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颤抖 > 检查

颤抖检查

颤抖检查相关内容 更多>

帕金森病人腿没劲、走不动路是...

病请描述:马阿姨今年68岁,两年前走路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双腿有一种无力感,刚开始以为是自己走的时间太久,累着了,心想着坐下缓缓应该就没事了,也就没有很在意这个事情。后来,她在日常做家务的时候总是感觉很疲倦,乏力,有时候还站不住,腿部总是感到不舒服,酸困感尤为的明显,家人带着她在当地医院做了一系列检查,但并没有查出来什么问题,为此,一家人也是很苦恼。 后来,经过朋友介绍,来到了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的门诊,就想弄清楚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过问诊及查体,马阿姨的肌张力有轻度增高,诊断为帕金森病,王学廉教授建议先服用美多芭治疗,2周后复诊。听到诊断后,马阿姨很是震惊,对帕金森病也不是很了解,怎么也没有想到腿无力会跟帕金森病有关。 王学廉教授介绍: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大多数为全身僵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慌张步态、面具脸等,但是帕金森病的早期表现并不是特别典型,发展到典型时需要半年甚至数年的时间,这个时期往往会造成误诊,部分会被误诊为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等。 当帕金森药物药效下降,药效消退很快或出现不良反应时,此时接受脑起搏器手术治疗可获得明显的疗效,且术后恢复正常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极植入手术的好处就是在一点药物都没有的情况下,可以完成一些基本的动作,比如说走路、翻身、手也不颤抖,这样病人的生活质量会提高很多,觉得舒服很多,手术后患者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和种类。因此,手术再结合小剂量的药物作用,可以让患者的生活更加有尊严,有质量。但是手术的选择和确定,不是每个患者都适合的,需要到医院来进行详细的评估。

王学廉 2024-09-30阅读量2060

浑身难受治不好?---躯体形...

病请描述:      当身体出现不适感时,人们往往会担心身体健康出现了问题,会立即选择就医。但是有的人常常会感觉身上哪哪都不舒服,反复的做全面检查也查不出毛病,可仍然感觉身体就是不舒服,他们总被认为是没事找事,不能被家人理解,也给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实际上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躯体形式障碍造成的。概括来讲就是:感觉不舒服,但检查一切正常。 1.躯体化障碍         是一种以多种多样、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为主的神经症,造成明显的精神痛苦或者明显扰乱患者的日常生活,临床多伴有焦虑或者抑郁情绪。女性远多于男性,多在成年早期发病,病程是慢性和波动性的,常伴有社会、人际及家庭方面的问题。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最常见的是胃肠道不适(如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如瘙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患者不断求治或者要求进行多种检查无果,就算有医生的合理解释也不能打消疑虑,常常感觉很痛苦,对这些症状或健康关注,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 2.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这种类型的患者在临床上最常见,患者往往会有心悸、出汗、颤抖、脸红等症状,常常有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等。 3.疼痛障碍       此类的主要特征是一切都以疼痛为中心,生活中最重要的任何事均不能分散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发病高峰年龄为30-50岁,女性多见。任何部位都可能发生疼痛,以头部、背部常见,其次有腰部、胸部等,疼痛性质不一,患者常常感觉到抑郁、焦虑、缺觉,严重者会产生自杀念头,这种莫名其妙的疼痛使患者到处就医,服用各种药物,有的甚至对镇静止痛药产生依赖。 4.疑病症       又称疑病障碍,主要表现是担心或者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符。遇到这类疾病时,应该及时到专业机构就诊,得到最佳的治疗,在具体治疗手段上,如果能够和患者建立治疗关系,可以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帮助患者处理起病过程中的“灾难化”“以偏概全”等导致不良应对的认知模式,并指导患者用积极的行动改善精神生活品质,从而争取缓解症状。必要时需要辅助精神科药物,如果伴有情绪低落、失眠、疼痛敏感,有些抗抑郁药物有效;伴有紧张焦虑的时候,抗焦虑治疗有帮助;易激惹、反复思虑,有时可以试用小剂量强镇静剂。这些治疗都是对症的,不是针对整个障碍的。       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确诊后需要长期规范的用药以改善生理、心理症状,同时配合心理干预以解决内心困扰。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是治疗过程中重要的手段,可以更快的缓解身体不适症状,并减少服用西药所带来的不良反应,减轻身体负担。

任璐露 2024-09-06阅读量1776

警惕“进餐后期低...

病请描述:    叶女士近2个月来经常在快到午餐的时候,出现心慌、手抖、乏力、冒冷汗等不适,吃颗糖或马上吃饭,这些症状就缓解了。有一次,她测量了午餐前的血糖,只有3.0mmol/L。    后经医院一系列相关检查,发现这些症状是糖尿病的早期表现。    叶女士非常困惑:“糖尿病不是血糖升高吗我为什么出现低血糖”  这种情况称为“进餐后期低血糖症”,是反应性低血糖症的一种,常表现为餐后两小时内血糖偏高,餐后3~5小时发生低血糖,多见于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者,是由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高峰延迟,引起进餐后的晚发性低血糖。     这类糖尿病人特别不耐饿,如果不能及时吃饭,人就受不了。      而低血糖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当血糖下降至2.8~3.0mmol/L时,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悸、紧张、颤抖、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软弱无力等。    血糖下降至2.5~2.8mmol/L时,初期可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语言迟钝、头晕、嗜睡、步态不稳,可有幻觉、躁动、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躁动不安、强直性惊厥等,乃至昏迷。          如果低血糖持续不能纠正,甚至可以导致死亡。 为减少这种进餐后期低血糖症的发生,可调整一下进餐的顺序。           先吃蔬菜蔬菜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以防止后面摄入的营养素被快速吸收,延缓血糖的升高。      吃蛋白质类食物如豆制品、蛋、海产品、肉类等。蛋白质在体内消化吸收后的氨基酸也有促进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可以使胰岛素早相分泌增多,使餐后1~2小时血糖下降,并减少下一餐前的低血糖。             最后吃米饭、面食等主食把白米饭换成五谷杂粮或糙米饭,更可以延缓血糖的吸收,降低餐后1~2小时血糖,减少下一餐前低血糖的发生。            此外,应改变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减轻体重,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药物以缓解这种2型糖尿病人在疾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

俞一飞 2023-08-15阅读量1537

帕金森患者的便秘困扰:3D腹...

病请描述:患者故事 李女士(化名)今年53岁。三年前,她偶然发现自己手不自主地在颤抖,去医院检查后,被诊断出患有帕金森病,并一直接受药物治疗。 年轻时,李女士一直存在便秘的问题,常常通过自行购买泻药来缓解。为了缓解这一困扰,李女士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和使用药物。然而,这些方法只能提供短暂的缓解,无法根本解决问题。有一次,她在朋友聚会上听说傅教授每周末都会在烟台坐诊,并决定向他咨询并进行胃肠镜检查。经过傅教授的检查,发现李女士的问题不仅仅是便秘问题,她还患有帕金森病。 便秘是帕金森病患者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约50%至70%的帕金森患者会遭受便秘的困扰。帕金森病患者由于肠道蠕动缓慢,导致长时间的便秘,粪便在直肠中积聚,变得干燥。除了导致排便困难外,这还会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的速度,引发慢性中毒症状,比如疲乏无力等。相反,中毒症状又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变得更加缓慢,进一步引起腹胀和食欲减退等问题。 尽管泻药可以解决问题,但长期使用泻药对身体是不利的,甚至可能加重便秘问题,并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肠梗阻和肠坏死等。由于李女士在患上帕金森病之前就已经存在严重的便秘问题,伴有腹胀等不适症状,她需要口服泻药并使用开塞露才能每周排便一次。此外,还要同时服用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这影响了消化系统的功能,导致她患有慢性传输性便秘,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手术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听到这个消息,李女士感到非常兴奋,她希望通过手术能够重获正常的排便功能。然而,由于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儿子婚事的安排,手术计划被推迟了。最近,李女士的排便困难症状加重,她来到上海寻求傅教授的帮助,并决定接受手术治疗。 术前进行了全面的检查,肠镜、腹部CT、钡剂灌肠造影显示结肠冗长,乙状结肠呈现鱼刺状结构,存在运动功能障碍。 傅传刚教授团队 择期手术,李女士顺利进入手术室。在3D腹腔镜极致微创手术中,傅教授团队采用微小的切口和高清晰度的视野进行操作。通过这种手术技术,可以减少伤口大小和术后恢复时间,使患者尽快康复。手术进行得非常成功。 术后第二天 术后的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了。李女士很快就感受到了明显的改善。她的便秘问题逐渐减轻,排便变得更加顺畅。她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便秘,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媒体报道 李女士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越来越多的帕金森患者开始关注这种手术治疗方法,并咨询医生。这种手术为帕金森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便秘问题。

傅传刚 2023-08-15阅读量1242

颤抖检查相关医院 更多>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1.6万

杭州微医医院互联网医院

一级医院 预约量:0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

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

三级甲等 预约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