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状态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久坐,缺乏运动使维持机体稳定的肌肉力量减弱,导致出现各种关节紊乱疾病,出现体态异常。 体态问题不仅仅影响个人的身体美观和形象气质,也是全身多种莫名其妙疼痛的根源所在。 良好的体态让人充满自信,赏心悦目,可以更好地展现精神风貌,并且使骨骼、肌肉等组织都处在最佳的生物力线上,从而减少损伤,使身体更健康。 不良的体态会让组织受力增加,导致各种损伤不断积累,引发肌肉萎缩、骨骼变形、脏腑被挤压等问题,给健康带来重大隐患。 比如说:高低肩、圆肩、驼背、骨盆前倾、骨盆侧倾、O型腿、X型腿、脊柱侧弯、长短腿、外八腿等等。这些不良体态不仅影响身体发育和生理健康,更会影响心理健康,往往容易患者产生自卑心理。 今天就聊一聊高低肩的问题 高低肩现象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十分常见,其主要原因是后天养成的不良姿态和不正确运动方法,整体表现为一侧肩膀高,一侧肩膀低的特征,是一种肌肉力量不平衡的综合征。 高低肩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气质、体态,更有可能引起头晕头痛、颈肩疼痛。 高低肩不仅仅是肩的问题,更与脊柱变形、骨盆倾斜、长短腿、脊柱侧弯有关。事实上,高低肩不只是简单的体态不良或肌肉不平衡。出现高低肩,往往跟腰方肌、腹直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这些肌肉的紧张有关。 高低肩的6大危害: 1、影响美观,出现大小脸 2、影响呼吸 3、颈肩背部疼痛,颈椎病,颈椎曲度改变等等 4、肌肉疼痛 5、引发慢性头痛 6、头晕 7、失眠 8、精神不振 9、心慌气短 11、神经卡压,出现上肢麻木 12、脊柱变形,颈椎、胸椎加速退行性改变,胸廓肋骨变形改变 13、相关肌肉结构受损 根据人体生物力学的作用机制和传导原理,从目前的临床研究来看,除了特发性的外力或者特殊的工作环境和行为习惯导致的单纯颈肩部结构异常,绝大部分的高低肩都是伴随着足踝的结构功能异常,合并长短腿、骨盆旋移、脊椎侧弯等发生。 当发生明显的高低肩症状时就表明人体已经产生了整体的结构性异常,尤其是脊椎和骨盆的结构性异常。如果还不能够及时进行有效的矫正干预就会发生多种脏器疾病。所以高低肩作为一个身体发生形变的明显的阶段性特征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及时的治疗。而从出现肩胛的异常到颈肩功能障碍再到颈肩部疼痛的逐渐加剧甚至引发出头疼、手麻等一系列症状,再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并不是一个长期的演变过程,而是一个随着代偿积累,肩颈以及其他部位并发症迅速发病的过程。 那么,高低肩该怎么治疗呢? 第一、需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比如:背单肩包、睡觉姿势不正确、长期使用鼠标、电脑、躺沙发、习惯翘二郎腿、单腿站立、趴在桌子上午睡等等。 第二、手法治疗 (1)肩背部软组织松解手法:主要是对肌膜采用按摩、挤压、运动等方法。主要分为肌筋膜松解、推拿按摩以及肌肉牵伸手法。治疗的目的是恢复软组织的弹性以及缓解疼痛。长期的高低肩症状,偏高侧肩胛骨因上提和上回旋的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造成该侧肩胛提肌、斜方肌上束、胸小肌、前锯肌下束等出现疲劳、痉挛、纤维化而僵硬疼痛。 (2)关节整复手法治疗:比如:骨盆整复手法、脊柱侧弯的整复手法、颈椎的整复、下肢的整复、肩关节的松动手法、肩锁关节松动等。 第三、肌内效贴 肌内效贴能够有效的缓解高低肩患者的肌力失衡。 第四、手术 第五、功能性康复锻炼 (1)对于较弱化的肩胛带稳定肌群、胸廓稳定肌群可采取徒手训练和器械训练,器械训练常用的工具为弹力带和哑铃,根据治根治本的原则,正确的身体姿态需要相应肌肉对其正确控制。 (2)核心肌力锻炼 高低肩患者常常因脊柱侧弯和骨盆问旋移题而出现慢性颈肩腰痛的症状,通过锻炼核心肌群来改善身体核心部位的稳定,达到矫正高低肩的目的,可以通过平板支撑,瑜伽球核心锻炼。 (3)易筋经、八段锦、游泳、单杠悬吊等等练习。 (4)泡沫轴自我筋膜放松训练。 (5)普拉提锻炼 普拉提器械不仅可以降低锻炼者运动的难度,而且特定的角度可以实现关节分离运动,帮助锻炼者实现指定的肌肉和骨骼运动,避免较强的肌肉代偿受损或较弱肌肉发力,集中锻炼弱势肌群并配合放松力量较强肌群,可使身体达到平衡。 第六、物理治疗 中频治疗、干涉波治疗、蜡疗、低频脉冲治疗等等。 第七、针刺治疗 运动针刺、电针、针刀治疗等等。 生活中的不良体态,可能是自觉或不自觉而为之,许多人并不以为意,但它们的不断积累,却是一个躲不掉的隐患。王明杰博士表示,一定要纠正不良的体态,这既可保持良好的形象,又可维持健康的身体,对人们的幸福生活太重要了。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1637
病请描述:说起退行性骨关节病,大家是不是觉得有些陌生?其实,我们平时听说的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等等,都属于这一范畴。顾名思义,这是一种由于关节长年累月磨损而导致关节出现退行性病变的疾病。 退行性骨关节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理基础是关节软骨变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软骨逐渐退化引发软骨的损伤和破坏,导致关节承受应力的能力下降从而激发炎症反应,引起关节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并继发骨质增生、关节畸形。 我们的身体就像汽车,使用到了一定的时间,局部“零件”的老化和损耗不可避免,所以需要定期保养、维护。这类疾病本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中老年朋友大可不必紧张。人的年龄都在慢慢增长,关节磨损在所难免。但年龄大不代表“老”,只要注意保养,合理锻炼,有病就治,就能让关节尽可能地维持“年轻”的状态。 同时,年轻朋友们也不要大意,你们是不是也有过加班后脖子酸痛乏力或者膝关节酸痛?或者腰酸腿痛、僵硬疲乏,常常感觉“身体被掏空”?如果生活习惯不好,经常过度使用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也会很早地找上你。 退行性骨关节病的病因 年龄:前面提到过,导致退行性骨关节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年龄,这个因素是无法避免的,但其他的因素我们可以调控,从而把退行性骨关节病对我们的影响降到最低。 姿势:不良姿势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致病因素,低头玩手机、回家葛优躺,背单肩包……都是导致关节提前退变的罪魁祸首。长时间单一使用某部位也就患上特定的关节病,如司机的肩膀和腰椎,厨师的腕关节,办公室白领的颈椎,教师的肩膀,舞蹈演员的跖趾关节……都是容易劳损的部位。 性别:闭经后的女性激素分泌水平下降,更容易发生退行性骨关节病。 体重:体重越大,关节软骨的负荷也越大,关节的退化就越早发生。 …… 以膝关节退行性病变为例: 早期表现为膝关节内侧疼痛,X光片上膝关节内侧间隙变窄、边缘增生、硬化。只是在一些较用力动作时感到疼痛,比如上下楼、蹲下站起等,但经休息就有所恢复,如果不早期治疗,病变会进一步发展。 到了中期,走路开始疼,腿别扭,疲劳感加重,发病部位酸痛。典型的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症状是膝关节疼痛、关节变形、变大、变粗、反复肿胀,有时关节活动会产生杂音、弹响,甚至铰锁、活动受限,等等。患者常抱怨无法蹲起,尤其是上下楼梯无力,疼痛。 最终症状日益明显以致无法行走。 退行性骨关节病目前尚没有特效疗法,但如果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延缓疾病的进展。 首先应当及时就医,接受必要的药物治疗,能够缓解疼痛、控制炎症,并促进软骨的修复和重建。 其次是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骨关节病患者的康复目的是减轻疼痛,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活动能力,防止出现关节畸形和肌肉萎缩,保持生活的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其康复治疗通常是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1.理疗:各种电疗、光疗、热疗、磁疗等,能够直接作用于关节局部,能起到消肿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2.中医治疗:针刺、针刀、推拿以及中药贴敷、熏蒸、热敷等治疗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保护关节软骨,改善临床症状。 3.运动疗法:包括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和有氧运动,通过专业的治疗和训练,提高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扩大关节活动度,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同时建议患者在康复医师和治疗师的指导下,坚持进行有计划的功能锻炼。适当的锻炼可维持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减缓关节退行性变的进展。锻炼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和慢性损伤。
王明杰 2024-09-06阅读量2155
病请描述: 什么是足下垂? 足下垂(尖足)是骨外科体征之一,指的是在行走过程中,由于踝关节背伸力量不足,导致前足无法抬起,患者为了避免拖拽脚趾,行走时可能拖着患足或抬高下肢,落地时总是足尖先触地,仿佛在跨一道门槛,即“跨阈步态”,部分患者可有小腿外侧及足背部感觉障碍。这一现象多与足内翻或外翻同时存在,影响患者的步态和日常活动。 01 足下垂形成的原因 神经损伤: 腓总神经损伤和坐骨神经损伤是导致足下垂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神经损伤可能由外部挤压伤(交叉腿,习惯性或长期蹲跪)、脊髓损伤、小儿麻痹、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神经损伤后,会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局部肌肉僵硬和生物力学的改变,从而导致足下垂。 肌肉萎缩: 肌肉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等肌肉疾病,也会导致足下垂。肌肉萎缩使肌肉的纤维变细甚至消失,导致肌肉体积缩小,影响踝关节的背伸功能。 骨骼病变: 跟踝关节的病变、腰骶神经丛损害、腰骶神经根损害等,也会引发足下垂。这些病变可能由外伤、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引起,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和肌肉的功能 其他疾病: 如脑卒中、脊髓灰质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低血钾性周期性麻痹等,也可能导致足下垂的发生。 02 足下垂的症状表现 足下垂的主要症状包括: 步态异常: 患者在行走时,常常出现脚部拖地、脚背下垂或脚尖向下翻转等现象。 疼痛与肌肉无力: 患者可能伴有下肢疼痛、乏力等症状,影响日常活动。由于神经损伤或肌肉萎缩,患者可能出现下肢肌肉无力,尤其是踝关节周围肌肉。 踝关节及足部畸形: 长期的足下垂可能会导致踝关节、足部肌肉和韧带的萎缩、变形和僵硬,出现踝关节扭曲、脚弓塌陷等情况。 行走困难: 由于足下垂影响了步态稳定性和平衡能力,患者在行走时可能感到困难,容易摔倒或跌倒 03 常见的诊断方法 足下垂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常用的辅助检查包括: 神经肌电图检查: 通过记录神经和肌肉的电生理活动,评估神经损害的存在及其程度。 核磁共振检查: 用于观察脊髓、神经根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变化,有助于发现椎间盘突出、脊髓占位等病变。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检查患者的下肢肌力、肌张力、膝腱反射和跟腱反射等,初步判断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 步态分析: ①足底扫描测试: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扫描技术,快速、准确地获取患者足部的三维形态数据。 ②足底压力测试:运用压力测量仪器对人体在静止或者动态过程中足底压力进行测试,对不同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分析研究,并揭示不同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和模式。 ③三维步态分析:根据步行中的生物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辅助及远红外摄像技术得出人体步行过程中头颈部、躯干和下肢各个关节的运动角度、关节力矩以及地面反作用力等数据。 04 足下垂的治疗方式 手术治疗 对于神经断裂或严重压迫的情况,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如牵引截骨术、神经吻合术、髓核摘除术等。 非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以改善神经损伤引起的症状。对于肌肉萎缩症患者,还需给予营养肌肉的药物。 康复锻炼: 物理治疗可以帮助增强足部肌肉的力量和功能。物理治疗师可以使用各种技术,如电刺激、理疗和康复运动,来帮助恢复足部的正常功能。 踝足支具: 将踝关节固定在功能位,在行走过程中可稳定保护踝关节,改善足内外翻、足下垂等畸形,纠正异常步态。 矫形鞋垫: 矫形鞋垫可矫正足内、外翻及扁平足等足部疾患,改善站立、行走功能以及步态。 矫形鞋: 矫正足畸形,维持正常的站立行走姿势,是以矫正足部变形、分散足部压力和减轻疼痛等为目的而设计制作的矫治足部疾患的特殊鞋。
王金武 2024-09-02阅读量2852
病请描述: 许多得了神经根型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腰椎疾病的患者,最担心的就是自己的神经受压后,已经造成的神经损伤还能不能恢复?听听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怎么说。 颈腰椎病压到神经,常会出现什么症状? 我们经常说的颈腰椎病导致的神经受压,压迫的就是颈神经和腰神经,这些神经主要掌管着我们上肢以及下肢的运动、感觉等重要功能。当由于椎间盘突出等其他各种原因导致周围的神经受压或刺激时,患者就会出现受压神经所支配区域的明显症状,比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常出现上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等;而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则常出现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 神经受压导致神经损伤,还能再次恢复吗? 其实,这也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根据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而定,一些情况的神经损伤其实是可以再次恢复的。比如我们的神经受到了压迫或者外伤,它出现了断裂,但是仍然是连接的,没有完全断掉,可能患者的功能失去了,而经过长时间的康复,加上一些神经营养的药物,一些神经也是可以再通长过去的,像手的功能失去了,经过我们的康复锻炼,它的功能就可以逐渐恢复的,神经是可以再通的。 而颈、腰神经受压,刚开始轻微的话,患者通过服用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通过保守治疗都可以缓解症状。但如果患者受压严重,压的时间也很长,这种情况就需要手术介入,而且如果患者已经出现肌力下降、肌肉萎缩、麻木等这些症状,说明神经受压比较严重,这时如果没有及时做手术给神经尽快减压,一些功能在术后恢复的效果就没有那么好和快了。 什么情况的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不能恢复的? 那就是神经受压特别严重,把神经压断了后,患者再想完全恢复就非常困难了,一些功能也不能再恢复如此了。 对颈腰椎患者来说,出现明显症状后还是要引起重视,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大多数这类患者只需要保守治疗就可以了,仅有小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当然,如果您不幸需要手术,也不要太过抗拒,说明这个时候您的神经受压已经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手术去挽救或恢复功能了。
王作伟 2024-08-19阅读量1326
病请描述:骨转移瘤的治疗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一般治疗 维持正常活动,均衡营养,防止出现肌肉萎缩的情况,补充钙质,保证骨骼健康。避免骨折。 药物治疗 包括使用全身抗肿瘤药物,酌情使用唑来膦酸等药物,有助于抑制破骨细胞的生成,改善病理性骨折。酌情使用萘普生片、吲哚美辛片等药物,减轻骨疼痛。 放射治疗 包括外放射治疗和内放射治疗,都是使用高能射线杀灭体内的癌细胞,减慢病情发展的速度。外放疗主要用于局部转移灶的治疗,可改善骨痛,控制肿瘤。内放疗如锶89等,可静脉注射,对所有骨转移灶都具有治疗作用,可改善骨痛,控制骨转移灶。 我最近才有一位老患者,锶89治疗前,骨转移疼的嗷嗷叫,用了多种止痛药效果都不好,治疗后完全没有疼痛了。但锶89治疗后1周内可能出现骨痛加重的情况,不用紧张,是治疗在起作用的缘故。 手术治疗 如果原发肿瘤和骨转移瘤都可以完整切除,体内无其余部位癌残留,局部骨转移灶可考虑同期或分期切除。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需要进行骨折切开复位术,固定骨折的骨组织,促进断肢骨愈合,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 每个患者均有特殊性,具体病因、治疗指征和方式请咨询专科医生。 欢迎收藏及转发给有需要的亲人朋友。
孙平 2024-08-07阅读量1338
病请描述:植物人醒来的剧情时常可以见诸影视作品,植物人“大梦初醒”,家属患者皆大欢喜。然而现实中,并不是每个陷入昏迷的患者都能如愿苏醒,昏迷不醒的植物人被唤醒,可谓是一种“奇迹”。 近日,四川蓝生脑科医院开展首例脊髓电刺激植入术,为重症昏迷“植物人”打开“希望之窗”。 5个月前,43岁的王女士因车祸导致特重型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损伤,在当地医院紧急救治后生命体征得以恢复,但因患者脑干损伤,一直处于睁眼昏迷、意识障碍伴随四肢活动障碍状态。经过各种康复、促醒训练、中医针灸、药物治疗,患者意识毫无起色。患者长期卧床不醒,给亲属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与精神压力。 家属为寻求进一步治疗,辗转来到了四川蓝生脑科医院神经外科。经过详细查体、评估以及专家会诊,一致认为患者现在生命体征平稳,存在微小意识,对情感相关言语刺激可有反应,患者的大脑仍有部分功能。团队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并综合考虑创伤、治疗效率以及家属迫切希望患者苏醒等方面因素,最终决定采取脊髓电刺激进行促醒治疗,进一步帮助患者苏醒。 神经外科顺利实施首例脊髓电刺激系统置入术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脊髓电刺激植入术在黄光富院长指导下,神经外科团队从患者后颈部穿刺定位,将两个微型电极片植入颈部脊髓上段接近脑干的位置,通过脉冲发生器输出不同频率的电信号刺激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靶点,唤醒患者沉睡的大脑,进而产生促醒效果,改善患者的意识水平。术中设定程控仪参数,经检测置入电极工作正常,整个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患者状态良好。 △神经外科团队为患者进行SCS促醒术后开机 术后,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对刺激参数进行调节,患者意识情况较前得到改善,僵硬肢体变得柔软,给家人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接下来神经外科团队将对脊髓神经电刺激进行持续调节治疗,为患者苏醒和康复保驾护航。 △调节刺激参数 此次四川蓝生脑科医院首例脊髓神经电刺激置入术的成功实施,充实并丰富了我院神经外科的技术阵列,推动神经外科学科事业发展,也为植物人促醒领域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同时更为慢性昏迷患者和家庭开启了希望之窗! • • • • • 健康科普 什么是脊髓电刺激术? 脊髓电刺激术(SCS)是一种昏迷促醒治疗手段,通过微创手术将电极置入脊髓上方、以脉冲电流刺激脊髓神经,增加脑血流、脑代谢、激活脑干网状上行系统,促进昏迷患者苏醒,脊髓电刺激疗法具有创伤小、风险低、费用少、可逆、可调节等优势。 昏迷促醒治疗的必要性 较多重症脑病患者陷入长期昏迷的“植物人”状态,不仅会产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褥疮、肌肉萎缩等多种并发症,而且患者长期卧床与家人陪护,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因此,昏迷促醒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哪些患者适合做脊髓电刺激术 以下原因导致昏迷的患者: ☑严重颅脑创伤; ☑大面积脑梗塞; ☑脑出血;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一氧化碳中毒; ☑其他原因导致的长期昏迷。 做脊髓电刺激术的时机 促醒的时机:颅脑情况稳定、生命征稳定的“微意识”的昏迷病人,越早开始促醒治疗,越容易促醒。 1个月内是昏迷病人促醒的黄金时间。对于外伤所致的昏迷:3个月内是促醒治疗的关键时期;一年内促醒机会仍较大;超过了一年,苏醒的可能性就非常渺茫。而对于非外伤所致的昏迷,时间更紧迫,只有6个月。 来源:四川蓝生脑科医院
医疗健康 2024-08-07阅读量4012
病请描述: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在各类颈椎病中的占比是非常高的,他们经常会出现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让患者痛苦不堪,尤其是不少患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那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近日,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接诊了一位50岁的男性患者。他在三年前就出现了颈部、右肩一直到右侧胳膊的疼痛,当时他就去了当地医院就诊,检查出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当地医院给他开了一些营养神经的药物,他服用后确实症状减轻了不少。但谁知道好景不长,还不到半年的时间,症状再次出现,这次他又尝试了针灸、按摩,可是症状仍是反反复复。到了最近一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疼痛加重,还出现了右手麻、无力的症状,尤其是大拇指、虎口特别麻,有的时候电脑办公室时打字都受影响。 这种多年的痛苦一直折磨着他,让他已经不能再忍受,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这才请假来到北京,找到王主任。 神经根型颈椎病为啥会导致胳膊疼、手麻? 王主任仔细观察了这位患者的影像学片子,并给他做了详细的查体,发现他的这些症状都是由颈5-6出现的椎间盘突出,压迫到了右侧神经根所引发的。 术前影像学资料: 我们的颈神经支配着颈部及上肢的运动和感觉,若受到压迫就会出现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的放射性疼痛、麻木等症状。而且颈神经分布有一定规律,基本上呈条带状,像这位患者的情况,颈5-6的椎间盘突出压迫的是颈6神经,刚好他也出现了颈6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相关症状,还是比较典型的。除此之外,这类患者还常常伴有颈肩不适、手部握力减小等症状。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反复出现胳膊疼、手麻,该怎么办? 一般来说,大部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后,症状就能得到明显缓解。但是如果您像这位患者一样,得病好几年了,保守治疗效果不好,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到平时的生活、工作,就需要考虑手术干预了。 这种情况做手术,效果好不好? 王主任在得到这位患者的同意后,为其成功进行了手术。术中将突出的髓核切除,给神经根进行了彻底的减压。术后,患者立马感觉到自己的上肢疼痛症状大大减轻,手麻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折磨三年的病痛终于消退,他对治疗效果很满意。 术后影像学资料: 如果您也是神经根型颈椎病,各种治疗方法都试过了,症状仍是反反复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尤其还出现了手部肌肉力量下降、肌肉萎缩等情况,就不要再坚持保守治疗了。这时手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术后您会发现生活质量会得到极大改善。
王作伟 2024-08-06阅读量1625
病请描述: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出现一些表现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生病了,比如喝水老是呛着,许多人以为是喝水急了;吃东西老噎着,大部分人是没咀嚼好;晚上出去走路不敢迈开步子,害怕摔跤,不少人也没当回事。但其实,如果您频繁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引起注意了,很有可能提示着您出现了小脑扁桃体下疝。 最近,宣武医院王作伟主任就收治了一位45岁的男性患者。他在去年出现了头痛、脖子疼、头晕,还有右侧上肢麻木、无力的症状。今年感觉情况加重,他才去了当地医院进行检查,查出了小脑扁桃体下疝,并伴有脊髓空洞症。为了进一步治疗,他从外省来到北京,找到了王主任。 王主任听了患者的症状描述并细致地看片子后,询问他是否平时还有喝水爱呛,走路不稳或者走夜路怕摔等其他症状,这时他也惊觉自己很早就出现过这些症状,只是没把它们当成问题,直到出现了明显的疼痛、麻木等症状才开始关注。 术前影像学资料: 小脑扁桃体下疝的症状多种多样,许多表现经常被忽视! 小脑扁桃体下疝有许多分型,也常常和许多其他疾病伴发,就比如这位患者还出现了脊髓空洞。所以它的症状确实很多,而且许多患者的症状也不尽相同,但主要有下面这几种: •吞咽困难、喝水咳呛、声音嘶哑; •头痛、恶心、呕吐、视乳头水肿; •四肢感觉障碍、无力、肌肉萎缩; •枕部和颈部疼痛、僵直,单侧或双侧上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 •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等。 这里面有些症状,很多患者都没有注意,以为就是一些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其实这时已经是疾病的表现了。而像这位患者合并脊髓空洞,还常表现为温痛觉的丧失、肢体无力、肌肉萎缩、爪形手、皮肤变得粗糙等,这些症状也需要大家警惕。 那这种情况该怎么治疗呢?效果如何? 这位患者的情况还是很常见的,出现了明显症状,还有脊髓空洞,这时就需要尽快手术治疗了。他如果不及时进行处理,随着时间发展脊髓空洞会越变越大,症状也会越来越重,最后脊髓某处真的全部空了,就会引发瘫痪。 而要阻止这样的发展,尽快挽救我们的功能,就需要尽快处理脊髓空洞问题,而这样的空洞则是由小脑扁桃体下疝引起的,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针对病因,解决下疝问题。 王主任为这位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手术非常微创,通过对小脑扁桃体进行部分切除就解决了下疝问题。术后,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极大缓解,上肢无力等情况也得到了明显改善。术后半年复查,他的各项症状基本消失,片子显示小脑扁桃体不再下移,脊髓空洞也变得非常小,效果很好。 术后影像学资料: 总之,大家一定不要忽略身体上的一些不起眼的小变化,尤其是上面提到的这些症状,这种疾病只要发现得早,及时治疗都会得到不错的效果。
王作伟 2024-07-29阅读量1760
病请描述:肺癌,作为临床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于许多肺癌患者来说,手术治疗往往是他们抗击病魔的首要选择。然而,手术仅仅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术后的康复同样至关重要。近年来,快速康复的理念在医疗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肺癌术后的快速康复也因此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一、肺癌术后康复的重要性 肺癌手术,尤其是胸腔镜手术,虽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术后的康复仍然不容忽视。术后的康复不仅关系到患者的身体恢复,更关系到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的全面恢复。快速康复理念强调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合理饮食、科学锻炼等多方面的综合康复措施,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二、腔镜手术后多久可以下床? 在肺癌的手术治疗中,胸腔镜手术因其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而备受欢迎。然而,很多患者和家属对于术后何时可以下床活动存在疑虑。事实上,快速康复理念提倡术后尽早下床活动。一般而言,胸腔镜术后第一天,只要患者病情平稳且无并发症发生,就可以鼓励患者下床活动。 三、为什么需要患者多下床活动? 很多人认为手术后需要绝对卧床休息,但实际上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长期卧床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如深静脉血栓、肺不张、肺炎、肠梗阻、压力性损伤等。这些并发症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还可能影响患者的术后恢复和生活质量。 而早期下床活动则具有多种益处。首先,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提高机体肌肉活力,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其次,下床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此外,下床活动还可以增强肺部功能,预防肺不张和肺炎的发生。同时,下床活动还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肠梗阻的发生。最后,下床活动还可以预防压力性损伤的发生,保护患者的皮肤健康。 四、如何科学地下床活动? 虽然早期下床活动对于肺癌术后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科学地进行下床活动也是需要注意的。以下是一些建议: 评估活动耐受性:在患者第一次下床活动前,护士会对患者的活动耐受性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护士会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如如何固定各种管路、如何避免跌倒等。 循序渐进:下床活动应循序渐进,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范围。术后第一日以鼓励及协助患者下床为主,例如下地入厕、在病房活动等。患者自我评估状况较好时,可至病区走廊活动。每次下床活动能达到20-30分钟,每日至少4次。 密切观察:在下床活动过程中,家属应陪伴左右,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头晕、心悸、胸闷气急等症状。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卧床休息。 调整引流瓶位置:对于有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应注意调整引流瓶的位置。胸腔闭式引流瓶活动带应调整适当长度悬挂于移动输液架上,注意胸腔闭式引流瓶不要倾斜并收起支撑架,水封瓶应低于胸腔60-100cm左右,不能高于胸部水平,避免引流液逆流感染。 五、呼吸功能锻炼真的有必要吗? 呼吸功能锻炼在肺癌术后康复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术前的呼吸锻炼、自主深呼吸、咳嗽等手段有助于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对于术后的肺功能锻炼可奠定良好的基础。手术后,患者及家属往往会产生这样的疑惑:术后肺组织的缺损是否会导致与正常人肺功能的差异?实际上,肺功能是可以通过锻炼逐步恢复的。呼吸道管理在整个围手术期都是重中之重,患者本人及家属应该尤为重视。从患者入院时至出院后均应进行肺功能锻炼,如爬楼梯、慢跑等有氧运动。同时,患者还应熟练掌握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等呼吸技巧。这些呼吸技巧可以有效控制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使更多的气体进入肺部并减少呼吸功耗。 腹式呼吸又称膈式呼吸,是一种通过腹肌和膈肌收缩来进行的呼吸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坐卧位,两膝半屈使腹肌放松,一手放在胸骨柄部以控制胸部起伏,另一手放在腹部以感觉腹部隆起程度。 用鼻缓慢深吸气,膈肌松弛,尽力将腹部挺出。 缓慢呼气,腹肌收缩,腹部下凹。避免上胸部运动。呼气时可用力向上向内推压帮助腹肌收缩。 缩唇呼吸则是一种通过缩唇微闭来延长呼气时间的呼吸方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患者取舒适放松坐姿经鼻深吸气。 呼气时缩唇微闭缓慢经嘴呼气4-6秒。 吸气与呼气比以1:2或1:3为宜。 除了上述呼吸技巧外患者还可以借助呼吸训练的器具如气球等进行锻炼。吹气球锻炼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呼吸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加肺活量和呼吸肌力。具体操作步骤为: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慢慢吹起气球直到吹不动为止。一般每天吹5-6次不要过于勉强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量力而行。 总之肺癌术后下床活动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早期下床活动不仅可以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还可以预防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并加速术后康复过程。在进行下床活动时患者应注意科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医护人员和家属的陪伴与指导下进行。同时呼吸功能锻炼也是肺癌术后康复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患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呼吸锻炼以促进肺功能的恢复和提高。
张百华 2024-07-22阅读量1498
病请描述:1、手指、指尖、手掌麻木,伴触电感、感觉减退。 2、手套样感觉障碍。 3、手指、指尖疼痛,夜间加重。 4、手变笨拙、精细动作变差。 5、手部肌肉萎缩、力量变弱。 6、手部皮肤汗少、干燥、粗糙、增厚。 7、手部伤口愈合能力变差。
张黎 2024-07-18阅读量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