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免疫力下降 > 内容

免疫力下降内容

慢性胰腺炎:如何科学应对&l...

病请描述:慢性胰腺炎:如何科学应对“沉默的腹痛”?瑞金医院专家为你划重点!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出处:综合《中华胰腺病杂志》最新研究及临床实践整理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普外科医生。从医30年,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还喜欢通过线上科普和大家聊聊健康那些事儿。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解答过10万+问题,今天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认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慢性胰腺炎。 为什么关心慢性胰腺炎? 你可能听过“胰腺癌”,但对“慢性胰腺炎”却陌生。其实,它就像一个“沉默的破坏者”:早期症状隐蔽,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腹痛反复、糖尿病、营养不良,甚至增加患癌风险!据统计,每10万人中,每年约有7人患病。而女性因激素和免疫特点,某些阶段风险更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管理它? 慢性胰腺炎:你的身体在“求救” 想象一下,胰腺是身体的“消化工厂”,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当它反复发炎,工厂就会“罢工”——消化功能下降、血糖失控、腹痛难忍。典型信号包括: 上腹部疼痛(饭后加重,可能放射到背部) 脂肪泻(大便油腻、浮在水面) 体重莫名下降 新发糖尿病(尤其伴随腹痛) 治疗策略:从“止痛”到“修复”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不是“一刀切”,而是多学科协作的“组合拳”。根据《中华胰腺病杂志》最新综述,核心策略可总结为: 1. 疼痛管理:别让腹痛绑架生活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是底线!酒精和烟草会“火上浇油”。 药物治疗:按“镇痛阶梯”用药,从普通止痛药到阿片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微创介入:若药物无效,可尝试神经阻滞术或内镜取石,50%患者疼痛能暂时缓解。 2. 营养支持:吃对食物就是良药 胰酶替代疗法:每餐补充4万-5万单位脂肪酶,帮助消化(像给工厂“外派员工”)。 重点监测:每年查骨密度、维生素水平(尤其是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肌肉保卫战:超过一半患者存在“肌肉减少症”,需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度抗阻训练。 3. 手术与微创:何时需要“动刀子”? 内镜治疗:适合胰管结石或狭窄,通过支架或碎石疏通“管道”。 外科手术:若反复发作、怀疑癌变,可考虑切除部分胰腺(现在有保留十二指肠的术式,创伤更小)。 终极方案:全胰切除+自体胰岛移植,既能去病灶,又能保留部分控糖功能(但需严格评估)。 4. 心理支持:别忽视“情绪免疫力” 长期腹痛易引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等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重建积极心态。 未来希望:这些新疗法值得期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更精准的治疗: 抗炎新药:如抑制白介素4/13的药物,从源头减少炎症。 细胞修复:用维生素D类似物“安抚”过度活跃的胰腺星状细胞。 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检测和疼痛敏感度测试,提前预判治疗反应。 费主任的贴心建议 早期筛查:若有长期腹痛、消化不良,别硬扛!尽早查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饮食口诀:低脂、高蛋白、少食多餐,避免油炸和酒精。 定期随访:每半年查血糖、营养指标,每年评估骨密度。 推荐理由 作为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小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患者。慢性胰腺炎虽棘手,但早发现、科学管理,完全能控制病情!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你的“健康指南针”——医学知识不冰冷,它关乎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健康小互动:你或家人有反复腹痛的经历吗?欢迎留言,我会挑选典型问题详细解答! 本文内容参考:《中华胰腺病杂志》2025年4月综述《慢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及最新国际指南。关注我,get更多靠谱健康知识,我们下次见!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234

维生素D:你身边的&ldqu...

病请描述:维生素D:你身边的“隐形健康卫士”,补对了吗?文 | 费健 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次的外科医生,用30年经验告诉你科学真相 一、开场白:你的身体可能正在“缺阳光” 大家好,我是费健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看似普通却影响全身的“健康密码”——维生素D。 最近门诊遇到一位30岁的女性患者,长期乏力、情绪低落,检查发现她的维生素D水平只有12ng/mL(严重缺乏!)。她疑惑:“我每天喝牛奶、吃钙片,怎么还会缺?”其实,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搭把手”,而现代人普遍存在“隐形饥饿”——维生素D不足。 据研究,中国50%以上人群缺乏维生素D,成都等阳光稀缺地区更是高达85%!今天我们就用“说人话”的方式,揭开维生素D的神秘面纱。 二、维生素D的“家族成员”:选对才能补到位 维生素D不是单一的“独行侠”,而是一个分工明确的“家族”: 三、缺维生素D的“危险信号”:从骨头到情绪都遭殃 你以为缺维生素D只是“腿抽筋”?它的影响远超想象: 骨骼告急:孩子佝偻病、成人骨软化、老人骨质疏松,骨折风险飙升。 免疫力下降:反复感冒、伤口难愈合,甚至增加哮喘、类风湿风险。 情绪失控:焦虑、抑郁、失眠,血清素(快乐激素)分泌减少。 代谢紊乱:肥胖、糖尿病、高血压悄悄找上门。 癌症风险:最新《Science》研究显示,维生素D能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系统抗癌能力! 甲状腺危机:维生素D缺乏与甲状腺结节、甲亢、桥本甲状腺炎密切相关,女性尤其要警惕! 自测小贴士: 经常宅家、防晒过度、腰围超标、肤色较深? 总感觉疲劳、肌肉酸痛、情绪低落?→ 快去医院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几十元就能查!)。 四、科学补充三步走:晒太阳、吃对饭、选对药 1. 晒太阳:免费“D工厂” 黄金时间:春夏秋11:00-15:00,露出手臂和腿,晒10-15分钟(别涂防晒霜!)。 避坑指南:隔着玻璃晒=无效!树荫下可延长至30分钟。 2. 食补:吃出“阳光力” 天然D库:三文鱼(100g含526IU)、蛋黄(1个含40IU)、蘑菇(紫外线照射过的品种)。 饮食真相:单靠食物补D≈杯水车薪,成年人每天要吃20个鸡蛋才能达标! 3. 补充剂:精准出击 普通人:每日400-800IU维生素D3(随餐吃,吸收更好)。 严重缺乏:医生可能开5000IU短期强化,但需定期复查,避免中毒。 避雷提示:活性维生素D(如骨化三醇)不能乱吃!适合肝肾功能不全者,普通人用了反伤身。 五、特别关注:维生素D与甲状腺健康 作为普外科医生,我特别想提醒女性朋友:甲状腺疾病与维生素D息息相关! 甲状腺结节:研究显示,结节患者维生素D水平普遍偏低。 桥本甲状腺炎:维生素D能调节免疫平衡,抑制抗体攻击甲状腺。 甲亢/甲减:维生素D缺乏可能加重心悸、手抖、疲劳等症状。 给甲状腺患者的建议: 定期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目标值≥40ng/mL。 合并肥胖或糖尿病时,更需强化补充(遵医嘱)。 晒太阳+口服D3双管齐下,免疫力提升看得见! 六、费医生总结:健康是“攒”出来的 维生素D就像身体的“隐形盔甲”,默默守护着骨骼、免疫和代谢系统。补D不难,关键是科学和坚持: 普通人:每天1粒D3(400IU)+每周3次日晒。 高危人群(孕妇、老人、慢性病患者):定期检测,个性化方案。 切记:维生素D≠万能药!严重疾病需综合治疗,别盲目依赖补剂。 我是费健医生,深耕外科30年,既拿手术刀也做科普。希望这篇“干货”能帮你少走弯路。健康路上,我们并肩同行! 推荐理由:本文融合7篇权威文献及临床经验,用最易懂的语言解答维生素D困惑,特别适合关注甲状腺健康、追求科学养生的你。转发给家人,一起做“阳光健康达人”吧!  

费健 2025-04-03阅读量567

苏州治疗内分泌失调好的老中医...

病请描述:    内分泌失调是指人体内激素分泌和代谢出现问题,导致身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受到影响。这种状况会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危害,本人苏州看内分泌失调的老中医,以下是内分泌失调的一些主要危害:     1. 身体健康影响     月经不调或闭经:影响女性生育能力,可能导致不孕不育。     生长发育受阻:影响青少年的身高和体重发育。     代谢紊乱:如胰岛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糖尿病。     免疫力下降:易感染各种疾病。     2. 心理健康影响     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易怒等。     精神问题:长期内分泌失调可能导致精神方面的疾病。     3.生殖系统影响     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等。     男性生殖系统问题:如精液质量下降、精子数量减少等。     4. 其他症状     面部色斑:影响美观。     肥胖:可能与饮食习惯和内分泌系统失衡有关。     其他症状:如贫血、乏力、潮热、多汗、多毛等。     自我介绍:     本人苏州看内分泌失调的老中医王应兰,是江苏省第二中医院中医妇科主任中医师、教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曾跟随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学习。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务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妇科分会常务委员。在40余年的中医临床工作中并参与省级科研课题研究,也参与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外事带教工作。

王应兰 2025-02-08阅读量1027

48岁大S因流感病逝,普通人...

病请描述:流感面前别硬扛,做好这些能保命:1. 高危人群先打疫苗  老人、孕妇、慢性病患者、肥胖人群、5岁以下儿童,每年9-10月优先打流感疫苗,防重症效果立竿见影。2. 出现症状别拖发烧超3天不退、咳出黄脓痰、呼吸急促(每分钟超20次)、嘴唇发紫、精神萎靡,立刻去医院!发病48小时内用奥司他韦等抗病毒药最有效。3. 日常防护三件套盐水洗鼻(病毒浓度减半)、戴口罩(医用外科级别)、酒精搓手(指尖手腕别漏掉),能挡掉80%病毒攻击。4. 养病要像坐月子 确诊后至少卧床3天,每天喝2升温水,补充维生素C和锌片。切记别熬夜、别运动、别吃油腻——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会直攻心肺。5. 警惕隐藏地雷  糖尿病患者发烧时停用二甲双胍防酸中毒,高血压患者避免用含麻黄碱的感冒药,哮喘患者随身带支气管扩张剂。特别提醒:流感不是普通感冒,病毒性心肌炎、肺炎可能3天内就要命。宁可虚惊一场跑医院,也别在家自己当医生。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2-05阅读量1147

睡眠不足的人,身体会发生什么...

病请描述:睡眠不好,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健康困扰,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成人每日的平均睡眠时间仅6.5小时。中国睡眠研究会调查发现,中国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去医院就诊的睡眠障碍患者人数逐年增多。睡不着、睡不醒、睡不好,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为了拥有更多的工作和休闲时间,大家开始向睡眠索要时间,长期的睡眠“欠债”十分普遍。对于一个健康的年轻人来说,每晚8小时的睡眠其实并不够,更何况很多人每天只睡5~6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影响远比你想象的大!睡眠不足的人身体的会发生哪些变化?“主动”熬夜也好,“被动”失眠也罢,最终都会造成睡眠不足。睡眠不足,首先影响的就是大脑!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可能造成大脑不稳定而出现“短路”现象。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科学家戴维·丁格斯在美国《神经科学杂志》上的报告指出,睡眠不足时大脑会在清醒和睡眠两种状态之间频繁转换,过程中会出现瞬间功能丧失,导致注意力下降、视觉处理程序突然中断等情况。德国弗莱堡大学医学中心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也证实,剥夺睡眠会导致大脑连接发生变化,是导致记忆力变差的根本原因。更严重的是,根据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团队对近50万国人的调查研究发现,失眠会导致10年内发生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升高,尤其是年轻人和非高血压成年人。对于心脏而言,人在入睡后的心率会比平时低10~30次/分钟,心脏可以趁机休息一下,而睡眠不足其实就是在剥夺心脏的休息时间,每晚睡眠少于6小时的成年人,发生心脏病变的风险更大。脂肪、糖、蛋白质等物质的代谢都需要肝脏参与,其中肝细胞分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体内脂质和葡萄糖的调节具有多效作用,而急性睡眠不足会使FGF21节律性水平升高。研究发现,睡眠剥夺会上调肝脏脂肪生成酶而诱导脂肪变性和胰岛素抵抗,还会造成谷胱甘肽代谢、果糖和甘露糖及丙酮酸代谢紊乱。简单来说就是,睡眠不足会影响肝脏而造成脂肪堆积、血糖升高,最终引起肥胖、糖尿病等健康问题。一项国外的对比研究也发现,睡眠不足会使交感、副交感神经对胰腺的促进和抑制调节失衡,导致胰岛素对血糖的快速反应下降30%,引起血糖升高。韩国首尔大学医学院一项发表于《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的研究表明,与中等睡眠时间(每天6~8小时)相比,睡眠时间短(每天<6小时)和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较高相关。研究对英国生物银行前瞻性队列中46万多名参与者(40~69岁)的数据分析发现,睡眠时间过短会导致肾脏损伤,对慢性肾脏病的发生影响显著。此外,晚上23点至凌晨1点是肾的休息时间,肾脏在夜间的过滤速度比白天要慢,睡眠缺乏会使肾脏机能更快衰退。最后,长期的睡眠不足还会造成肌肉紧张,使你每天起床都昏昏沉沉,甚至出现全身的慢性疼痛!如果不想变胖的话劝你多睡觉生活富起来了,很多人也胖起来了!这里想要再说一下的是,不只是“吃”会让你变胖,“不睡觉”也会!睡眠不足会影响瘦素的分泌,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其能够抑制食欲,减少能量摄取并增加耗能,抑制脂肪的合成。研究发现,睡眠对瘦素夜间分泌模式的调节有一定影响,睡眠不足会造成血清中的瘦素含量下降,对神经肽Y的抑制减弱,导致食欲增加及能耗减少,产生肥胖。与其想方设法地节食减肥,不如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来得轻松。睡眠不足还可能让你“折寿”刊登在美国《时尚》杂志的一项由英国南部萨里大学及美国西北大学联合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经常熬夜会减少10%的寿命。该研究自2004年开始,利用百分比来计算熬夜者的寿命缩短情况,6年半后近1万名参与者去世,综合年龄、性别、健康问题及睡眠习惯等因素分析发现,经常熬夜的人相比其它人寿命缩短10%。研究的主要负责人Kristen Knutson教授称,熬夜导致寿命缩短可能与生物钟的不协调有关,熬夜者的身体没有获得足够的休息,长期如此会增加糖尿病、心理及神经疾病的发生风险。睡眠不足的同时,若还存在饮食过于油腻或缺乏运动等不良习惯,风险会成倍增加。关于睡眠这4个问题趁早弄清晚睡晚起算熬夜吗?熬夜的普遍定义是主动性晚睡,同时总睡眠时长不足。专家提醒,长期晚睡晚起也属于熬夜,而熬夜是纤维肌痛的主要诱因,健康的作息习惯能有效缓解纤维肌痛症状。当然,有些人睡得晚,起得晚,保持长期的规律且睡眠没有被明显破坏,对身体的影响就相对较小,可以从精神是否饱满、体力是否恢复来大致判断。睡不着与主动熬夜,哪个危害大?不论哪种情况,最终结果都是睡眠时间的减少,从而影响人的免疫力、记忆力,伤害其实没有太大区别,只是“睡不着”会带来更多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午睡补觉有用吗?午睡确实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但并非人人适合。补觉对于睡眠质量良好的人问题不大,但对于长期睡眠不好的人来说,补觉反而会影响下一个睡眠周期的节奏。建议不要进行长时间的午睡,时长不超过半小时,同时尽量不进入深睡眠状态。明明很困却难以入睡?晚上明明很困,眼睛都睁不开了,躺到床上后却翻来覆去睡不着,是为什么?这种时候,大多是身体困乏但大脑活跃,大脑还没进入“该睡觉”的状态,可以放松身心,再给自己一点时间。若是执着于“我要马上睡着”,反而可能更难入睡。睡前使用电子产品、晚上吃太多等都会使你很难在床上放松,经常躺床上思考问题也会使身体与床建立不好的连接,建议慢慢尝试改变。睡个好觉?专家说这个方法有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的研究团队表示,加重毯通过额外的重量,让人入睡时感到如同被拥抱般的舒适感,能够提升心情、减少对助眠药的依赖并改善睡眠质量。研究认为,证据充分表明加重毯可被健康专业人士推荐使用。弗林德斯大学的职业治疗师Suzanne Dawson表示,加重毯在职业治疗中已作为辅助工具在各个年龄段普及,只是还没有正式的临床使用指南。参考文献[1]贾丽娜,王兴娟. 睡眠不足对机体代谢的影响[J].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6):1061-1062. DOI:10.3969/j.issn.1003-8507.2007.06.025.[2]睡眠不足是如何让我们一点点变胖的[J]. 医药前沿,2020,10(28):2-3.[3]曹家瑞. 英美科学研究:长期睡眠不足将使寿命缩短1成[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6):65.[4]ADAM BEAR. 睡眠不足会改变大脑活动[J]. 科学大观园,2016(20):34. DOI:10.3969/j.issn.1003-1871.2016.20.014.[5]许文琳,姜硕,谭晓婵,等. 基于GEO数据库分析睡眠剥夺影响肝脏代谢的核心基因及关键通路[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4,34(4):369-373. DOI:10.3969/j.issn.1005-4561.2024.04.018.[6]睡眠不足6小时伤肾[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20(12):6.[7]晚睡晚起但睡够时长,算熬夜吗?[J]. 中国总会计师,2024(1):190. DOI:10.3969/j.issn.1672-576X.2024.01.070.

健康资讯月卡 2025-01-17阅读量1563

28岁年轻艺人确诊肺癌晚期

病请描述:2023年3月10日,《青春有你3》练习生蒋智豪透露自己身患肺癌晚期,自此开始了与病魔的战斗。2024年12月7日,蒋智豪父亲突然在其账号发声求助,称蒋智豪今年9月底突然昏迷,在ICU顽强抗争一个月才转到普通病房,现在情况稳定,但仍需持续治疗。据了解,蒋智豪的母亲多年前因肺癌离开了人间,如今自己这么年轻,不抽烟,经常运动也确诊了肺癌,不禁让人唏嘘,网友们也发出疑问:难道癌症真的会遗传?为什么那么多的肺癌患者,一查出就是中晚期了?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复星禅诚医院(广州新市医院)肿瘤科一区副主任医师张涛表示,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致癌基因、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相互交织、共同作用的结果。权威医学杂志《自然》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达 70% 至 90% 的癌症皆由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所诱发。[1] 抽烟只是众多致癌因素之一。“不吸烟的肺癌逐渐增多,因为环境、饮食、遗传因素都与肺癌有关。”张医生表示:“我们的环境中也会有一些致癌因素,比如被动吸 “二手烟”、长期接触厨房油烟等。近年来肺癌年轻化,也和年轻人熬夜、过劳加班,免疫力减弱等因素有关。”医生解释:患癌真的会遗传吗?实际上癌症不传染,但家中有一级亲属(涵盖父母、子女以及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得肺癌,其家庭成员的患癌风险可能会增加一半。张涛医生介绍:“癌症的家族性有两种表现,一是多人患不同的癌症;二是一个家族中存在某种癌聚集现象。”2019 年《JTO》杂志刊载的一项研究显示:家族内存在一位或两位一级亲属罹患肺癌时,个体患肺癌的相对风险会提升至无家族病史人群的 2.57 倍;而倘若有 3 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肺癌,那么其自身相对风险将大幅攀升至 4.24 倍。[2] 为什么大部分癌症,一确诊就是中晚期?根据蒋智豪2023年晒出的病例诊断,他的癌细胞已经大面积扩散转移。张医生表示,大多数癌症(如肺癌、胃癌),早期都没有很典型的症状,引起明显症状的时候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早期可能有的一些感觉是低热、体重减轻、疲乏等,这类症状比较轻,很容易被人忽视。另外,很多人没有定期进行癌症筛查的意识,尤其是一些没有家族病史或高危因素的人群,认为自己不会得癌,等到出现明显症状时才去医院检查,此时癌症往往已经发展到晚期。六大症状,可能是肺癌的“预兆”张医生提醒市民,早期肺癌一般没有症状,也没有典型特异性。当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能出现以下表现,大家要引起警惕:咳嗽:多为无痰或少量白痰的刺激性干咳。咳嗽可加重,转为持续性或刺激性呛咳。咯血:常表现为痰中带血或间断血痰,偶有大咯血。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息等。胸痛: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闷痛或刺痛,随呼吸、咳嗽加重。发热:肿瘤引起的发热,通常为低热,抗生素治疗作用不大。消瘦: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等情况,导致体重在短期内明显下降,身体逐渐消瘦。

张涛 2025-01-15阅读量1663

贪嘴之祸:子宫腺肌症病情加剧...

病请描述:(江苏盐城阜宁)王长杰医生整理 在繁忙的生活节奏中,美食常常成为我们慰藉心灵的一剂良药。然而,对于子宫腺肌症患者而言,美食的诱惑却可能成为病情加重的隐形推手。子宫腺肌症,这个让无数女性深受其苦的妇科疾病,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女性,其中约30%-50%的患者报告说,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显著加剧了她们的症状。 张女士是一位子宫腺肌症患者,她深知自己的病情需要严格控制饮食,尤其是要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然而,每当面对美食的诱惑时,她总是难以抵挡。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女士在朋友的推荐下品尝了一家网红餐厅的辣子鸡,那鲜美的味道让她瞬间忘记了医生的叮嘱。从那以后,李女士便频繁光顾这家餐厅,尽情享受着美食带来的快乐。 据医学研究,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肌肉层内长有异位内膜组织,这些组织会随着月经周期的变化而出血和增生,导致子宫增大、痛经和月经量增多等症状。而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会刺激子宫收缩,加重这些症状。一项针对200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研究显示,那些经常食用辛辣食物的患者,其痛经症状比严格控制饮食的患者高出40%,月经量增多的情况也更为严重。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像李女士这样因贪嘴而加重病情的患者并不少见。他们往往在面对美食的诱惑时,忘记了医生的叮嘱和病情的严重性,从而导致了不可挽回的后果。李女士在连续几个月的放纵后,发现自己的痛经症状越来越严重,月经量也明显增多。她急忙前往医院复诊,医生在详细询问了她的饮食情况后,严肃地指出:正是她贪嘴的行为导致了病情的恶化。 除了辛辣食物,油腻和高糖食物也是子宫腺肌症患者的饮食禁忌。这些食物会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进一步刺激异位内膜组织的生长。一项针对500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那些经常食用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患者,其病情恶化的速度比严格控制饮食的患者快出近50%。 因此,作为子宫腺肌症患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坚决抵制美食的诱惑。在饮食上,我们要遵循医生的指导,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自我管理和监督。可以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计划,并坚持执行。在遇到美食诱惑时,可以提醒自己病情的严重性和控制饮食的重要性,从而坚定拒绝的决心。此外,我们还可以寻求家人和朋友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监督我们的饮食行为,共同为控制病情而努力。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饮食对子宫腺肌症病情的影响,我们可以参考以下数据:一项针对1000名子宫腺肌症患者的长期跟踪研究发现,那些严格遵守饮食禁忌的患者,其病情恶化的风险比不控制饮食的患者降低了近60%。这一数据再次强调了控制饮食对子宫腺肌症患者的重要性。 总之,贪嘴之祸不可小觑。作为子宫腺肌症患者,我们应该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决心,坚决抵制美食的诱惑,让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重拾健康、快乐的生活。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许多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忽视了饮食的重要性,认为只要按时服药就能控制病情。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不良的饮食习惯不仅可能加重症状,还可能导致病情反复甚至恶化。 常言“七分吃药,三分调理”,这也是古语了,它能存在民间若干年,自有它一定的深刻含义。再好的药物也治疗疾病,如果不注意自己的饮食起居,那么自身体质受外界等因素的诱导而导致身体免疫功能下降,从而对疾病的康复产生一定的危险,严重妨碍药物有效发挥。这就是所谓的“七分吃药,三分调理”的正确理解。   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接受合理正确的治疗方案中,特别要注意平时饮食起居,尤其在月经前、经后1-2天及月经期间,小心要加小心,谨慎又谨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体会,并结合有关资料整理后,撰写成本篇文章,以供子宫腺肌症患者阅读和参考。能对腺肌症患者的康复起到有益作用,则是王长杰医生最大的欣慰!   王长杰医生在治疗子宫腺肌症临床中,发现很多患者服用中药奇方汤剂一个周期22天并配合7天止痛中药汤剂,在下次月经来时疼痛明显缓解,月经的颜色好转,甚至经量、血块减少,有时通过中药的治疗能排出内膜样的大血块,经量好转等临床症状都有所改善,可喜、可贺! 但是在满怀信心继续服用第二个疗程时,有些患者自己不注意医生的慎重提醒,在月经来时或有感觉时服用一些酸性或凉性水果、食品或食辛辣刺激、可食一些容易增高雌激素的饮品食物。最后导致患者在食后慢则几个小时,快则半个小时就立竿见影地返回给患者的是严厉“制裁”,腺肌症患者立即感受到又恢复到未服用药物前的那种疼痛,正常流量的血液突然减少,甚至于停止!前后反差之大,令患者懊悔不已,叫苦不迭!这些患者的因食不该服的东西,造成的伤害也是对整个治疗正进入良性轨道的方案也是一个打击,也让为医者措手不及!这些前车之鉴,这些惨痛的教训,不得不令一些欲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患者们要一定所了解和特别要注意的! 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月经要来前一天或刚刚才来时,严禁食用凉性食物!并不要将空调的温度调得太低,在此特别来交待一下,这样最容易引起的血液的凝固而形成的血瘀“不通则痛”!因为这时月经要或来时,人体的温度最低,免疫力最差,最脆弱,遇冷则更加使子宫内膜的小血管引起的局部痉挛,这样就是为什么不能服用凉性食物的原因之一!子宫腺肌症(瘤)患者们一定要注意,不可以服用蜂蜜和蜂皇浆以及含有这些成份的保健品!很多腺肌症患者长期服用这些,导致病情越来越加重,这也是作为二十余年探讨这个病的王长杰医生根据长期临床实际情况总结出来的提醒! 子宫腺肌症患者注意的饮食 : ①莫贪凉:肠胃功能不佳的女性,经期应忌食生冷寒凉食品,如冷饮、生拌凉菜、螃蟹、田螺、蚌肉、蛭子、梨、柿子、西瓜、香蕉、苦瓜、山竹、绿豆、黄瓜、荸荠、柚、橙子等,以免寒凝血瘀而使痛经加重。②少食酸:酸性食品有固涩收敛作用,使血液涩滞,不利于经血的畅行和排出,因此痛经者应尽量避免在经期食用此类食物。 ③忌吃辣:有一部分痛经病人,本来就月经量多,再吃辛辣温热、刺激性强的食品,会加重盆腔充血、炎症,或造成子宫肌肉过度收缩,而使痛经加重。所以像辣椒、胡椒、大蒜、葱、姜、韭菜、鸡汤、榴莲及辛辣调味品等,痛经病人应该尽量少吃或不吃。4、严禁食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蜂胶、蜂蜜、海鲜、白酒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5、多食瘦肉、草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 瓜、香菇、水果(月经要来或在身上则停止食用)等。 子宫腺肌症虽然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但通过科学的饮食管理和心理调节,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症状。希望本文的建议能帮助广大子宫腺肌症患者走出“贪嘴之祸”的阴影,过上更加健康和舒适的生活。只有在饮食和心理上都做到科学管理,才能真正实现病情的有效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最后,再一次感谢审核员及网管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 作者简介:王长杰医生,江苏盐城阜宁县人,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三十余年,专业探讨气血不足、痛经、子宫腺肌症等领域长达二十余年。二个中药配方曾获得中药发明专利证书,二个中药配方被列为省级首批保护项目之一。在此期间,撰写了二百余篇原创网络文章,并制作近百个关于这些方面的医学小视频。王长杰医生入驻平台,将继续撰写并发表探讨这些方面的原创文章。

子宫腺肌症知识宝库 2025-01-10阅读量1321

冬季晚上尿多是怎么回事儿?

病请描述:  天气越来越冷   尿控门诊就诊的人数蹭蹭往上涨   原因大多是尿频的困扰   特别是晚上尿多特别痛苦   天气转冷,尿频、尿急的原因考虑有这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因为天气寒冷。   人体为了保持正常的体温,会加强新陈代谢。而人体的新陈代谢作用,最终产物都会有水分。所以新陈代谢加强,就意味着产生更多的内生水。也就是说,尿量会增加。总体的尿量增加以后,因为每次的排尿量相对固定,所以就会出现尿频的现象。   2、但是如果合并有尿急,很可能是合并有泌尿系统感染。   因为天气变冷时人体的免疫力可能有所下降,容易出现泌尿系统的感染,进而出现尿频尿急。   3、还有就是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症状!   还有部分患者本身就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气温变化也有导致症状加重。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是一种常见的膀胱功能障碍性疾病,以尿急症状为特征的症候群,患者的具体表现及影响主要包括:频繁上厕所,被迫减少饮水,不敢参加社交活动,无法长时间工作,效率降低,担心漏尿,回避性生活等,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生活和工作,并形成恶性循环。“憋不住尿”听起来是小事,却十分影响生活质量。有人不敢多喝水,带上尿垫才敢出门,严重的还会引起泌尿系统炎症,甚至影响肾脏功能。   膀胱过度活动症自我评估:   尿急:突然和强迫性的排尿欲望,很难延迟。   尿频:白天排尿≥8次。   伴尿急或尿急后立即尿液不自主漏出。   夜尿≥2次醒来排尿的主诉,约75%的OAB患者伴有夜尿。   如果是膀胱过度活动症就需要就医治疗   保守治疗有憋尿训练、盆底肌训练、口服药物治疗,一般是M受体阻断剂,可以抑制逼尿肌收缩,而缓解尿频、尿急,临床上有托特罗定、索利那新等。药物主要是针对各种征状对症下药,从而舒缓膀胱过度活跃症的征状。   手术治疗有肉毒素注射、骶神经调控,骶神经调控可以通过刺激骶神经,调节与排尿相关的膀胱、括约肌和盆底的神经反射,使异常的神经反射重新达到平衡。对于尿频、尿急的症状改善效果显著,术后随着刺激器的持续刺激,排尿逐渐恢复正常。   泌尿系感染也许就医治疗   可能是饮水量过少、细菌感染引起的,容易导致多尿症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   提醒:如果在正常饮水情况下,出现尿频、夜尿多的现象,需要排查病因,针对病因个体化治疗。

李旭东 2024-12-25阅读量1784

化疗6次,癌细胞没杀完,身体...

病请描述:    化疗作为抗击癌症的重要武器,虽威力巨大,却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肿瘤科一区接诊过一名患者,化疗6次,癌细胞没杀完,身体先扛不住了。    鞍山的郏先生在当地医院确诊胃癌后进行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不久就出现了复发,化疗6次后肿瘤仍不见缩小,反倒是身体先扛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体重迅速下降,身体每况愈下。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郏先找到了肿瘤科一区。医生对其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后,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同时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整体调理。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郏先生的胃肠道反应逐渐减轻,食欲开始恢复,体重也有所增加。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继续扩散和转移的迹象。郏先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对后续的治疗也充满了信心。肿瘤科医生提醒,化疗扛不住,千万不要硬抗,副作用严重的话可能威胁生命。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引发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会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各处出血不止,甚至内脏出血等情况。 胃肠道反应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定。此外,加重患者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影响后续治疗的耐受性。 脱发化疗药物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头发大量脱落,这对患者的心理和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肝肾功能损害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肾功能损害则可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蛋白尿、血尿等,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神经毒性一些化疗药物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毒性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导致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

彭齐荣 2024-12-23阅读量2045

化疗6次,癌细胞没杀完,身体...

病请描述:   化疗作为抗击癌症的重要武器,虽威力巨大,却也伴随着不小的挑战。肿瘤科一区接诊过一名患者,化疗6次,癌细胞没杀完,身体先扛不住了。   鞍山的郏先生在当地医院确诊胃癌后进行了手术切除,但术后不久就出现了复发,化疗6次后肿瘤仍不见缩小,反倒是身体先扛不住了,出现了严重的胃肠道反应,频繁呕吐、无法进食,体重迅速下降,身体每况愈下。   抱着最后一丝希望,郏先找到了肿瘤科一区。医生对其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后,决定采用一种新型的介入治疗方法 —— 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同时结合中医中药进行整体调理。经过几个疗程的治疗,郏先生的胃肠道反应逐渐减轻,食欲开始恢复,体重也有所增加。复查结果显示,肿瘤得到了有效控制,没有继续扩散和转移的迹象。郏先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对后续的治疗也充满了信心。肿瘤科医生提醒,化疗扛不住,千万不要硬抗,副作用严重的话可能威胁生命。 骨髓抑制化疗药物会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病菌,引发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败血症;会引起贫血,患者会出现乏力、头晕、心慌、气短等症状;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可能出现各处出血不止,甚至内脏出血等情况。 胃肠道反应这是化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呕吐可能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和内环境稳定。此外,加重患者食欲减退和营养不良,导致体重下降、身体虚弱,影响后续治疗的耐受性。 脱发化疗药物会损伤毛囊细胞,导致头发大量脱落,这对患者的心理和形象造成很大影响。多数患者在化疗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发。肝肾功能损害化疗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和排泄,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损害。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疼痛等症状。肾功能损害则可能导致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蛋白尿、血尿等,严重时可引起肾功能衰竭。 心脏毒性部分化疗药物具有心脏毒性,会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患者可能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神经毒性一些化疗药物会损伤周围神经,导致神经毒性反应。患者可能出现手脚麻木、感觉异常、疼痛、无力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肢体的正常运动和感觉功能,导致行走困难、持物不稳等。

张涛 2024-12-23阅读量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