出大小不等的卫星痣,但一般恶变不会发生在卫星痣。 如图所示,头皮为主痣,背部为数个大小不等的卫星痣。 5先天性黑痣会不会恶变?这是家长们较为关心的问题。 目前研究数据表明,一般先天性黑痣的恶变率较低,但当黑痣为先天性巨大黑痣、位于躯干部位、伴随大量卫星痣时,恶变的概率会升高(4-8%,九院目前收治患儿恶变率小于1%)。当黑痣出现异常快速增大的结节(主要)、破溃出血、颜色变深等表现时,家长需高度重视,及时就医。 现在让我们来鉴别一下良性和恶性结节: 此图为典型的良性结节,质地较软,边界清楚,生长缓慢。 此图是我们团队接诊的一例比较典型的先天性巨大黑痣恶变病例,图显示的是恶变病灶,凸出皮肤表面,颜色鲜红,形状不规则,质地较韧,右边两幅图为切除左图这一恶性的小肉球一年后,在不同部位新长出的恶性包块,质地比较硬,潜伏在皮肤下面。由于目前没有针对性的化疗药物,对这些恶变结节的处理方法都是手术切除。据国外相关研究,20%的黑痣患儿会出现神经发育问题(九院目前收治患儿概率为1%),最常见的有说话延迟,建议定期评估神经发育状况!严重的患儿会出现抽搐、癫痫等神经症状。出现以上情况时,需及时进行头颅核磁共振MRI检查。 如图所示,一些巨大痣的临床表现比较特别,在大面积褐色的咖啡牛奶斑上散在团块状的黑色斑块,可以伴有毛发生长、结节等表现,国际医学上将这样的黑痣命名为spilus样先天性黑色素痣,由不同的基因突变导致,恶变率也较高,需给予重视! 6对黑痣宝宝的护理,也是很多家长会问的问题,我们团队建议以下几点: ①皮肤护理:建议包括每周单独用水或使用中性或弱酸性沐浴露洗澡至少2~3次,然后使用成分简单的婴幼儿护肤产品。 ②瘙痒与湿疹:瘙痒在患儿中较常见,但一般不代表恶变,少数情况下会在痣内或痣的周围出现湿疹,推荐长期使用成分简单的婴幼儿护肤产品,并建议在急性湿疹发作的治疗中每日2次按需使用低至中等效力的外用皮质类固醇。 ③防晒:建议以物理防晒为主,黑痣部位避免阳光直射。 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谢峰医师团队结合以上黑痣表现形式、对患儿健康以及容貌的影响,对先天性黑痣的治疗需求进行如下分类: (1)易出现并发症型:直径较大(估计成年期大于20cm),伴随较多卫星痣;spilus样痣;出生后变化较大。需及时就诊,由专业医师对黑痣情况进行初步的评估。 (2)影响容貌型:头面部黑痣、四肢等裸露部位。有手术需求的黑痣患儿建议3岁后再行手术治疗! (3)持续观察型:直径较小(估计成年期小于20cm),没有卫星痣;直径过大,目前无治疗手段,建议1年随访1次。 8治疗方法:目前手术是治疗黑痣的主流方法,直接切除适用于小痣和中痣。对于先天性巨大黑痣,我们团队建议通过组织扩张的方法来修复,在先天性黑痣附近健康的皮肤下埋入一枚扩张器,通过注水扩张的方式将该处皮肤撑大,来覆盖切除黑痣后的创面。我们团队对术后患者长期随访发现黑痣不会在切除后的部位复发。 以下是我们团队治疗先天性黑痣的案例: 定制扩张器治疗头皮痣 定制扩张器治疗手臂黑毛痣 扩张器治疗后背巨大痣 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谢峰医师门诊时间: 周一上午脂肪专科门诊 周四下午专家门诊 地址: 上海市黄浦区瞿溪路500号(新门诊大楼9楼)
谢峰 2022-11-02阅读量4348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饮食及心理调适 原创 中山大学肿瘤医院 甲状腺Doctor 2019-11-08 16:40 甲状腺癌手术前后的护理、饮食及心理调适 术前评估 ·症状体征:患者是否存在甲亢,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和咳血痰 ·身体状况:患者情绪稳定,营养状况 ·心理状态:年轻女性是否担心术后疤痕及影响生育 家庭支持心理压力 癌症患者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在疾病前可能感到无所适从 ·手术也是一种明显的心理刺激 ·除了有一般手术的紧张,恐惧外,对手术成功与否等表现出 ·过分的担忧 术前准备 练习颈过伸体 位:仰卧位、枕垫肩下、头向后仰,尽量暴露颈部,保持30分钟左右,练习由短至长,每天3~4次,如有不适,请勿继续练习。 练习有效咳嗽方法:轻咳嗽一吸一口气一用力咳嗽一顺利咳出。 练习变换体 位保护颈部:从床上坐起或弯曲颈部、移动颈部时,将手放于颈后支撑头部重量 术后常见不适 ·伤口疼痛 恶心、呕吐可能因麻醉 药物引起 手足麻木抽搐甲状旁腺损伤或血供受累可导致,抽搐发作时,立即通知医护人员。勿用力按压病人四肢。 ·声嘶呛咳减少交谈,利于声带休息。饮水时出现呛咳,可采取座位,抬头进食,低头吞咽的姿势。 ·呼吸困难半坐卧位,减少颈部张力;及时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乳糜漏引麻草内可见乳白色或谈黄色浑油液体,给予局部加压包扎,注意饮食清淡
费健 2022-05-01阅读量9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