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肌肉坏死 > 内容

肌肉坏死内容

糖尿病性肌坏死:一种罕见的糖...

病请描述:糖尿病性肌坏死,也称为糖尿病性肌梗死,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通常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有关。虽然已经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管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高凝状态等理论来解释病理生理,但这些理论都不能单独解释整个病理生理。糖尿病肾病是DMN发生及复发的最常见危险因素。由于缺乏认识和表现模仿与糖尿病相关的其他条件,经常错过诊断。常规实验室检查通常是非特异性的,也不能提供太多的诊断价值。肌肉活检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但目前不推荐,因为它的侵入性和与症状消退时间较长有关。磁共振成像,结合经典病史和危险因素可以确定诊断。治疗通常是镇痛和休息,尽管前者的使用可能在存在肾脏疾病时受到限制。 学习点: ·糖尿病性肌坏死是一种罕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与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糖尿病肾病是一个已知的危险因素,尽管证据仅仅是观察性的。·虽然肌肉活检可以提供明确的诊断,但不推荐使用,因为它会延长疾病的进程,只应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目前的治疗建议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和/或阿司匹林(如果没有禁忌症),同时卧床休息。不建议在急性期进行物理治疗,但应在患者出院后立即开始。最佳血糖控制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背景 糖尿病性肌坏死(DMN),也称为糖尿病性肌梗死,是糖尿病(DM)的一种罕见并发症,伴有血糖控制不佳(1)。由于缺乏认识和表现与DM相关的其他疾病相似,经常错过诊断。常规实验室检查通常是非特异性的,对诊断没有太大价值(2)。我们提出一个长期糖尿病控制欠佳的年轻人,表现为大腿疼痛、肿胀和活动能力降低。案例展示 一名35岁的南亚男性因右大腿疼痛、肿胀和活动能力降低3天入院。他没有任何其他相关症状,并否认有任何创伤史。过去也没有类似症状的病史。由于长期治疗依从性差,诊断为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结果,他患上了双侧糖尿病黄斑病变和终末期肾病,他最近开始进行腹膜透析。在陈述时,由于糖尿病继发的长期疾病,他处于失业状态。他不抽烟,也不喝酒。经检查,他发热,其他方面血流动力学不显著。他右大腿前内侧的上三分之一有压痛。在压痛部位没有红斑或任何其他炎症迹象。其余临床检查无显著差异。调查初步调查显示贫血(92g/L;参考范围(RR): 133-166g/ L),中性粒细胞(8。3x10 9/I;RR: 1。6-4。6x109 /L),c反应蛋白(CRP)升高(208 mg/L;RR:0~5 mg/L),肌酸激酶轻度升高(392U/L;Rr:30-200u/ l)。胸部x光和尿液分析均未见感染迹象。d-二聚体升高(1145 ng/mL;RR: 0 ~243 ng/mL),行超声多普勒排除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反,扫描显示右侧大收肌广泛弥漫性皮下水肿。肌炎与迟发性肌肉酸痛的鉴别诊断被提出,并推荐磁共振成像(MRI)。对新插入的腹膜透析导管进行疝气造影,显示腹膜透析导管的尖端投射到骶骨上,没有泄漏的迹象。 治疗 患者最初接受静脉注射抗生素和支持性药物治疗,怀疑是蜂窝织炎。右大腿MRI显示明显的肌肉水肿,部分区域破裂提示感染性肌炎(图1)。尽管进行了3周的药物治疗,患者仍然感到疼痛,临床状况变化很小。鉴于怀疑自身免疫引起的肌炎,风湿病学家进行了广泛的自身免疫筛查,所有结果均显示正常。因此,考虑到4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我们寻求骨科医生的意见。右大腿肌肉活检显示坏死性肌炎的特征(图2)。入院5周后,患者转至糖尿病组检查其血糖控制欠佳,延迟了其恢复。根据经典病史和影像学表现,患者被诊断为DMN。患者给予常规镇痛、卧床休息和良好的血糖控制。 结果和随访患者出院,建议继续卧床休息和镇痛。4周后,他来到我们的门诊,当时他已经没有疼痛了,正在等待物理治疗,以恢复患腿的体力。 讨论 DMN是糖尿病(DM)中一种与血糖控制不佳相关的罕见并发症(1)。它主要见于1型DM患者,但也可发生在2型DM患者中,在文献报道中以女性为主(3)。尽管已经提出了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血管炎、缺血再灌注损伤和低抗凝血酶-iii水平继发的高凝状态等理论来解释其病理生理,没有一个是完全令人信服的(4)。我们的病例强调了可能影响我们病例结果的两个主要因素的重要性:医疗专业人员缺乏对 DMN的认识,突出的是延迟诊断和部分信息对成像请求的影响。在超声多普勒和MRI的两个例子中,放射科医生都没有提供患者的糖尿病病史,这可能已经排除了DMN作为图像发现的差异。该病例还重申了早期多学科方法对早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DMN的常见鉴别诊断为创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血肿、脓肿、筋膜炎、炎性肌病、与结缔组织疾病相关的肌炎、感染性肌炎(包括化脓性肌炎和病毒性肌炎)、浸润性肿瘤、横纹肌溶解、血管原因(Behcet病、镰状细胞危象)和迟发性肌肉酸痛(DOMS)(5)。所有这些都可以通过详细的病史和集中的血液和放射检查来排除。另一种罕见的鉴别诊断是自身抗体阴性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病。这种知之甚少的情况往往影响年轻人,导致近端肌肉严重无力。然而,这些病变有肌纤维坏死,肌肉活检显示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因此与DMN有区别(6)。下肢是最常受影响的肌肉群(87)。8%),下肢近端(膝盖以上)占58%。占所有DMN病例的5%(7)。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突发性疼痛,局部肿胀和发烧。由于缺乏认识和这些非特异性症状,经常在首次出现时错过诊断。常规检查如白细胞计数、CK、CRP、 ESR和x线检查通常对DMN无特异性(2)。MRI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方法,尽管其结果并不具有特征性。MRI的常见特征包括t2加权图像上的高信号和t1加权图像上的等或低信号,并伴有筋膜周围、肌肉周围和/或皮下水肿。超声也被推荐发现包括边缘良好,低回声的肌肉内病变。这些超声表现可与肿瘤或坏死性脓肿区分,且没有内部运动或液体在换能器压力下旋转, DMN中缺乏主要的消声区(2)。肌肉活检可提供明确的诊断,但由于其侵袭性,目前不推荐。此外,活检与DMN症状缓解所需时间延长有关(8)。在表现早期进行活检,可显示坏死和水肿区域,晚期发现包括纤维化组织和肌肉纤维再生伴淋巴细胞浸润。目前,活检仅用于对常规治疗无效的病例。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或阿司匹林伴卧床休息和镇痛是目前推荐的治疗DMN的方法。在一项研究中,与镇痛和卧床休息(支持性治疗)相比,非甾体抗炎药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将恢复时间从57天提高到39天(9)。然而,需要注意的是,DMN患者可能同时患有肾脏疾病,这可能会限制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鉴于他的终末期肾病,我们只能对他进行支持性治疗;这可能导致恢复时间比平时长。DMN急性期的物理治疗一直存在争议,一项研究将物理治疗与DMN的恢复时间延长联系起来。然而,没有其他研究发现这种关联。目前的建议是在症状消退后提供物理治疗以改善活动能力(9,10)。在这些患者中使用预防性抗凝剂的证据有限。其他治疗策略,如糖皮质激素、抗生素和促红细胞生成素,过去也曾尝试过,但效果有限。DMN患者,尤其是肾病患者,是疾病复发的高危人群(7)。优化血糖控制被认为是预防DMN复发的关键。康复后的物理治疗也被证明可以降低风险(9)。有趣的是,接受肾移植的患者没有复发的报道,进一步加强了糖尿病肾病和DMN之间的联系(7)。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研究这种联系。病人的角度 患者住院5周后,当PK第一次见到他时,患者感到沮丧,正处于脱离医疗护理的边缘。病人对持续的疼痛和不确定的诊断感到沮丧是可以理解的。在对诊断及其病理生理学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和解释后,患者与糖尿病小组一起工作,并改善了他的血糖控制,这可能有助于他的康复。他心情很好,感谢我们在糖尿病门诊的随访。在此事件发生后,他已同意与医疗保健系统进行更好的接触,以防止再次发生。 1 Angervall L & Stener B. Tumoriform focal muscular degeneration  in two diabetic patients. Diabetologia 1965 1 39–42. (https://doi. org/10.1007/BF01338714) 2 Trujillo-Santos AJ. 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 an underdiagnosed  complication of long-standing diabetes. Diabetes Care 2003 26 211–215. (https://doi.org/10.2337/diacare.26.1.211) 3 Choudhury BK, Saikia UK, Sarma D, Saikia M, Choudhury SD &  Bhuyan D. Diabetic myonecrosis: an underreported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Indi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2011  15 S58–S61. (https://doi.org/10.4103/2230-8210.83052) 4 Habib GS, Nashashibi M, Saliba W & Haj S. Diabetic muscular  infarction: emphasis on pathogenesis. Clinical Rheumatology 2003 22 450–451. (https://doi.org/10.1007/s10067-003-0789-z) 5 Bhasin R & Ghobrial I. Diabetic myonecrosis: a diagnostic challenge  in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diabetes. Journal of Community  Hospital Internal Medicine Perspectives 2013 3. (https://doi. org/10.3402/jchimp.v3i1.20494) 6 Pinal-Fernandez I, Casal-Dominguez M & Mammen AL. Immunemediated necrotizing myopathy. Current Rheumatology Reports 2018  20 21. (https://doi.org/10.1007/s11926-018-0732-6) 7 Yong TY & Khow KSF. 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 in end-stage renal  disease: a scoping review on epidem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World Journal of Nephrology 2018 7 58–64. (https://doi.org/10.5527/ wjn.v7.i2.58) 8 Gupta S, Goyal P, Sharma P, Soin P & Kochar PS. Recurrent diabetic  myonecrosis -an under-diagnosed cause of acute painful swollen  limb in long standing diabetics. Annals of Medicine & Surgery 2018 35 141–145. (https://doi.org/10.1016/j.amsu.2018.09.003) 9 Horton WB, Taylor JS, Ragland TJ & Subauste AR. 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BMJ Open Diabetes  Research & Care 2015 3 e000082. (https://doi.org/10.1136/ bmjdrc-2015-000082) 10 Morcuende JA, Dobbs MB, Crawford H & Buckwalter JA. Diabetic muscle infarction. Iowa Orthopaedic Journal 2000 20 65–74

微医药 2024-03-22阅读量2263

快速减肥 要"肾&...

病请描述:贾玲暴瘦100斤,成了2024年的开年王炸,吸引了无数粉丝的目光。为了角色怒减100斤,姐真的是个狠人,其运动流汗的短视屏也一度在网络流传。 爱美的你是否也蠢蠢欲动,不少人节后健身的热情又双叒叕燃起来了…… 健身房一顿撸铁挥汗如雨,健身操连续训练之后,不止你的肌肉酸痛,你的肾脏也在经受着健康风险! 过量的运动或者长时间不运动后的突然运动,可导致横纹肌溶解(骨骼肌肉细胞损伤、坏死),肌细胞释放的大量细胞内容物进入血液循环,流经肾脏排泄时对肾脏组织细胞造成伤害,从而导致肾损害和肾功能急性降低。既往研究发现4%~85%马拉松运动员会发生不同程度急性肾损伤,除了前面提到的会有横纹肌溶解外,剧烈运动后血液会重新分布,肾脏循环血量减少,加上运动时的大量出汗,循环容量进一步减少,也可能引起肾缺血性损伤。 注意健康,适度运动,是科学减肥的关键!

陈旋 2024-03-21阅读量1025

髋关节疾病治疗新希望&mda...

病请描述: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关节之一,由股骨头和髋臼组成,形成一个球窝式的结构。软骨是一种光滑的物质,覆盖在骨头表面,保护和缓冲骨头,并使它们能够轻松移动。髋关节疾病是指髋关节的软骨受损,导致关节间隙变窄,骨头之间摩擦,引起疼痛和僵硬。 髋关节疾病病因 ▪ 骨性关节炎: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也叫做退行性关节炎或老年性关节炎。它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恶化的关节退化性疾病,主要是由于关节软骨的自然磨损所致。 ▪ 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软骨容易发生变性、坏死和退变,这些损害会导致软骨厚度降低、失去弹性,从而影响关节的正常运动和缓冲效果。在炎症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软骨的损害还可能导致关节变形。发病初期的表现为关节晨僵、肿胀、疼痛等,最后可发生关节畸形,并丧失关节正常的功能。 ▪ 银屑病性关节炎:这是一种与皮肤银屑病相关的慢性发炎性关节炎,影响约30%的银屑病患者。 ▪ 创伤后性关节炎:这是由于髋部损伤或手术引起的关节软骨损伤或变形。 髋关节疾病的常见症状 ▪ 髋部或大腿内侧、外侧、前面或后面的疼痛; ▪ 髋部僵硬或活动受限; ▪ 髋部发出咔哒声或响声; ▪ 走路、上下楼梯、弯腰或穿衣服时感到困难; ▪ 肌肉萎缩或无力。 髋关节疾病的治疗方式 髋关节疾病治疗困难,但有多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 物理疗法:物理治疗是髋关节疾病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物理治疗包括冷热敷、超声、红外、电疗、水疗等多种方式,这些方法都可以缓解疼痛、消除炎症、促进骨骼和软组织的修复。 ▪ 运动疗法:髋关节疾病患者在康复治疗中需要进行适当的运动。康复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的运动方案,包括瑜伽、普拉提、体操、步行等多种运动方式,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髋关节疾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镇痛剂、非甾体抗炎药、关节保护剂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消炎、保护关节。 ▪ 手术治疗:当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不能有效控制髋部疼痛或改善生活质量时,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或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恢复关节的正常结构和功能。常见的手术治疗有: 1)髋关节镜手术: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在髋部皮肤上切开几个小孔,插入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细管(髋关节镜)和一些微型手术器械,来检查和治疗髋关节内部的问题,如软骨撕裂、骨刺、滑膜炎等。 2)  髋关节成形术:这是一种保留性手术,通过在髋臼或股骨头上切除一层受损的软骨和骨头,然后重新塑造它们的表面,使它们更加光滑和匹配,从而减少摩擦和磨损。 3)  髋关节置换术:这是一种根治性手术,通过切除并用人工假体完全或部分替换受损的髋关节。根据替换的范围,分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时替换股骨头和髋臼)和半髋关节置换术(只替换股骨头)。 ▪ 营养治疗:饮食营养对于髋关节疾病的治疗也非常重要。患者应该适量摄入富含钙、维生素D和蛋白质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肉类等,以促进骨骼健康。 总之,髋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治疗方式,需要医护人员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并采取多种治疗手段相结合。 个性化3D打印钛合金骨盆假体 上海交通大学王金武教授、戴尅戎院士数字医学团队长期致力于医学3D打印研究,包括3D打印术前模型、手术导板、植入物以及生物打印关节假体。 骨缺损通常是由外伤、疾病(如骨肿瘤、骨质疏松症或创伤等)引起,需要进行假体修复重建或骨移植手术来恢复功能。传统治疗方案是使用自体骨或异体骨修复,这种方法的缺点有移植材料匮乏、易诱发供区并发症、骨吸收以及不能做到与患处完全匹配,影响舒适度,甚至可能会影响患者康复等。 使用3D打印个性化内植物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3D打印技术制造的个性化内植物,不仅有类骨的多孔三维结构,且孔径可自行定义,有利于周围骨组织长入,延长假体的使用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骨盆肿瘤的切除与重建一直是骨肿瘤外科领域的难点,由于骨盆结构在人体承重和运动功能中的重要性,骨盆肿瘤切除后的功能重建十分重要,重建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和生活质量。 骨盆重建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意义,这也是近年来修复重建外科的重要研究领域。相比于传统的骨盆假体,3D打印假体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它可以实现复杂的实体构建,使以往无法加工的个性化骨盆假体变得容易加工,从而能充分满足植入物与局部解剖的高匹配度。3D打印假体还具有多孔表面,有利于残余肌肉的附着点重建,手术中使用了3D打印导板的引导技术,也可使截骨范围变得更加精确。

王金武 2024-01-08阅读量1957

肝功能异常怎么办?

病请描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张顺财 常用的肝功能指标包括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酰转移酶,天门冬氨酸转移酶,r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白蛋白,如果这些指标单项或多项升高(白蛋白降低),则为肝功能异常。 一旦发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到消化科或肝病科就医,切勿买点护肝降酶药吃或到中医门诊部喝点中药,以免耽搁疾病的治疗。 1.询问病史,一般消化道症状,如乏力,恶心呕吐,腹胀,纳差,看是否有黄疸等。询问是否有服用肝损药物如化疗药,治疗肿瘤免疫制剂,土三七(肝窦综合征),抗霉菌,抗结核等药,应特别注意中药及保健品,事实上中药包括中成药及中药保健品已成为药物性肝炎主要因素。当然有长期较大量饮酒者,应考虑酒精性肝病。 2.血液化验。包括常见的甲肝(HAV-IgM),乙肝(HBsAg或二对半),丙肝(HCV抗体),戊肝(HEV-IgM)肝炎标志物,抗核抗体(ANA),抗线粒体抗体(AMA),有时也会查铜篮蛋白,以明确是否有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及肝豆状核变性存在。 3.B超检查看肝脏质地如何,是否有脂肪肝,慢性肝病,肝硬化及其併发症,肝癌,胆囊结石胆囊炎,肝内胆管扩张(胆道梗阻)等。 4.对于有梗阻性黄疸者或肝有肿块及占位者需进一步检查增强CT或/和增强核磁共振,必要时PET-CT,以明确梗阻原因如胆管癌,胰腺癌等。 通过这些处理,大部分肝功能异常者能明确诊断,并给予相应的治疗。 5.事实上通过这些检查仍有少部分患者查不到原因,那时我们应扩大检查范围,如心脏(包括心包),是否有瘀血性肝病,肌肉,是否有多发性肌炎,某些代谢性疾病,先天性黄疸(如Rotor,Dubin-Johnson,Crigler-Najjar)需进一步基因检测。 6.肝穿活组织检查,如上所述,不少肝病患者经过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或者在辅以必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就可确诊。但是,仍有些少数不能明确诊断疾病,只有通过肝穿刺活检,进行病理学检查才能下结论,如淋巴瘤、肝癌、结核等。还有些疾病诊断起来有困难,需要肝活检与临床症状相结合,才能作出诊断,如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肝炎、原发性胆汁肝硬化等。肝穿活组织检查在病毒性肝炎中还具有以下重要意义:⑴可以明确诊断,有时临床诊断是急性肝炎,而病理则提示为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临床诊断是急性或亚急性重型肝炎,而病理提示为在肝硬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即慢性重型肝炎;临床上诊断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而病理提示为早期肝硬化等。⑵判断病情、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例如乙肝病毒携带者,经肝穿肝组织活检发现10%的人肝组织基本正常;70%的人肝组织有轻微的病变;20%的人有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前80%的人可不需治疗,后20%的人则一定要治疗。⑶治疗效果的评估治疗的效果不能但凭患者的主观感觉,实验室检查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肝活检比较客观且确切。 综上所述,肝功能异常应及时就诊,经检查及综合分析,明确病因,并给相应的积极处理。

张顺财 2023-11-29阅读量5538

膀胱炎

病请描述:膀胱炎是发生在膀胱的炎症,主要由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还有其它特殊类型的膀胱炎。特异性感染指膀胱结核而言。非特异性膀胱炎系大肠杆菌、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粪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其临床表现有急性与慢性两种。前者发病突然,排尿时有烧灼感,并在尿道区有疼痛。有时有尿急和严重的尿频。女性常见。终末血尿常见,严重时有肉眼血尿和血块排出。慢性膀胱炎的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但无高热,症状可持续数周或间歇性发作,使病者乏力、消瘦,出现腰腹部及膀胱会阴区不舒适或隐痛。膀胱炎是一种常见的尿路感染性疾病,约占尿路感染的60%以上,分为急性单纯性膀胱炎和反复发作性膀胱炎。其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约占75%以上,通常多发生于女性,因为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的尿道短,又接近肛门,大肠杆菌易侵入。膀胱炎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终末血尿常见,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膀胱炎是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膀胱炎性疾病,占尿路感染总数的50%~70%,致病菌多数为大肠杆菌。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有急迫性尿失禁,可以有血尿和脓尿是膀胱炎最典型的膀胱炎症状。膀胱炎分为急性与慢性膀胱炎,两者可以互相转化。1、慢性膀胱炎症状与急性膀胱炎相似,其特点是发病"慢",炎症反应"轻",病变部位"深"。慢性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长期存在,且反复发作,尿中有少量或中量脓细胞、红细胞。这些病人多有急性膀胱炎病史,且伴有结石、畸形或其它梗阻因素存在,故非单纯性膀胱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明确原因,系统治疗。2、急性膀胱炎排尿时尿道有烧灼痛、尿频,往往伴尿急,严重时类似尿失禁,尿频尿急常特别明显,排尿终末可有下腹部疼痛。尿液混浊,有腐败臭味,有脓细胞,有时出现血尿,常在终末期明显。在膀胱充盈时耻骨上区疼痛明显,有时亦可出现尿道及会阴部疼痛,在排尿后得到缓解,血尿偶可出现。部分患者可见轻度腰痛。炎症病变局限于膀胱粘膜时,常无发热及血中白细胞增多,全身症状轻微或缺如,部分病人有疲乏感。急性膀胱炎病程较短,如及时治疗,症状多在1周左右消失。3.间质性膀胱炎(Hunner溃疡)是一种特殊的慢性膀胱炎。其主要症状严重尿频、尿急、下腹痛、排尿痛、血尿等。多见于女病人。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容量减少,在膀胱底部或三角区有粘膜下出血。初次检查时不易发现,而在排出膀胱内液体再行充盈时才能看到。亦可在膀胱顶部见到绒毛状充血,范围约有1~1.5cm直径,其中心部位呈黄色。组织学上除可观察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膀胱炎,有显著的肥大细胞浸润外,尚有神经周围的慢性炎性浸润。本病的病因不明,既无细菌感染亦无病毒或真菌可见。有人在本病病人血内查到间质性膀胱炎的抗体,而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病。亦有人认为本病与慢性肉芽肿病有关,或认为本病为一种神经性病变。本病用抗菌药物无效,将膀胱在全麻下进行过度膨胀可取得暂时的症状缓解。其他治疗如安静剂、抗组胺药物、肝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或直接膀胱内作硝酸银烧灼等疗效不佳。间质性膀胱炎:膀胱充盈时可出现膀胱区疼痛,伴有明显的尿意或尿频,但不会出现急迫性尿失禁,可膀胱药物灌注(二甲亚砜,肝素,硝酸银,透明质酸,卡介苗)膀胱水扩后300ml容量,维持5分钟,放水观察,可见散在的黏膜斑点状出血灶。膀胱活检阳性率低。病理可见黏膜下层水肿及出血,肌间可见纤维组织伴少量细胞及浆细胞浸润。4.滤泡性膀胱炎本病常见于慢性尿路感染。膀胱膀胱镜可观察到小的灰黄色隆起结节,常被炎性粘膜包围,但有时在结节间亦可看到正常粘膜。病变常见于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底部。显微镜检发现在粘膜固有层内有淋巴细胞滤泡组成的结节,需与肿瘤作鉴别。治疗是控制感染,对症处理。5.腺性膀胱炎膀胱粘膜水肿,其中有腺样结构增生,并有许多炎症细胞浸润。患者以中年女性为多见。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并需去除发病因素。反复尿频尿急尿痛可伴血尿,发作时有明显的膀胱区疼痛不适。常常药物治疗后好转,后反复出现症状。膀胱镜下可见:膀胱三角区及颈部散在的乳头样新生物,部分呈片状分布,输尿管开口多数窥视不清。6.气性膀胱炎少见,由于在膀胱壁内葡萄糖被细菌(变形杆菌)侵入后而有发酵导致粘膜的气性外形。抗菌药物治疗后气体即消失。7.坏疽性膀胱炎这是膀胱损伤的一少见结果。严重感染时可见膀胱壁脓肿与坏死。有的病人在整个膀胱壁有坏疽性改变,需作耻骨上膀修造瘘和抗菌药物冲洗。8.结痂性膀胱炎常见于女病人。这是由于有尿素分解细菌感染,使尿液变成碱性,从而促使尿液内无机盐沉淀于膀胱底部,呈片状、黄白色、坚硬扁平或略隆起的病变而被炎性粘膜所包围。当沉淀的物质被揭去时,下面的粘膜极易出血。酸化尿液与控制感染后沉淀物常消失。可用氟啶酸、氟哌酸、吡叶酸等治疗。9.化学性膀胱炎静脉注射环磷酸胺可使该药物代谢产物在肝内形成从膀胱排出,刺激膀胱粘膜引起严重的膀胱炎。膀胱上皮发生溃疡。在粘膜固有层的毛细血管扩张,因而发生出血。严重的可使膀胱粘膜固有层和肌肉纤维化变导致膀胱挛缩和膀胱输尿管回流。这种膀胱炎治疗困难,有时需用膀胱扩大手术和输尿管再植手术。10.放射性膀胱炎膀胱接受放射线数月或数年,剂量超过40~65Gy(4000~6500rad)即可能出现放射性膀胱炎。血尿为其主要症状。病理改变类似环磷酸胺所致的膀胱炎。治疗不满意,与环磷酸胺膀胱炎相似。强的松、维生素E、局部应用硝酸银和福尔马林以及电烧灼均无肯定疗效。出血时虽用双髂内动脉结扎亦不易奏效。

吴玉伟 2023-10-30阅读量2193

【唇部整形专题】玻尿酸唇部及...

病请描述:1.问:我想丰唇,你们这里有哪些玻尿酸?多少钱? 答:瑞蓝2号, 中分子玻尿酸,保持时间可达6个月。瑞典Q-Med AB公司出品,3900RMB/ml/支。 乔雅登雅致, 小分子玻尿酸,保持时间可达12个月。美国艾尔建公司出品,7200RMB/0.8ml/支。 乔雅登质颜, 小分子玻尿酸,含麻药,保持时间可达18个月。美国艾尔建公司出品,10800/ml/支。 2.问:那打一次多少钱? 答:药费+注射费。 注射费以部位算,唇部1909RMB。 药费以产品X用量计。主要看用什么产品。一般用1支药。 3.问:我听XX说,她那里只要一千多块钱。 答:你确定,打的是玻尿酸? 4.问:玻尿酸还有假的? 答:一直有。 5.问:打嘴唇疼吗? 答:还好。怕疼,可以用麻药,也可以选择带麻药的产品。 6.问:我喜欢嘟嘟唇,可以吗? 答:45岁以上,建议不要太“嘟”。 7.问:我想打花瓣唇,行不行? 答:这个一般适合女生。 8.问:我现在唇纹特别多,嘴唇边上也有,可以打玻尿酸吗? 答:可以。还可以打点肉毒素。 9.问:打唇纹用什么牌子的玻尿酸?多少钱? 答:可以用瑞蓝唯瑅。它分子小,适用于抚平细纹,保持时间12个月以上。 瑞典Q-Med AB公司出品,   4900RMB/ml/支。 10.问:我来打嘴唇,为什么推荐打木偶纹? 答:你的木偶纹比较深。只打嘴唇不协调。 11.问:打木偶纹用什么玻尿酸?还是瑞蓝吗? 答:可以。还可以用乔雅登缇颜。 它是大分子玻尿酸,含麻药,保持时间可达18个月,和肌肉融合好,“笑果”自然。 美国艾尔建公司出 品,9850RMB/0.8ml/支。 12.问:我想把人中和鼻基底也打了,可以吗? 答:可以的。整体效果更好。 13.问:剩下的,能不能下巴这里也补点? 答:就一支药,剩不下。打的话,要加药。 14.问:我还想瘦脸和除皱,肉毒素可以一起打吗? 答: 打的位置不一样,不冲突。 15.问:前面那个病人说她嘴唇周围还打了肉毒素。为什么丰唇还打肉毒素? 答:辅助微调唇形。 16.问:我明天有个试镜,能不能帮我打好看点? 答:打完第2天,肿胀反应还没消。要上镜,最好提前1周约。 17.问:打完玻尿酸,嘴唇会很肿吗?会变成“香肠嘴”吗? 答:多少有点肿。一般不“香肠”。 18.问:听说有血管栓塞?嘴唇会烂吗? 答:会,但是罕见。嘴唇血供好,不容易坏死。 19.问:我这里紫了一块,是不是栓塞了? 答:可能是针头碰到小血管了,会消。 20.问:打完玻尿酸,能吃饭吗?能抽烟、喝酒吗? 答:可以。别碰针孔,别嚼太“嗨”。烟、酒先等等。 21.问:打完玻尿酸,可以涂口红吗? 答:最好等个两三天。 22.问:我上周刚打了XX玻尿酸。想再加点,可以换成YY的吗? 答:不建议在同一个部位混合双打。 23.问:我前两天嘴巴打了玻尿酸,丑死了,能溶掉吗? 答:先等等,还没消肿。等消了,说不准会喜欢。 24.问:我打玻尿酸都3年了,还那样。而且,一上火就肿。能溶掉吗? 答:估计打的是假货,溶不掉。 25.问:溶不掉怎么办?要手术吗?会不会影响唇形? 答:先检查,后手术。取注射物,对唇形多少有影响。 26.问:取出影响唇形怎么办?那不是太丑了? 答:后期可以手术改善的。 (提醒:医美有风险,选择需慎重。)

魏娴 2023-06-17阅读量809

创伤/手术后慢性痛03&md...

病请描述:      我们在前期科普贴创伤/手术后慢性痛01中介绍了创伤/手术后慢性痛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疾病分类第11 版中的诊断分级(二级诊断),及其在疼痛学科慢性痛疾病中的病种归属。在创伤/手术后慢性痛02中,对引起关节成型术后慢性疼痛(四级诊断)的常见手术术式,疼痛的可能病因和疼痛科常用治疗方法做了介绍。      本期内容,我们介绍一下膝关节术后并发症中,对患者恢复正常生活起居影响较大的一种并发症--膝关节僵硬。易出现膝关节术后僵硬的手术主要包括膝关节成型术和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这两种手术的适应症是有很大区别的:       膝关节成型术也称膝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手术的适应症主要是老年患者的骨性关节炎,其次为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创伤性关节炎的晚期。 附注:一般就是严重的膝关节炎,伴剧烈疼痛、膝关节不稳或畸形,日常的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显著的老年患者。各种无菌性的膝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骨关节炎、少数创伤性关节炎、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失败的骨性关节炎、原发性或继发性的骨软骨坏死这些疾病。       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一般是车祸骨折后,用钢板等内固定体(必要时使用外固定支架)恢复骨骼连续性,逐步康复下肢功能。但膝关节结构复杂,且是人体最大的承重关节,术中要兼顾多维力学方向的应力强度和活动度需求,一般内固定物使用量较大,植入物较多,术后康复难度较高,所以出现术后慢性痛和膝关节活动不良的概率较普通的长骨干骨折要高。 附注: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疼痛和活动度恢复不良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a.钢板/螺钉等内固定植入体用量较大,对生理结构自然愈合干扰较大。b.外伤骨折后(尤其是粉碎性骨折后),常有多个关节周围滑囊损伤,破坏了关节原有的润滑体系。c.关节面骨折破环关节软骨面和原有的应力架构。d.创伤炎症修复过程中,出血—水肿—变性—坏死—机化等,使得关节内固定术后恢复受诸多因素影像。e .部分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统有可能对内固定“异物”过反应,f. 患者术后肌肉康复锻炼的依从性也是重要影像因素。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疼痛/僵硬的临床表现:常见膝关节活动度僵硬(常为屈曲为15°±5°之间),表现为主动屈曲/伸直严重受限,被动屈曲/伸直康复锻炼时有撕裂样疼痛。     传统治疗方案:骨科手术切开松解,但因多次手术创伤,疤痕增生活跃,易术后再粘连。     疼痛科治疗方式:术后一年以内患者,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针液压松解粘连结构,无手术切口,在遵循无菌操作的前提下,局部使用药物可预防炎症再粘连。术后一年以上患者,须面诊查体后,拟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王华 2023-02-24阅读量3261

中低位直肠癌预防性造口专家共识

病请描述: 来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摘要 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例越来越高,但吻合口漏仍然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何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难点。预防性造口是目前临床上应对上述问题的常用方法,但由此带来的过度造口、造口相关并发症等问题也困扰临床医务工作者。本共识就预防性造口使用指征、临床价值、手术技巧、并发症防治、还纳及造口期护理等相关问题进行阐述,旨在为我国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行预防性肠造口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 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diagnosisandtreatment,MDT)模式的推广以及对直肠癌生物学行为认识的不断深入,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比例越来越高,但吻合口漏仍然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3%~24%,相关病死率可达6%~26%[1]。这不仅会导致患者造口无法还纳、肛门功能不良等生活质量问题,甚至会影响肿瘤学预后[2⁃4]。因此,如何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以及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危害程度,一直是结直肠外科的热点和难点。在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外科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造口专业委员会牵头组织,并在《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的学术支持下,专家组通过查阅国内外最新指南及大量研究文献,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制定了《中低位直肠癌手术预防性肠造口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以期为我国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行预防性肠造口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意见。本共识证据级别及推荐强度评定见表1[5]。 图片 一 预防性造口的定义 预防性造口也称保护性造口或转流性造口,是指在低位前切除术后为达到粪便转流的目的,进行临时性的末端回肠造口或横结肠造口[6⁃7]。 1.低位吻合和超低位吻合:以齿状线作为标志,低位吻合指的是吻合口至齿状线的距离为2~5cm;超低位吻合是指吻合口至齿状线的距离<2cm[8]。 2.袢式造口:指造口的远、近端未横断,在腹壁外均通向共同的造口开口处,部分袢式造口在对系膜无血管区可放置支撑棒[9⁃10]。见图1。 图片 图1袢式造口(于冠宇和李鑫绘制) 3.单腔造口和双腔造口:肠管连续性完全中断,只将肠管近端在腹壁外开口称为单腔造口。见图2。肠管远近端横断之后,近端和远端分别在腹壁外各自开口称为双腔造口。见图3。由于单腔造口和双腔造口多为治疗性造口,故在本共识中不予阐述。 图片 图2单腔造口(于冠宇和李鑫绘制) 图片 图3双腔造口(于冠宇和李鑫绘制) 二 预防性造口的临床价值 预防性造口能否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一直是争议的焦点。理论上,预防性造口通过转流肠内容物,减轻吻合口处的机械性张力和细菌污染,可以降低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11⁃13]。已有多项回顾性研究及Meta分析结果表明,预防性造口可以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及吻合口漏发生后的再手术率[14⁃15]。亦有前瞻性研究报道,预防性造口组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8%~10.3%,显著低于未行预防性造口组的16.3%~28.0%[16]。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预防性造口并不能降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17⁃18]。 预防性造口由于其粪便转流作用,减轻了因吻合口漏导致的腹盆腔感染、脓肿等并发症的严重程度,从而降低了二次非计划手术的概率[19⁃20]。 预防性造口并不会增加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也未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亦不会延长术后住院天数[21]。 专家共识1:预防性造口有可能降低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证据等级:2A;73.9%同意)。 专家共识2:预防性造口能够减轻吻合口漏发生后腹盆腔感染的严重程度,降低因吻合口漏导致的二次手术率(证据等级:1A;100%同意)。 专家共识3:预防性造口不会显著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住院天数(证据等级:2A;98.6%同意)。 三 预防性造口的适应证 预防性造口的适应证主要依据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其主要包括患者因素、肿瘤因素和手术因素三方面。 1.患者因素:性别、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美国麻醉师协会(American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术前合并症(如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肠梗阻等)、新辅助治疗(如长程放化疗及短程放疗)、吸烟、饮酒、术前药物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药物)等。 2.肿瘤因素: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等。 3.手术因素:手术方式及入路、吻合口与肛缘距离、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输血量、切断直肠使用闭合器数目以及手术时长等。 鉴于吻合口漏危险因素众多,目前已有不少研究构建了预测吻合口漏的模型并展示出了一定的预测效能[22⁃26]。但目前构建的模型均基于回顾性数据,尚未有前瞻性的研究证实其在吻合口漏预测中的实际价值。 专家共识4:临床工作中,对于不同患者应采取个体化危险因素评估,以决定是否行预防性造口术。推荐对有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考虑行预防性造口术(证据等级:1C;97.1%同意)。 四 预防性造口的术式选择和操作原则 (一)预防性造口的术式选择 末端回肠袢式造口和横结肠袢式造口,是中低位直肠癌术后常用的两种预防性造口术式。两者均可达到有效的转流目的。但由于造口肠管在消化道位置的不同,使得转流物的性状和流量存在着较大差异。 1.回肠袢式造口:手术操作方便,具有血供良好、易愈合、造口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还纳方便、患者恢复快等特点。 2.横结肠袢式造口:操作相对复杂,需游离部分大网膜以便充分松解横结肠及系膜从而形成无张力的横结肠造口,特别对于肥胖患者,网膜肥厚、粘连较多,肠脂垂多且肥大,会进一步加大造口和还纳的难度。 3.不同部位预防性造口的优劣:回肠造口的患者排气、排粪时间早,患者可以早期进流食,缩短了患者的禁食时间[27]。回肠造口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还纳后切口感染等均少于结肠造口[28⁃29]。回肠造口周围皮肤炎及水电失衡较横结肠造口常见,并有16%的回肠造口会变成永久性造口[30⁃32]。如拟行永久性造口,则更推荐结肠造口术,因为这能减少排泄物的输出,从而减少脱水和电解质失衡的风险[33⁃34]。有研究表明,在造口相关的手术并发症上,回肠造口总体获益优于结肠造口[35]。 (二)操作原则 限于篇幅,以末端回肠造口为例,简介其手术操作原则。 1.末端回肠造口位置:一般选择距回盲瓣30cm处的回肠行袢式造口,若保留远端回肠过短,则不利于回肠造口还纳。对于行全结直肠切除术+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回肠造口的患者,可选择距吻合口50cm的小肠进行回肠造口。 2.支撑棒的应用:可选用硬性或软性造口棒。当造口有张力时,硬棒可能起作用。 3.肠造口的固定与缝合:预防性回肠袢式造口可将回肠浆膜层直接固定于皮下,使其突出于皮肤表面。对体型瘦小、严重腹水、预防性造口保留时间长者,可以进行分层缝合。 4.一期开放造口:在手术完成后直接开放,于肠袢对系膜缘纵行切开2~3cm肠管(或横行切开1/2肠管)。 专家共识5:推荐优先选择末端回肠袢式造口。对于急性梗阻等原因导致肠道准备不佳或晚期患者、结直肠吻合不可靠需做暂时减压的患者,建议行横结肠袢式造口。对于袢式造口,可根据造口部位、术者习惯等,选择支撑棒的应用(证据等级:1C;92.8%同意)。 五 造口并发症的预防及干预 肠造口包含腹壁损伤修复、肠腔开放污染、腹部术后腹盆腔适应性改变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并可受患者个体化因素影响,容易出现造口相关并发症。根据并发症发生的时间,可以分早期并发症(30d内)和晚期并发症(30d后);通常除造口旁疝外,大多数造口并发症为早期并发症。 (一)外科医师手术技术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 外科医师的手术技术及经验必然会影响造口质量及相关并发症。预防的基本原则如下:(1)临时性造口操作应尽可能简单;(2)避免在取标本切口上制作造口;(3)选取造口肠管宜兼顾腹壁定位和肠管张力;(4)合理切除皮肤及皮下组织,制作尺寸适宜的腹壁隧道;(5)造口肠管固定尽可能简单,充分利用其与周围组织的自然粘连。 (二)造口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和干预 1.肠管及系膜并发症:包括造口肠管或系膜出血。开放造口后需对造口处黏膜确切止血;预置支撑棒需要警惕系膜血管损伤导致出血和血肿;固定肠管时浆肌层缝合,须避免缝合系膜血管引起出血、血肿。出血可通过压迫、电凝或结扎血管处理。临时性造口坏死极为罕见。 2.皮肤及皮下组织层并发症:包括皮肤黏膜分离和造口旁浅层软组织感染等。预防原则是减少死腔形成,促进造口粘连。应少切或不切除皮下组织,钝性分离后制作腹壁隧道即可。避免皮肤层以下的缝合。可通过引流、换药来促进肉芽组织形成和愈合。 3.肌肉筋膜层并发症:包括深层软组织感染、造口回缩、造口脱垂和早期造口疝。深筋膜和腹外斜肌腱膜的切开应避免过大。对临时性造口来说,筋膜层通常不用缝合,如能运针缝合则意味着开孔过大。造口回缩、脱垂和早期疝形成均可归因于过大的腹壁缺损,多可通过换药和合适造口器具选择等维持至造口还纳[36]。 4.造口早期狭窄:造口肠管输入袢早期狭窄,可导致造口排出不畅及肠梗阻。常见原因为肠袢扭转、腹壁过厚致腹腔内成角、过度缝合导致出口狭窄等。一期开放造口应确认输入袢通畅。采用手指引导,必要时在肠管近端开口处置入软质支撑管(如导尿管)等方法多可缓解。 5.罕见严重并发症:如腹壁脓肿或坏死性筋膜炎,此类并发症通常为医源性因素,如过深过密的肠管缝合固定引起肠壁穿孔,过度的深筋膜或腹外斜肌腱膜切开、皮下组织切除,形成死腔导致脓肿等。一旦出现多需局部切开、引流,甚至二次手术重建造口。 专家共识6: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因素和术后因素。不同的造口并发症需要不同的治疗策略(推荐等级:1B;92.8%同意)。 六 预防性造口还纳 1.还纳时机:术后1个月还纳,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3个月还纳患者[37]。Walma等[38]发现,与3个月以上还纳相比,3个月内进行造口还纳,能够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而6个月以上进行还纳,会导致远端结肠肌肉及黏膜萎缩,导致肛门功能障碍[39]。因此,目前较多采取的是3个月左右进行还纳手术。 直肠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增加了还纳手术吻合相关并发症的风险[40]。Thalheimer等[41]研究发现,辅助治疗期间还纳会增加伤口感染、腹泻、腹胀等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要注意辅助治疗对造口还纳时机的影响。 2.还纳前检查:直肠指诊在吻合口检查中的敏感性为98.4%,并且对直肠癌复发的诊断同样有帮助[42]。结肠镜检查可以观察吻合口愈合情况,必要时可进行吻合口异常情况的活检。MRI和CT对直肠癌的复发或转移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水溶性造影剂灌肠常用于评价吻合口完整性,对诊断吻合口漏具有较高的特异性(95.4%)和阴性预测值(98.4%)[42]。排粪造影能同时观察排粪过程中直肠的形态结构和排粪功能[43]。 3.预防性造口还纳操作:Leung等[44]指出,相对于手工吻合,器械吻合具有降低术后肠梗阻、缩短手术时间的趋势。有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切口的关闭中,使用慢吸收缝线连续缝合,能够显著降低切口疝的发生率[45]。一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报道,在造口还纳手术中,预防性使用生物补片能够显著降低切口疝的发生率(12%比20%,P=0.012),且不影响伤口感染率、生活质量、疼痛评分或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率等[46]。多项研究和荟

张振国 2022-11-22阅读量3376

肩关节12—冻结肩

病请描述:      冻结肩又称五十肩 。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病变而引起肩关节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 。好发于 40 岁以上病人,女多于男(约 3 : 1),  左肩多千右肩。其特征是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障碍逐渐加剧,经数月甚至更长时间,疼痛逐渐消退,功能慢慢恢复,最后自愈 。       冻结肩病因至今不清,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 ) 由于肩关节以外的疾病 ,如冠心病、肺炎,胆囊炎等反射性地引起肩部疼痛,使肩关节活动受限; ( 2 ) 因上肢骨折、颈椎病等使上肢固定于身旁过久; ( 3 )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的退变 ,如肩峰下滑襄炎、冈上肌腱炎、肱二头肌长头健鞘炎等。       Depalma(1983 )将冻结肩病理过程分为三期。 1. 凝结期(早期):病变主要位于肩关节囊。肩关节造影显示关节囊紧缩 ,关节囊下皱褶互相粘连而消失,肱二头肌长头腱与腱鞘间有薄的粘连。 2. 冻结期:凝结期以后随着病变程度加剧,进入冻结期。此期 ,除关节囊严重挛缩外 ,关节周围软组织均受累,退行性变加剧,滑膜充血、组织缺乏弹性。喙肱韧带挛缩限制了肱骨头外旋,冈上肌,岗下肌,肩胛下肌挛缩,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使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 3. 解冻期:冻结期经 7 ~1 2个月后炎症逐渐消退,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功能逐渐恢复,称解冻期。Depalma在1例15年前患双侧冻结肩而自愈病人 ,尸体解剖中发现两侧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肱骨结节间沟均获得新的骨附着点,而肌腱关节囊内部分均已消失。        因此,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可能是引起冻结肩的主要原因,一旦长头腱黏附于结节间沟获得新的骨附着点,而肌腱关节囊内部分发生病理性撕裂,则肩关节功能改善,冻结肩趋向好转,但这种好转很可能只是病变肌肉和韧带形成了新的生物力学功能体系,而不是恢复了原有生理状态。也有人发现长时间侧卧抱肩,喙突和肱骨头挤压关节囊出现肿胀或坏死是冻结肩的病因。        临床表现:多数无外伤史,少数仅有轻微外伤。主要症状是逐渐加重的肩部疼痛及肩关节活动障碍。疼痛一般位于肩前外侧,有时可放射至肘、手及肩胛区,但无感觉障碍。夜间疼痛加重,影响睡眠,不敢患侧卧位。持续疼痛可引起肌肉痉挛与肌肉萎缩。肩前、后方,肩峰下、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而以肱二头肌长头腱部压痛最为明显。当上臂外展、外旋、后伸时疼痛加剧 。早期肩关节活动仅对内外旋有轻度影响,检查时应固定肩胛骨,并进行两侧比较。晚期上臂处于内旋位,各个方向活动均受限,但以外展、内外旋受限明显,前后方向的活动一般是存在的。此时肩部肌肉萎缩明显,有时因并发血管痉挛发生上肢血循环障碍,出现前臂及手部肿胀、发凉及手指活动疼痛等症状。患肢手放健侧肩,使喙肱挤压可出现疼痛。         辅助检查: X 线片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有肩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部皱褶消失等改变。         建议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时,及早干预,积极治疗,改善预后,提高老年生活的生存质量。   内容参考:《实用骨科学》人民军医出版社,第4版,

王华 2022-11-06阅读量4853

有一种下肢血管病不得不防!

病请描述:人上了岁数后,常常会感到腿凉、腿疼,其实 这很可能就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发出的求救信号。 有很多人认为动脉硬化只是心脏的冠状动 脉硬化了,出现冠心病、心梗、脑梗、偏 瘫…其实,动脉硬化是一种累及全身动脉的 疾病,不仅可累及心脑血管,还会累及下肢动 脉。 (01) 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答:下肢动脉硬化是由子动脉壁中斑块增多 而造成的,斑块增多会使血管管腔变窄,甚至 堵塞,被输送到腿和脚的氧气就少了,继而下 肢肢体就会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患者通常感 觉到下肢或足部怕冷,腿部摸起来发凉。 注意 斑块可能破裂,从而导致栓塞,让栓塞的远端组织出现急性缺血的症状。 (02)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有哪些症状? 1.下肢或者足部感觉怕冷,腿部摸起来发凉 2.活动后腿部或臀部肌肉酸胀或酸痛行走活动后会感觉腿没劲儿,休息后可缓解 3.腿部感觉异常,可有麻木感、烧灼感 4.皮肤苍白或发紫 5.足部伤口愈合困难 6.肌肉萎缩 7.足部或者脚趾出现坏死 8.爬楼上楼梯的时候腿酸胀无力或者疼痛 临床上,很多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患者初期 没有明显症状,但随着动脉狭窄的加重,会出现“走 路活动后小腿无力或者抽筋样疼痛,体息一会就好了”这样的情况,这种临床症状专业术语称为:“间 歇性跛行” 小提示 当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酸肚、乏力、 发凉、疼痛等情况时,要引起重视,就医进一 步检查,确定下肢动脉是否存在狭窄或者堵 塞。 (03)有针对这个的检查吗? 有。医生会根据您的症状和查体,可能会选择 以下一项或者多项检查: (04)发现下肢动脉斑块怎么办? 有很多人没有下肢动脉缺血的明显症状,只是检查 的时候发现了下肢动脉斑块。这时,接受正规的治 疗非常重要,能改善症状避免斑块加重。主要包括 以下这些方面: 1.中西医治疗 2.戒烟 3.血糖控制、高血压的治疗 4.健康的饮食、运动 (05)我没有什么症状,还需要重视吗? 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 (ACCIAHA)有关下肢动脉硬化的指南 指出,下列人群的患病率较高: • 年龄大于等千70岁 •年龄为50至69岁,且具有吸烟史或糖 尿病史 •年龄为 40至49岁,伴有糖尿病,且至 少具有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其他危险因素 •下肢症状提示有间断性跛行或静息痛 下肢脉搏检查异常 已知其他部位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比 如冠心病、颈动脉、肾动脉硬化等疾病 • 其他危险因素包括:男性、黑人 族、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吸烟、高血 压、高脂血症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06)我没什么症状,还需要去做相关筛查 吗? 通过筛杳检杳出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 闭塞症是有意义的。因为能识别其他部位发 生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增加的患者。而通过筛 查出来的无症状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 也可以从药物治疗中获益,可降低心肌梗 死、脑卒中和死亡的风险。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下午;上海九院 (瞿溪路500号〕新门诊楼三楼血管外科

秦金保 2022-11-01阅读量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