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耳鸣,像一位不速之客,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闯入您的生活,带来嗡嗡、蝉 鸣、哨声等异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你知道吗? 睡眠和情绪与耳鸣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长期失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 绪,不仅可能诱发耳鸣,还会加重耳鸣症状,形成恶性循环。反之,耳鸣的持续困 扰也会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导致情绪波动。 中西医结合治疗耳鸣,正是抓住了这一关键点,从整体出发,将改善睡眠和调节 情绪作为治疗耳鸣的重要一环。 耳鸣的分类,您了解吗? 根据耳鸣的时长和伴随症状,可分为: • 初发耳鸣:发病时间小于 3 个月,可能伴有或不伴有情绪或睡眠问题。 • 耳鸣状态:耳鸣超过 3 个月,轻度或不伴有情绪或睡眠问题。 • 耳鸣症:耳鸣超过 3 个月,伴有严重的情绪或睡眠问题。 中西医结合,多管齐下,攻克耳鸣难题! • 药物治疗,改善睡眠,舒缓情绪,打破耳鸣恶性循环: 1. 整体观念:中医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鸣”,耳鸣的发生与脏腑功能失 调密切相关。中医药调理,从整体出发,通过调和脏腑功能,改善睡眠和 情绪,从而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 2. 耳鸣系由①脾胃虚弱、②肝气郁结、③痰湿困结、④心血不足、⑤肾元亏 损、⑥风邪侵袭、⑦心火旺盛、⑧瘀阻清窍、⑨心肾不交等证所引起。 对 此可按中医辨证论治给予中药治疗,具体内容参考文末表格; 3. 但亦可按中医“证”的本质内涵给予西医治疗:如针对肝气郁结的本质 系指肝的疏泄功能异常可给予积极心理疏导或酌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 针对心肾不交的本质系指心肾生理协调失常可给予镇静安眠药治疗。 • 物理及芳香疗法: 声治疗:利用舒缓音乐、自然声响或中医五音疗法,通过声音刺激降低听 觉神经通路的自发冲动,让恼人的耳鸣逐渐减弱。神经调控疗法:采用经颅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等现代技术,或结合中医针 灸,调节神经功能,为耳鸣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芳香疗法:利用精油的天然香气,通过按摩、熏香等方式,舒缓压力,改 善睡眠。 若出现听力下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药物、助听器、手术、人工耳蜗植入 等,改善听力,减轻耳鸣的负面影响。 如果您或您⾝边的⼈正在遭受⽿鸣的困扰,请不要犹豫,及时寻求专业医⽣的帮 助,选择中⻄医结合治疗,改善睡眠,舒缓情绪,让⽿鸣不再成为您⽣活中的困扰!★★请注意,以上方药和中成药仅供参考,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 医生诊断进行调整。中成药的使用应遵循药品说明书和医生建议。
甄晓敏 2025-05-22阅读量48
病请描述:维生素D:你身边的“隐形健康卫士”,补对了吗?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的外科医生,用30年经验告诉你科学真相 一、开场白:你的身体可能正在“缺阳光”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影响全身的“健康密码”——维生素D。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乏力、情绪低落,检查发现她的维生素D水平只有12ng/mL(严重缺乏!)。她疑惑:“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怎么还会缺?”其实,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搭把手”,而现代人普遍存在“隐形饥饿”——维生素D不足。 据研究,中国50%以上人群缺乏维生素D,成都等阳光稀缺地区更是高达85%!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开维生素D的神秘面纱。 二、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选对才能补到位 维生素D不是单一的“独行侠”,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家族”: 三、缺维生素D的“危险信号”:从骨头到情绪都遭殃 你以为缺维生素D只是“腿抽筋”?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骨骼告急:孩子佝偻病、成人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飙升。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伤口难愈合,甚至增加哮喘、类风湿风险。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失眠,血清素(快乐激素)分泌减少。 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癌症风险:最新《Science》研究显示,维生素D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 甲状腺危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女性尤其要警惕! 自测小贴士: 经常宅家、防晒过度、腰围超标、肤色较深? 总感觉疲劳、肌肉酸痛、情绪低落?→ 快去医院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几十元就能查!)。 四、科学补充三步走:晒太阳、吃对饭、选对药 1. 晒太阳:免费“D工厂” 黄金时间:春夏秋11:00-15:00,露出手臂和腿,晒10-15分钟(别涂防晒霜!)。 避坑指南:隔着玻璃晒=无效!树荫下可延长至30分钟。 2. 食补:吃出“阳光力” 天然D库:三文鱼(100g含526IU)、蛋黄(1个含40IU)、蘑菇(紫外线照射过的品种)。 饮食真相:单靠食物补D≈杯水车薪,成年人每天要吃20个鸡蛋才能达标! 3. 补充剂:精准出击 普通人:每日400-800IU维生素D3(随餐吃,吸收更好)。 严重缺乏:医生可能开5000IU短期强化,但需定期复查,避免中毒。 避雷提示: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乱吃!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普通人用了反伤身。 五、特别关注:维生素D与甲状腺健康 作为普外科医生,我特别想提醒女性朋友:甲状腺疾病与维生素D息息相关! 甲状腺结节:研究显示,结节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桥本甲状腺炎: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平衡,抑制抗体攻击甲状腺。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心悸、手抖、疲劳等症状。 给甲状腺患者的建议: 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目标值≥40ng/mL。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时,更需强化补充(遵医嘱)。 晒太阳+口服D3双管齐下,免疫力提升看得见! 六、费医生总结:健康是“攒”出来的 维生素D就像身体的“隐形盔甲”,默默守护着骨骼、免疫和代谢系统。补D不难,关键是科学和坚持: 普通人:每天1粒D3(400IU)+每周3次日晒。 高危人群(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测,个性化方案。 切记:维生素D≠万能药!严重疾病需综合治疗,别盲目依赖补剂。 我是费健医生,深耕外科30年,既拿手术刀也做科普。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少走弯路。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7篇权威文献及临床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维生素D困惑,特别适合关注甲状腺健康、追求科学养生的你。转发给家人,一起做“阳光健康达人”吧!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625
病请描述:茶+咖啡:双重续命水,抗衰护骨还能“甲状腺友好”?——上海瑞金医院费健主任的饮品健康指南 文/费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业30年) 打工人必备!茶和咖啡的“续命”真相 当代职场人的日常,左手一杯咖啡提神,右手一壶绿茶养生,仿佛这样才能在“996”中苟住性命。但你知道吗?这“中西合璧”的喝法,不仅提神,还能抗衰老、护骨骼,甚至可能对甲状腺健康有益!四川大学的最新研究登上《柳叶刀》子刊,揭示了茶与咖啡的“黄金组合”效果。今天,我就用一杯茶的时间,带你看懂这背后的健康密码! 一、每天3杯茶:抗衰效果拉满 研究显示,每天喝3杯茶(约6-8克茶叶),能最大程度延缓生物衰老。茶叶中的“抗衰明星”是茶多酚,它能: ✅ 抗氧化:清除体内自由基,减缓细胞老化。 ✅ 抗炎:抑制慢性炎症,降低甲状腺炎等疾病风险。 ✅ 调节代谢:改善血糖、血脂,间接保护甲状腺功能。 甲状腺小贴士💡:甲状腺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常伴随氧化应激和炎症。茶多酚的抗炎作用可能辅助缓解症状,但需避免过量(浓茶可能干扰铁吸收,贫血患者慎用)。 二、咖啡续命,但别贪杯! 咖啡的“续命光环”主要来自咖啡因和绿原酸: ✅ 提神醒脑:咖啡因刺激中枢神经,提高专注力。 ✅ 护心护脑:降低心血管疾病和认知衰退风险。 ❌ 过量伤身:每天>5杯可能引发心悸、失眠,甚至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 研究实锤🔍:每天1-2杯咖啡,骨质疏松风险降32%!但速溶咖啡含添加剂,建议选现磨黑咖,低因咖啡效果打折扣哦~ 三、茶+咖啡:1+1>2的健康CP 当茶和咖啡联手,效果堪比“健康双保险”: 🌟 全因死亡风险降22%:每天2-4杯茶+1-2杯咖啡是黄金比例。 🌟 骨质疏松风险降32%:咖啡促进钙流失?别怕!茶中的氟化物和咖啡的绿原酸共同护骨。 🌟 甲状腺友好组合:适量咖啡因不会直接伤害甲状腺,但甲亢患者需限制摄入;绿茶中的硒元素对甲状腺激素合成有益。 举个栗子🌰:早晨来杯黑咖啡提神,下午泡壶绿茶抗氧化,晚上避免饮用以防失眠——这才是“打工人”的健康节奏! 四、喝对方法:避开这些坑! 1️⃣ 甲状腺患者注意: 甲亢患者:咖啡因可能加重心慌,建议每日咖啡≤1杯,避免浓茶。 甲减患者:绿茶不影响优甲乐吸收,但服药后间隔1小时再喝。 2️⃣ 冲泡技巧: 绿茶用80℃水冲泡,减少茶多酚氧化。 咖啡不加糖奶,避免热量超标。 3️⃣ 禁忌人群: 孕妇:咖啡因每日≤200mg(约1杯中杯美式)。 骨质疏松高危人群:咖啡+茶每天≤3杯,同时补钙和维生素D。 健康是平衡的艺术 茶和咖啡的益处建立在“适量”基础上。就像甲状腺功能的调节——过多或过少的激素都会引发疾病,找到平衡点才是关键。 参考文献: [1]Xiang Y, Xu H, Chen H, Tang D, Huang Z, Zhang Y, Wang Z, Wang Z, Yangla, Han M, Yin J, Xiao X, Zhao X. Tea consumption and attenuation of biological aging: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from two cohort studies.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3. [2]Liu D, Li ZH, Shen D, Zhang PD, Song WQ, Zhang WT, Huang QM, Chen PL, Zhang XR, Mao C. Association of Sugar-Sweetened, Artificially Sweetened, and Unsweetened Coffee Consumption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n Intern Med. 2022. [3]Zhang S, Wu S, Xia B, He Q, Mi N, Zhao J, Hu L, Wang D, Zheng L, Sheng P, Yuan J, Zhang Z, Wei F. Association of coffee and tea consumption with osteoporosis risk: A prospective study from the UK biobank. Bone. 2024. [4]Chen Y, Zhang Y, Zhang M, Yang H, Wang Y. Consumption of coffee and tea with all-caus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Med. 2022. 这个春天,愿你的茶杯里盛满健康,咖啡杯中飘散活力! 🌸
费健 2025-03-20阅读量661
病请描述:牛先生本是一位性格开朗,善于交流的人,在3年前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与人交流,表情也异常的严肃,刚开始家人担心他有工作压力,经常开导他,但牛先生说他没有压力,就只是不想说话,对此,家里人也是束手无策,甚至怀疑他是精神上出现了什么问题,带他去了精神科,服用了一段时间抗抑郁焦虑的药物。后来,牛先生的家人逐渐发现,他不仅不愿意与人接触交流,行动也变得迟缓,于是来到了医院就诊,在进行相关检查后被确诊为患上了帕金森病。 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王学廉教授介绍:帕金森病是中脑黑质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引起的一种运动障碍性疾病,其发生与年龄、遗传因素及接触环境毒素有关,主要发病人群集中在60岁以上老人,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病和肿瘤之后,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第三大杀手”,目前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根据疾病进展的不同阶段、患者的个体差异,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实现“专病专治”。 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帕金森病早期的首选治疗手段,但药物疗效较好的阶段即“蜜月期”过后,单纯的药物治疗已经无法控制病情,患者会出现异动症、开关现象等症状。经过帕金森关爱中心多学科团队充分评估后,可考虑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手术(DBS),缓解患者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初期症状复杂多样且不典型,很容易被忽视,因此要及早识别帕金森病的危险信号,早干预早治疗。1、早期震颤 往往从一侧上肢手部开始,呈节律性搓丸样动作,且静止时易发生。2、行动迟缓和步态异常 刷牙、系纽扣等一些精细的动作变得缓慢吃力,走路感觉迈不开步子,迈步时腿突然“僵住”,姿势不稳。3、不典型的“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失眠、多梦、焦虑、抑郁、记忆力下降、便秘等,病情发展到后期还会出现“面具脸”,患者通常表情呆板。 王学廉教授提醒: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应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行确诊。虽然帕金森病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心理疏导和细致护理等多种方法的综合治疗,能够很好地控制帕金森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学廉 2025-01-23阅读量1515
病请描述: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的典型表现可总结为“抖、僵、慢”三个字。抖是指手、胳膊或者小腿等部位不由自主地抖动;僵是指肌肉变得紧绷,四肢活动的时候感到僵硬、沉重、不灵活;慢是指动作缓慢,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洗脸等动作变慢,写字越写越小,走路时无法迈开脚步,而以小碎步前进。而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嗅觉“失灵”,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如做恶梦、睡觉时大喊大叫等,另外还可能出现认知障碍,以及失眠、抑郁、幻觉等。 王学廉教授解释:帕金森病是老年人常见病,治疗过程也是非常的漫长,“药物是基础,手术是提高,康复是补充”。首先会进行药物治疗,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有六大类几十种,每一种药物都有不同的适应症和副作用,医生会根据患者不同的临床表现、不同年龄选择相应药物治疗。有些患者虽然应用药物治疗,但疗效欠佳,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药效未能发挥到最佳,一般情况下,初期患者药物有效治疗时间在3-5年左右。 目前仍没有根治帕金森病的方法,通过采取内科药物、外科手术及其他辅助康复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大减缓症状,让患者能够独立生活,且保持较好的生活质量,也就是说帕金森病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康复治疗的目的在于延缓病情发展,防止病残,改善生活质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心理疏导安抚和精神关爱,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紧张激动,以减少肌震颤加重的诱发因素。 2.积极鼓励患者主动运动,如吃饭、穿衣、洗漱等。有语言障碍者,可对着镜子努力大声地练习发音。加强关节、肌力活动及劳作训练,尽可能保持肢体运动功能,注意防止摔跤及肢体畸形残废。 3.长期卧床者,应加强生活护理,注意清洁卫生,勤翻身拍背,防止坠积性肺炎及褥疮感染等并发症。注意饮食营养,必要时给予鼻饲,保持大小便通畅。以不断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王学廉 2025-01-23阅读量1356
病请描述:睡眠不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困扰,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每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仅6.5小时。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去医院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为了拥有更多的工作和休闲时间,大家开始向睡眠索要时间,长期的睡眠“欠债”十分普遍。对于一个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每晚8小时的睡眠其实并不够,更何况很多人每天只睡5~6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睡眠不足的人身体的会发生哪些变化?“主动”熬夜也好,“被动”失眠也罢,最终都会造成睡眠不足。睡眠不足,首先影响的就是大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可能造成大脑不稳定而出现“短路”现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科学家戴维·丁格斯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指出,睡眠不足时大脑会在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之间频繁转换,过程中会出现瞬间功能丧失,导致注意力下降、视觉处理程序突然中断等情况。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剥夺睡眠会导致大脑连接发生变化,是导致记忆力变差的根本原因。更严重的是,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近50万国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失眠会导致10年内发生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尤其是年轻人和非高血压成年人。对于心脏而言,人在入睡后的心率会比平时低10~30次/分钟,心脏可以趁机休息一下,而睡眠不足其实就是在剥夺心脏的休息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成年人,发生心脏病变的风险更大。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都需要肝脏参与,其中肝细胞分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体内脂质和葡萄糖的调节具有多效作用,而急性睡眠不足会使FGF21节律性水平升高。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上调肝脏脂肪生成酶而诱导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还会造成谷胱甘肽代谢、果糖和甘露糖及丙酮酸代谢紊乱。简单来说就是,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而造成脂肪堆积、血糖升高,最终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一项国外的对比研究也发现,睡眠不足会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对胰腺的促进和抑制调节失衡,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快速反应下降30%,引起血糖升高。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一项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与中等睡眠时间(每天6~8小时)相比,睡眠时间短(每天<6小时)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相关。研究对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中46万多名参与者(40~69岁)的数据分析发现,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肾脏损伤,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此外,晚上23点至凌晨1点是肾的休息时间,肾脏在夜间的过滤速度比白天要慢,睡眠缺乏会使肾脏机能更快衰退。最后,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造成肌肉紧张,使你每天起床都昏昏沉沉,甚至出现全身的慢性疼痛!如果不想变胖的话劝你多睡觉生活富起来了,很多人也胖起来了!这里想要再说一下的是,不只是“吃”会让你变胖,“不睡觉”也会!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的分泌,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其能够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并增加耗能,抑制脂肪的合成。研究发现,睡眠对瘦素夜间分泌模式的调节有一定影响,睡眠不足会造成血清中的瘦素含量下降,对神经肽Y的抑制减弱,导致食欲增加及能耗减少,产生肥胖。与其想方设法地节食减肥,不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得轻松。睡眠不足还可能让你“折寿”刊登在美国《时尚》杂志的一项由英国南部萨里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联合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经常熬夜会减少10%的寿命。该研究自2004年开始,利用百分比来计算熬夜者的寿命缩短情况,6年半后近1万名参与者去世,综合年龄、性别、健康问题及睡眠习惯等因素分析发现,经常熬夜的人相比其它人寿命缩短10%。研究的主要负责人Kristen Knutson教授称,熬夜导致寿命缩短可能与生物钟的不协调有关,熬夜者的身体没有获得足够的休息,长期如此会增加糖尿病、心理及神经疾病的发生风险。睡眠不足的同时,若还存在饮食过于油腻或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风险会成倍增加。关于睡眠这4个问题趁早弄清晚睡晚起算熬夜吗?熬夜的普遍定义是主动性晚睡,同时总睡眠时长不足。专家提醒,长期晚睡晚起也属于熬夜,而熬夜是纤维肌痛的主要诱因,健康的作息习惯能有效缓解纤维肌痛症状。当然,有些人睡得晚,起得晚,保持长期的规律且睡眠没有被明显破坏,对身体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可以从精神是否饱满、体力是否恢复来大致判断。睡不着与主动熬夜,哪个危害大?不论哪种情况,最终结果都是睡眠时间的减少,从而影响人的免疫力、记忆力,伤害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睡不着”会带来更多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午睡补觉有用吗?午睡确实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但并非人人适合。补觉对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问题不大,但对于长期睡眠不好的人来说,补觉反而会影响下一个睡眠周期的节奏。建议不要进行长时间的午睡,时长不超过半小时,同时尽量不进入深睡眠状态。明明很困却难以入睡?晚上明明很困,眼睛都睁不开了,躺到床上后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是为什么?这种时候,大多是身体困乏但大脑活跃,大脑还没进入“该睡觉”的状态,可以放松身心,再给自己一点时间。若是执着于“我要马上睡着”,反而可能更难入睡。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晚上吃太多等都会使你很难在床上放松,经常躺床上思考问题也会使身体与床建立不好的连接,建议慢慢尝试改变。睡个好觉?专家说这个方法有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加重毯通过额外的重量,让人入睡时感到如同被拥抱般的舒适感,能够提升心情、减少对助眠药的依赖并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认为,证据充分表明加重毯可被健康专业人士推荐使用。弗林德斯大学的职业治疗师Suzanne Dawson表示,加重毯在职业治疗中已作为辅助工具在各个年龄段普及,只是还没有正式的临床使用指南。参考文献[1]贾丽娜,王兴娟. 睡眠不足对机体代谢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61-1062.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7.06.025.[2]睡眠不足是如何让我们一点点变胖的[J]. 医药前沿,2020,10(28):2-3.[3]曹家瑞. 英美科学研究:长期睡眠不足将使寿命缩短1成[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6):65.[4]ADAM BEAR. 睡眠不足会改变大脑活动[J]. 科学大观园,2016(20):34. DOI:10.3969/j.issn.1003-1871.2016.20.014.[5]许文琳,姜硕,谭晓婵,等.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睡眠剥夺影响肝脏代谢的核心基因及关键通路[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4):369-373. DOI:10.3969/j.issn.1005-4561.2024.04.018.[6]睡眠不足6小时伤肾[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12):6.[7]晚睡晚起但睡够时长,算熬夜吗?[J]. 中国总会计师,2024(1):190. DOI:10.3969/j.issn.1672-576X.2024.01.070.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1-17阅读量1584
病请描述:中医常讲产后“多虚多瘀“,很多宝妈因为妊娠和分娩的气血亏耗,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即产后体虚,常见症状有乏力、怕冷、多汗、手脚冰凉、关节疼痛、脱发、失眠、烦躁易怒、容易感冒等,严重影响着宝妈产后的恢复。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还会落下”月子病“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医调理有妙招:第一、中药治疗:根据整体观念,辨识产妇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方案,调补气血是中医的优势,除了用党参、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的药物外,分娩之初还可以选用益母草、生化汤等帮助恶露排出。中药虽然疗效可靠,但是口感欠佳,让很多宝妈望而却步,那不妨试试美好蕴育乳母营养包,里面包含乳清蛋白、α-亚麻酸,还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DNA等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宝妈的抵抗力,满足营养需求。第二、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针刺腧穴,刺激经络传导,调和脏腑阴阳、调节营卫气血功能、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目的,帮助新妈妈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第三、基础治疗: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富含钙、铁的食物,也可以进补一些药膳,冬季注意防寒保暖等。
朱珍 2025-01-07阅读量1693
病请描述:中医常讲产后“多虚多瘀“,很多宝妈因为妊娠和分娩的气血亏耗,导致脏腑功能减退,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袭,即产后体虚,常见症状有乏力、怕冷、多汗、手脚冰凉、关节疼痛、脱发、失眠、烦躁易怒、容易感冒等,严重影响着宝妈产后的恢复。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还会落下”月子病“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医调理有妙招:第一、中药治疗:根据整体观念,辨识产妇体质,制定个性化的方案,调补气血是中医的优势,除了用党参、黄芪、当归等补益气血的药物外,分娩之初还可以选用益母草、生化汤等帮助恶露排出。中药虽然疗效可靠,但是口感欠佳,让很多宝妈望而却步,那不妨试试美好蕴育乳母营养包,里面包含乳清蛋白、α-亚麻酸,还有各种维生素、矿物质、DNA等的各种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宝妈的抵抗力,满足营养需求。第二、针灸治疗:针灸疗法是一种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通过针刺腧穴,刺激经络传导,调和脏腑阴阳、调节营卫气血功能、温阳散寒、疏通经络的目的,帮助新妈妈更好地恢复身体健康。第三、基础治疗:注意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营养均衡,适当补充富含钙、铁的食物,也可以进补一些药膳,冬季注意防寒保暖等。
朱珍 2025-01-07阅读量1718
病请描述: 不少患者发现自己脖子不舒服、酸痛或者低头、转头的时候出现了头晕,就怀疑自己得了颈椎病,匆匆跑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医生却说“你的头晕不是颈椎病造成的,建议查查其他病……”这让患者朋友们很纳闷,明明每次脖子不舒服了才头晕,怎么就和颈椎病没关系呢? 其实,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每次门诊时都会遇见这样的患者,但几乎绝大部分患者的头晕都和颈椎病没有直接关系。所以这类患者得到的答复基本上都是“你的头晕跟颈椎病没有关系!” 为什么头晕多数和颈椎病无关呢? 颈椎病分为很多类型,其中有可能会引起头晕的就是大家说的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但它们在颈椎病占比很小。 •颈椎病原因压迫到椎动脉的几率不大! 因为颈椎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压迫的主要是神经,并没有或极少压迫到动脉。大家可以看到颈椎两侧红红的动脉是椎动脉,它们是长在椎间孔里的,如果椎间孔变得狭窄,这时确实可以造成椎动脉的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头晕。但是颈椎病很少压迫到椎动脉引起供血不足,根据王主任在临床上工作至今,目前只见过两例,几率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临床中也很少见。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颈椎病压迫了交感神经,然后就造成这种头晕、恶心、失眠等很多的症状。其实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在临床中也非常少见,甚至在我们最新的一个国际大会的分类中已经把这种颈椎病去除掉了。 那头晕常见的原因有哪些呢? 能造成头晕的疾病非常多,如果您出现头晕,最好还是先找一找其他的原因。 看看有没有脑供血不足,是不是全身的状况不好、血压不稳,有没有内耳性眩晕、美尼尔综合症等,这些都是头晕的常见原因。再者,头晕的情况也分很多种,有的人是天旋地转的那种晕,这种叫做眩晕;还有的人是脑袋晕乎乎的,就跟喝醉酒一样,这种往往跟你的全身状况,跟颈部的肌肉不适、劳累等很多的因素都有关系。 但总的来说,颈椎病大多数是不会造成头晕的,如果您出现了头晕,最好还是先排查别的原因。
王作伟 2024-12-31阅读量1784
病请描述: 中医认为,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生殖、水液代谢等重要生理功能的基础。肾虚,即肾脏精气阴阳不足,是导致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那么肾虚是怎么回事,肾虚怎么办?下面来看一下中医的肾虚的认识。 肾虚,按照中医理论,主要分为肾阴虚、肾阳虚和肾气虚三种类型。 1、肾阴虚 肾阴虚主要表现为身体内部的阴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常见症状包括五心烦热(即手心、脚心、胸口发热)、潮热盗汗、口干舌燥、失眠多梦等。 2、肾阳虚 肾阳虚则是指肾阳不足,导致身体失去温煦,表现为畏寒怕冷、四肢不温、腰膝酸软、性功能下降等症状。 3、肾气虚 肾气虚是指肾气不足,主要表现为身体乏力、气短、自汗、尿频等。 肾虚的病因 中医认为肾虚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情志内伤、房劳过度、饮食不节等。 1、先天禀赋不足 即遗传因素,某些人可能天生肾脏功能较弱。 2、后天失养 长期营养不良或过度劳累,导致肾脏功能逐渐衰退。 3、情志内伤 长期情绪压抑或精神压力大,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 4、房劳过度 性生活不节制,耗损肾精。 5、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或偏食,影响肾脏的气血生成。 自我介绍: 肾虚怎么办?本人沈利华,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上海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任副主任医师,苏州国医堂名医便民工作室专家,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跟随临床大家“现国医大师”上海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刘嘉湘、上海著名肿瘤专家徐振晔教授学习诊治肿瘤经验,深受启蒙。钻研中药抗瘤40多年,在《中医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专病论文数十篇。曾任上海中医药学会肿瘤会分会委员;上海市男性病研究中心委员;曾获全国中青年医生科研成果奖和上海市十佳抗癌明星等荣誉称。
沈利华 2024-12-27阅读量1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