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有一位网友给我发来私信,他说自己这个月初做CT检查的时候,发现右肺上叶尖段有一个三毫米的磨玻璃结节,现在该怎么办?三毫米的肺磨玻璃结节是不会引起任何症状的,基本都是在偶然拍CT的时候发现。这个直径算很小的,业内我们称为微结节。初次发现那么小的肺结节需要手术的概率几乎没有,只需要动态观察就可以。可以一年后复查胸部平扫CT,看看这个肺磨玻璃结节的变化。如果实在很担心,半年后再复查一次也是可以的。有一种观点不知道大家听说过没有,那就是认为五毫米以下的肺磨玻璃结节是不需要随访的。也就是说发现了就和没发现一样,今后再也不需要做胸部CT来观察,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有些肺癌的早期阶段就是很小的磨玻璃结节,虽然在早期发展的很慢,但如果是恶性,也会持续存在并持续增大,这种肯定是需要观察的。
刘懿 2025-02-07阅读量541
病请描述:有一位家住天津年轻的女士在线上问诊平台联系到我,向我咨询肺磨玻璃结节的问题。现在去拍CT,发现肺里有磨玻璃结节的朋友不在少数,很多朋友想深入了解相关的知识。她问我如果肺磨玻璃结节在观察的过程中消失了,那是炎症还是良性的?有朋友会说肺磨玻璃结节一旦发现就不会消失,只能持续存在。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很多肺磨玻璃结节在观察的过程中就不见了。这种能够消失的肺磨玻璃结节一般是炎症性也就是良性的,这两个概念并不是互斥的关系。而是良性的肺磨玻璃结节就包括炎症引起来的。只有持续存在的肺磨玻璃结节才有恶性的可能性,明显消散了,那肯定就不是肺癌。有些朋友一看到肺磨玻璃结节,就把它和肺癌划了等号,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大多数肺磨玻璃结节都是良性的。
刘懿 2025-02-07阅读量235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有一位家住天津市河北区的女士在家附近医院拍了个胸部CT,发现了肺里有结节。她在家属陪伴下,过来找我看片子。她的肺结节位于右肺中叶,直径一厘米,边缘不规则,有毛刺,牵拉叶间胸膜,看起来像是一个典型的肺癌,我建议住院系统检查,争取手术。陪着看病的是她的儿子,他说老娘七十岁了,从来不抽烟,年轻时工作环境也很好,父母和其他亲戚都没有得肺癌的,别说肺癌,任何地方的癌症都没有。我也上网查了,这种情况都不建议筛查肺癌,这个结节有可能肺癌么?这位患者的家属查的是肺癌筛查指南,在指南里,他母亲确实不属于肺癌高危因素人群,不建议做CT筛查。但不属于肺癌高危因素人群,不代表肯定不得肺癌。只是相对具备肺癌高危因素人群来说,这部分人得肺癌概率低而已。最终在我的劝说下,这位女士过来住院,完成了手术,病理和术前推断的一样,是浸润性肺腺癌。
刘懿 2025-02-07阅读量504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有一位患者家属带着母亲的片子到天津来找我看病。他母亲前几个月在当地医院发现了肺磨玻璃结节,最近复查了一下,发现肺结节还在。当地医院的医生让他到大医院来看看,我仔细阅读他带过来的胸部CT,他母亲的肺磨玻璃结节直径一厘米,首先考虑恶性的,可以进行手术。回家后,家属给我留言,问手术是不是越快越好?还是有时间稍微往后错一些?对于小的肺磨玻璃结节手术而言,家里有充足的时间考虑,并没有那么急迫。有朋友说了,这肺结节都考虑是肺癌了,还不着急吗?小得肺磨玻璃结节即使是恶性,发展也比较慢,不会因为考虑这几天出现显著的变化。把家里和工作的事安排好了,再过来做手术,一般来说,是不会耽误的。最终,这位女士在我这里住院完成了手术,她的肺磨玻璃结节和术前推断的一样,是一个很早期的肺腺癌。
刘懿 2025-02-07阅读量277
病请描述:前段时间有一位女士找我复查肺结节,通过比对她之前的片子,她的肺结节是磨玻璃性质的,直径一厘米出头,看上去像是典型的早期肺癌,建议手术切除。这位女士现在还上着班,看得出来,她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在和我沟通的过程中,总是问我怎么样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手术对工作的影响。根据她的需求,我给她先办理了预住院,等检查齐了之后转进来做了手术。这样在她预住院做术前检查期间还不影响工作。她的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很快就出院了。等病理出来的时候,我按照术前的约定给她留言,告诉她这是一个很早期的肺癌。她对我说自己已经上班了,除了切口疼,别的都很好。我看了一下时间,她刚出院也就三天,我劝她别太累了。每个人的身体状态和工作强度不同,肺磨玻璃结节手术以后恢复好了再上班,开始不要太累。
刘懿 2025-02-07阅读量418
病请描述:由于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及普及,无症状的肝囊肿病例显著增多。肝囊肿属于最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人群发病率高达20%,发病率通常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单纯肝囊肿通常不需要治疗。绝大部分都为单纯性肝囊肿,就是肝脏上的水泡,里面一般为清亮透明液体。这种囊肿通常行普通超声或CT平扫即可确诊。如果没有任何复杂囊肿的征兆,比如分隔、开窗、钙化、壁厚或结节、异质性以及存在子囊肿等,不需要进一步增强CT或磁共振等检查。如果存在以上高危特征,可能为复杂囊肿,比如多囊肝、肝包虫病、囊肿继发感染、囊腺瘤甚至囊腺癌,因此需要进一步增强CT或MRI检查才能明确。单纯肝囊肿可不需要随访或者每年复查肝胆彩超即可。复杂肝囊肿则视具体情况选择立即手术或密切随访。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5-02-07阅读量1219
病请描述:71岁的王大伯是杭州某机械厂退休的工人,2017年1月底的时候,各地的人们都在忙着过年前的准备。可是王大伯正在医院里接受化疗。王大伯三周前因为反复咳嗽1个多月不愈到医院就诊,查了一个胸部CT,结果查出来一个肺部占位。CT提示:右肺占位,大小约4.3cm×3.9cm,两肺内散发小结节,右肺门及纵膈见淋巴结肿大。因为王大伯有接近40年的抽烟史,偶尔有咳嗽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起初并没有太在意。这次医生讲,恐怕是遇上“真毛病”了。于是王大伯做了肺部的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了是“肺腺癌”,同时做了基因检测没有发现典型的基因突变,意思就是没有进行靶向治疗的机会。王大伯想着退休没多少年,还有孙子要抱,结果得了晚期肺癌,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接下来,王大伯做了4个周期的挽救性化疗,因出现血小板减少、恶心纳差等副反应而不得不停止了化疗。于是王大伯经病友介绍,找到了陈滨海医生。陈滨海医生根据王大伯的情况,制定了运用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的方案。首先给他调整胃肠道的功能,因为中医里讲“有胃气则生”,尤其对肿瘤来讲,管好“胃”很重要,因此陈滨海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叫做生姜泻心汤的方子,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和胃经方,服了2周后,王大伯复诊时说人的精神、胃口、体力状态都明显好转了。随后陈滨海医生又给王大伯开了一个以泽漆汤为主的汤药,这也是一个经方,记载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这个处方有扶正化痰解毒的功效,符合王大伯当下的病情。经过了几个月的中医经方治疗,王大伯的病情日渐好转,这让王大伯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之后,王大伯连续在陈滨海医生处就诊,一直到现在已经8年过去了,定期复查肺内病灶一直比较稳定,没有进一步出现转移。陈滨海医生在这几年里一直跟王大伯讲:“你肺里的肿瘤不一定非得要拿掉,肿瘤虽然像体内的“狼”,但是‘与狼共舞’也是一种与相处的模式,你现在病灶是稳定的,这样带瘤生存照样能够生活得很精彩啊!”王大伯也觉得基本和正常人一样,每天走1万步路也不觉得费力。陈滨海说:我们可以把恶性肿瘤比作是一匹体内的野狼,狼具有侵袭性就像我们的肿瘤一样,一味地驱赶或杀戮,有的时候未必是最合适的方式。中医向来强调“和”,这个“和”可以理解为一种和谐的状态,以和为贵是人与万事万物相处的最佳状态。有的时候,对于一些没有办法杀灭的肿瘤来讲,如果我们的身体能够与肿瘤这匹狼保持共存或达到“和”的状态,那么“与狼共舞”,或许对于众多晚期癌症的患者来讲也是一种很好地生存模式。陈滨海就职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长期从事中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在省内开出了第一个“经方肿瘤门诊”。经方主要是指医圣张仲景记载在《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剂,药味少而精纯,运用得当则效如桴鼓,是中医药简便廉验的典型代表之一,运用好经方治病对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成本以及规范中医处方有重要的作用。陈滨海医生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类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一大批患者,在患者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口碑。而且还作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立项项目出版了1部经方诊治肿瘤的学术专著——《肿瘤经方门径》,可以说在中医经方治疗肿瘤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认识。
陈滨海 2025-02-07阅读量824
病请描述:71岁的王大伯是杭州某机械厂退休的工人,2017年1月底的时候,各地的人们都在忙着过年前的准备。可是王大伯正在医院里接受化疗。王大伯三周前因为反复咳嗽1个多月不愈到医院就诊,查了一个胸部CT,结果查出来一个肺部占位。CT提示:右肺占位,大小约4.3cm×3.9cm,两肺内散发小结节,右肺门及纵膈见淋巴结肿大。因为王大伯有接近40年的抽烟史,偶尔有咳嗽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起初并没有太在意。这次医生讲,恐怕是遇上“真毛病”了。于是王大伯做了肺部的穿刺活检,病理结果证实了是“肺腺癌”,同时做了基因检测没有发现典型的基因突变,意思就是没有进行靶向治疗的机会。王大伯想着退休没多少年,还有孙子要抱,结果得了晚期肺癌,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落。接下来,王大伯做了4个周期的挽救性化疗,因出现血小板减少、恶心纳差等副反应而不得不停止了化疗。于是王大伯经病友介绍,找到了陈滨海医生。陈滨海医生根据王大伯的情况,制定了运用中医经方治疗肿瘤的方案。首先给他调整胃肠道的功能,因为中医里讲“有胃气则生”,尤其对肿瘤来讲,管好“胃”很重要,因此陈滨海医生给他开了一个叫做生姜泻心汤的方子,这是一个很经典的和胃经方,服了2周后,王大伯复诊时说人的精神、胃口、体力状态都明显好转了。随后陈滨海医生又给王大伯开了一个以泽漆汤为主的汤药,这也是一个经方,记载于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里,这个处方有扶正化痰解毒的功效,符合王大伯当下的病情。经过了几个月的中医经方治疗,王大伯的病情日渐好转,这让王大伯重拾了对生活的信心。之后,王大伯连续在陈滨海医生处就诊,一直到现在已经8年过去了,定期复查肺内病灶一直比较稳定,没有进一步出现转移。陈滨海医生在这几年里一直跟王大伯讲:“你肺里的肿瘤不一定非得要拿掉,肿瘤虽然像体内的“狼”,但是‘与狼共舞’也是一种与相处的模式,你现在病灶是稳定的,这样带瘤生存照样能够生活得很精彩啊!”王大伯也觉得基本和正常人一样,每天走1万步路也不觉得费力。陈滨海说:我们可以把恶性肿瘤比作是一匹体内的野狼,狼具有侵袭性就像我们的肿瘤一样,一味地驱赶或杀戮,有的时候未必是最合适的方式。中医向来强调“和”,这个“和”可以理解为一种和谐的状态,以和为贵是人与万事万物相处的最佳状态。有的时候,对于一些没有办法杀灭的肿瘤来讲,如果我们的身体能够与肿瘤这匹狼保持共存或达到“和”的状态,那么“与狼共舞”,或许对于众多晚期癌症的患者来讲也是一种很好地生存模式。陈滨海就职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 长期从事中医学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擅长恶性肿瘤的中医药,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在省内开出了第一个“经方肿瘤门诊”。经方主要是指医圣张仲景记载在《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剂,药味少而精纯,运用得当则效如桴鼓,是中医药简便廉验的典型代表之一,运用好经方治病对节约医疗资源,控制医疗成本以及规范中医处方有重要的作用。陈滨海医生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各类肿瘤,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吸引了一大批患者,在患者群中形成了较好的口碑。而且还作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立项项目出版了1部经方诊治肿瘤的学术专著——《肿瘤经方门径》,可以说在中医经方治疗肿瘤上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入的认识。
陈滨海 2025-02-07阅读量761
病请描述:一家五口接连患癌!医生急呼:这件事再忙也别忘,尤其是女性! 今天聊一个让人后背发凉的真实故事,由人民日报 &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案例报道:31岁的小申6年前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觉得“不痛不痒”就没管。结果去年结节突然变大,一查竟是甲状腺癌!更吓人的是,他妈妈、妹妹、舅舅、表妹也接连查出同一种癌! 难道癌症会“传染”?别慌!真相其实是—— 🔥 甲状腺癌的“家族魔咒” 基因也会“坑娃”:小申一家得的甲状腺髓样癌,和RET基因突变有关,这种突变像“祖传BUG”一样代代相传。 女性是高危人群:数据显示,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尤其是20-40岁的姐妹,体检单上的“甲状腺彩超”千万别跳过。 沉默的杀手:早期可能只是个小结节(像小申拖了6年!),等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时,可能已经悄悄升级了。 🛡️ 防癌四件套,懒人也能做 洗澡时自检:抹沐浴露时摸摸脖子,吞口水感受有没有小鼓包(滑溜溜的更容易发现异常哦)。 年度必做项目:甲状腺彩超检查,全程不到10分钟,比等一杯奶茶还快!有家族史的加做RET基因检测。 躲开隐形雷区: 非必要少做CT/X光(辐射累积很危险!) 别当“受气包”!研究实锤:爱生闷气的人患癌风险高3倍!(默念:乳腺不能结节,甲状腺更不能结节!) 碘盐聪明吃:海边姐妹少吃紫菜海带,内陆朋友正常吃碘盐,别乱吃网红“无碘食品”搞事情~ 💡 医生大实话“很多姐妹总说‘等忙完这阵就去体检’,但早期甲状腺癌治愈率超过95%!抽个午休时间就能查,别等晚期才后悔。”——重庆肿瘤医院蔡明主任 为什么这篇值得你收藏?✅ 血泪教训:一家人集体患癌,忽视体检的代价太沉重!✅ 干货满满:从摸脖子手法到防癌食谱,照抄就能用!✅ 女性专属:甲状腺、乳腺、卵巢问题常“抱团出现”,关爱自己从今天开始~ 最后送大家一句大实话:“体检不是可选项,而是必答题。” 现在就打开手机,预约今年的甲状腺检查吧!🌺
费健 2025-02-05阅读量846
病请描述:过去十年,我们如何“升级”甲状腺癌治疗?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费健医生,一名从事甲状腺疾病诊疗工作30余年的外科医生。今天想和大家聊聊一个既严肃又充满希望的话题——甲状腺癌。 近年来,这种疾病悄悄成为女性健康的“隐形对手”(女性发病率已跃居恶性肿瘤第三位),但别担心!过去十年,我国甲状腺癌的治疗技术突飞猛进,许多创新成果让手术更安全、更精准,甚至让患者术后依然能保持美丽与健康。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源于田文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发表的综述《我国甲状腺癌外科治疗近10年进展》。作为亲历者,我深深感受到医学的进步如何改变无数患者的命运。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带你们了解这些“救命科技”,也提醒大家:早发现、早治疗,甲状腺癌并不可怕! 为什么你需要关注甲状腺健康? 发病率高:甲状腺癌是近十年增长最快的实体肿瘤,女性尤其需警惕。 隐匿性强: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人通过体检才发现问题。 治愈率高:早期发现的患者,5年生存率已从67.5%提升至84.3%!在上海等国内一些中心的治愈率其实更高。 1️⃣ 术前诊断:从“猜谜”到“精准锁定” 过去,医生只能靠手摸和普通超声判断结节性质,如今技术已全面升级: 超声黑科技:弹性成像能“摸”出结节的软硬程度,AI辅助诊断减少不必要的穿刺。 基因检测:通过一滴穿刺液检测基因突变(如BRAF、RET),提前预判肿瘤恶性程度,制定个性化方案。 举个栗子🌰:就像侦探用指纹破案,基因检测帮我们揪出癌细胞的“身份特征”,让治疗有的放矢! 2️⃣ 手术方式:从“大刀阔斧”到“精细雕刻” 传统手术可能留下明显疤痕,甚至损伤神经和甲状旁腺。如今技术革新让手术更安全、更美观: 神经监测技术:术中实时“监听”喉返神经,避免声音嘶哑。 甲状旁腺保护:用荧光显影技术精准定位,降低术后手脚麻木的风险。 腔镜手术:经口腔、腋窝等隐蔽切口操作,颈部不留疤,特别适合爱美的女性。 微创消融:不用开刀,恢复快,保留甲状腺,不用终身吃药,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 小贴士💡:选手术方式就像选衣服,医生会根据肿瘤大小、位置和患者需求“量体裁衣”! 3️⃣ 术后管理:从“粗放随访”到“全程护航” 手术结束≠治疗结束!术后管理直接影响复发风险和生活质量: TSH抑制治疗:通过药物控制激素水平,降低复发概率。 定期超声复查:像“监控摄像头”一样紧盯颈部,及时发现异常淋巴结。 多学科团队(MDT):外科、内分泌科、核医学科等专家联手,为复杂病例制定最佳方案。 暖心提醒❤️:术后坚持随访的患者,复发风险降低30%! 特殊人群,我们也有“专属方案” 孕妈妈:妊娠期发现甲状腺癌?别慌!专家共识明确了安全的手术时机和药物选择。 甲亢合并甲状腺癌:近全切除手术既能控制甲亢,又能清除肿瘤,一举两得。 未来可期:智能化与规范化并进 机器人手术、大数据平台、全国质控体系……这些“高大上”的技术正逐步普及,让基层医院也能提供规范治疗。作为医生,我们坚信:医学的温暖,在于让每个患者都能享受平等的生命权利。 甲状腺专科医生的健康倡议 每年一次甲状腺超声,尤其是有家族史或长期压力大的女性。 发现结节别焦虑,90%是良性,定期随访即可。 信任医生团队,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医学的进步,离不开每一位患者的勇敢与信任。希望这篇文章能为你点亮一盏健康的小灯,让我们共同守护颈前的“蝴蝶”——甲状腺! (本文核心内容源自《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2年第8期,作者:田文、石臣磊、万政。)
费健 2025-02-05阅读量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