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急诊室中关于高血压的故事缩影: 面红焦急的患者:医生啊,最近我的血压高的厉害,自己在家里测的血压最高都到190/100mmHg了,我都是按时吃药的,之前控制的也蛮好的,不知道为什么血压突然升这么高,我非常担心这样下去我的血管会不会爆掉?会不会脑梗啊? 医生(看患者行动自如、表达流利、口眼不歪,在心中已基本排除脑梗死、脑出血的嫌疑)问道:你有什么不舒服的症状吗? 患者:我头晕,头痛,口唇发麻,脸发红发烫…… 医生:嗯,你这些都是血压升高后的常见症状(如下图)。哪你有没有恶心呕吐(排除颅内压升高)? 患者:那倒没有。 医生:哪你最近有没有工作太忙,或者熬夜失眠? 患者:我最近工作压力比较大,晚上睡眠也很差。 医生:嗯,这就是了,你这个病属于“高血压亚急症”。 注:高血压亚急症是指: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需接受治疗但无靶器官损伤发生,但病人可有血压明显升高造成的眩晕、头痛、胸闷、鼻出血、烦躁不安、急躁易怒等症状。1%~2%的高血压病人存在急性血压升高,需要紧急药物治疗,其中75%属于高血压亚急症。 高血压亚急症或血压异常升高从中医角度是如何发生的? 人体是一个高度完备的系统,具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当血压出现异常波动时,能够通过神经、内分泌、体液等多种途径调节至正常。 然而当今的人们常因工作繁忙、生活操劳,而缺乏锻炼、起居失常、饮食不节、压力过大。许多人茫然无对,只觉得心灵空虚,遂选择熬夜、纵欲来填补,殊不知身体精气更耗,机体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出现各种病症。 正如《皇帝内经·上古天真论》记载:“今时之人不然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大致的意思是:“如今的人,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盈,不善于驾驭自己的心神,只求一时之快,放弃使生命长久的目标,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因此,中老年,甚至一些年轻人,往往存在肝肾不足、阴阳失和、风阳痰瘀阻络的情况,导致清阳不伸、心脉不和、血脉不平,血压失控式异常波动由此而生,……。这样一个自身调节能力下降的机体,再遇到事件刺激、季节变化,无疑形成血压升高的恶性循环,久治不愈。 具体的来讲: 遇工作紧张、生活事件、睡眠障碍等烦劳因素刺激,易肝阳暴亢,《黄帝内经》言:“阳气者,烦劳则张”。相火挟风上越,阻遏蒙蔽脑窍清阳,发为头晕、头痛、头胀等为主要表现的高血压亚急症。若清阳不展,气机郁滞日久,还易形成风火痰瘀阻塞脑脉的中风(脑梗死、脑出血等)重症。 季节变化刺激,尤其是冬季,阳气会潜藏于体内,阴不制阳的病理改变尤为突出, 或者阳气外运抗寒,更容易导致风火上越,出现血压升高、头晕、头痛、面红、哄热、口舌生疮等。 高血压亚急症或血压异常升高的预防? 高血压的预防涉及方方面面,常见的包括:控制食盐的摄入、适当锻炼身体、控制体重、按时服药等。对于防止冬季血压升高而言,更应该注意按保暖、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及过大的工作生活压力,既然身体有恙,不妨放过自己,给自己的身心放松一下。如果已经按照以上注意事项预防,仍然存在不可调和的环境或境遇,导致血压升高,那么寻求医生的帮助是必要的。 针对高血压亚急症或者突然升高的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明显。本人所在课题组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血压异常升高的病机及人群特点,发现血压异常升高以风火上越为主导证型(包含肝火亢盛、阴虚阳亢两型)。患高血压的中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病,其肝肾精血素有不足,经脉络道多有痰瘀。基于其独特的病机特点,我的博导张腾教授提出益肝肾、调阴阳、平血脉的治疗法则,用于高血压亚急症、血压波动等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头晕、头痛、头胀、失眠、耳鸣等主要症状,防止血压的持续波动或升高。
甄晓敏 2024-05-10阅读量1347
病请描述:阿茨海默症(AD,老年痴呆症)引起发病率逐渐增高,患病后不易治疗和康复,病损不可逆转,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其发病目前主要有8大机制,而这些机制都能够通过降低脑供血和脑供氧来进行不同程度的复制。而颈椎病无论是椎动脉型的还是交感神经型的,都会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到脑供血,并导致脑供血调节紊乱,并进一度影响到脑细胞代谢以及神经递质的产生释放以及神经突触功能的正常工作。神经根型颈椎病一方面影响着我们感知得到的运动、平衡和感觉功能紊乱,同时由于神经调节功能的异常导致供血通道的周围环境发生改变,一方面是无理性的干扰和压迫,比如骨性结构和纤维索条卡压,肌肉张力的包围式束缚、炎性介质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干扰和破坏,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内分泌异常而进一步演变的各种代谢性疾病等等。阿茨海默症(AD,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病理性改变就是脑萎缩,而脑萎缩的实质因素是正常脑细胞单元数量的减少,能导致脑细胞减少,脑萎缩的最常见原因就是脑缺血缺氧。而颈椎病能够复制出几乎所有导致脑萎缩的途径的模型。在对颈椎病治疗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颈椎病患者有AD早期症状,颈椎病通过正骨以及颈部放松治疗,脑供血改善后,AD症状明显改善或者是症状消失。所以,无法否定,脑供血不全可以直接或者是间接导致AD。早期治疗颈椎病,保持脊柱健康,有利于预防,有利于预防阿斯海默症的发生,降低发病率,提高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 Aβ的神经毒性机制 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是老年斑的主要成分,可能是引起AD的共同途径 , Aβ是从APP中经β和γ分泌酶水解而产生,Aβ沉积导致老年斑及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及慢性炎性反应的形成,最终引起神经元功能的减退,进而导致痴呆。大量的研究结果证实,β淀粉样蛋白( amyloidbeta protein,Aβ) 在脑内的沉积可引起神经元变性死亡,特别是聚合成纤维形式Aβ对神经细胞毒性作用较强,作用最强的毒性片段为Aβ25-35。研究表明,过量的淀粉样蛋白毒性作用和对神经元损伤在AD发病中起主要作用。2 Tau蛋白过磷酸化机制 微管与tau蛋白相互作用的调节主要是tau蛋白磷酸化,tau蛋白在神经系统的形成和轴突的传导中起着关键作用。在病理情况下,tau蛋白产生异常过度磷酸化,导致形成神经元纤维缠结(NFT),引起神经元末端的树突和轴突产生萎缩的原因是微管的异常扭曲使其输运营养物质异常。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促进AD的发生。3 基因突变机制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老年性痴呆患者的一级亲属发病风险较高。目前已发现以下基因突变与老年性痴呆发病关系密切:第1 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PS-2)基因,第14 号染色体上的早老素(PS-1)基因,第19 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 (ApoE) 基因及第21 号染色体上的βAPP(淀粉样前体蛋白)基因, 1号染色体上PS-2基因突变及14号染色体上的PS-1基因,21号染色体上βAPP基因突变导致了约50-80%的阿尔茨海默病。19号染色体上的载脂蛋白E可以促进Aβ的形成,降低Aβ清除,使乙酰胆碱合成减少和促进tau蛋白高度磷酸化。同时研究证明载脂蛋白E4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4 胆碱能神经元损伤机制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过程中,胆碱能神经元丢失呈进行性,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通过生化检测不但发现神经元中烟碱型乙酰胆碱酯酶受体减少,而且胆碱乙酰基转移酶、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也明显减少。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的凋亡,主要发生在胆碱能神经元,从而导致患者记忆功能减退,定向力丧失,个性改变。 5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机制 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兴奋性神经递质,参与老年性痴呆发病机制可能与谷氨酸的兴奋作用有关,钠离子、氯离子和H2O内流,从而引起细胞破裂溶解;膜电位依赖式谷氨酸受体被激活后,使Ca2 +大量内流,导致细胞内Ca2 +超负荷,破坏细胞超微结构,使神经元死亡。 6 神经细胞钙平衡失调机制 流行病学和病理学实验发现,老年性痴呆与脑血管钙代谢失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细胞内钙离子过量,或钙离子浓度过高可以使钙反应异常运行,ATP消耗,由此导致自由基产生,引起细胞凋亡。 7 高胆固醇机制 低胆固醇和低脂肪饮食可以显著减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杨晓帆等研究证明高脂血症是老年性痴呆发生的高危因素,在老年性痴呆的整个发病过程中胆固醇起着关键的作用。血清中的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的异常增高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胆固醇含量与阿尔茨海默病和轻度认知损害发病率呈正相关。8 中医 老年性痴呆, 是“因老而衰”,是脏腑功能衰减而导致的老年性疾病,依据临床表现属于呆病,病变部位在大脑组织。本病主要和脏腑功能紊乱、气血运行异常关系密切,尤其是气血不足和神失所养为其发生发展之本,而痰阻血瘀为其标 。按病因病机可分为肾精衰竭型、肝肾阴虚型、痰滞淤阻型等。中医认为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是年老体弱,多责之于脾肾,脑髓空虚。中医学认为脑具有“髓之海”、“元神之府”等特点。脾、肾先后亏虚为老年性痴呆发病之根本,肾主智,肾虚则智力不足,精来源于肾,精血无缘,年老易衰而神昏智弱,表情呆滞,苔白脉濡形成了老年性痴呆,瘀阻、痰滞为发病主要因素。咨询可加微信:
马彩毓 2018-04-22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