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虚脉 > 内容

虚脉内容

慢性肾炎从肝从风论证思考及经验

病请描述:     中医对肾系病变认识历史悠久,认为肾生理功能可以概括为藏精和主水。《内经》有水肿、风水、皮水的论述,治疗方面《素问.汤液醪醴论》“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开鬼门,洁净府。”就《金匮要略•水气病》“诸有水着,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以上两条阐述水肿病的治则,对后世医家治疗水肿病有重要指导作用。然五脏间是互相联系,肾主水之脏,居下焦,主气化,肺为水之上源,脾居中焦运化水湿。肝主筋膜肾主水液,筋膜需要水液濡润才能和柔活利。     慢性肾炎及其它慢性肾综合征从风从肝论证,临床也有很好疗效,特别对降低蛋白尿有明显效果。     风邪和正虚是肾炎发病的关键致病因素,风有外风和内风。肾炎发病初期是外风引起,而慢性反复发作则责之于内风。无论内风还是外风都属于五行“木系”即木风肝筋等。而这个木系与现代免疫系统及变态反应性表现有相似之处,本系病变祛风药的应用必然是正确的选择,祛风利尿如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之急性肾炎水肿。而从微观深入分析基底膜组织抗原抗体复合物炎症及增生当属于肝筋膜病变,所以平肝熄风行气散结,对功能恢复起到作用。临床上我对蛋白尿明显增高患者使用“粘膜方”加祛风熄风行气散结药如蝉蜕、蒺藜、地龙、僵蚕,全蝎、三棱、莪术等,有效地改善尿蛋白增高的微观症状,这或许是抑制基底膜组织增生及降低免疫反应有关。     案例:李某,男45,2018年6月,初诊。下肢浮肿,长期蛋白尿++~+++。西药诊断为膜性肾病,长期服用激素。诊见:面黄,下肢浮肿,按之不起,小便泡沫多,饮食尚可。实验室查:尿蛋白++++,肌酐,尿素氮正常。舌淡苔白,脉弦。证属脾肾两虚,肝气郁结。方药用肾气丸加粘膜方:熟地15山药15山茱萸12茯苓20白术30柴胡9黄芩12玄参9连翘9制大黄9佛手预知子12蛇舌草15半枝莲15蝉蜕9僵蚕15苏梗15益母草30附片9桂枝9蒲公英15山药20。水煎服每日两次。患者服用上方两周后尿蛋白下降++,水肿好转。后患者激素类慢慢停药,连续服用本方加减一年,至今未发。

王贻江 2022-05-24阅读量8670

节食和运动真的能减肥吗?

病请描述:减肥永远是女性朋友的必修课,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因为现代医学减肥的手段非常有限,作为一名中医师,经常被朋友问到中医可以减肥吗?还有很多朋友就诊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吃中药可以,但是不能长肉,即使不治病也不能长肉。其实中药减肥的效果挺好,可以让瘦人长肉,胖人减肥。中医有句话叫「见病知源」,我们首先要知道自己是怎么胖起来的,才能知道怎么瘦下去。中医减肥,我说的最多的就是少吃生冷、不要熬夜、不要过度运动,因为门诊遇到太多太多的健康问题都是不健康的减肥方式,比如碳水摄入太少、过度运动等引起的,包括面色萎黄、失眠、卵巢早衰、月经量少、闭经、脱发、痛经等,严重的还会引起怀孕。   我们先系统地分析肥胖的原因。   首先是饮食不规律,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奠定了我们中医的基石,包含了我们祖先古老的养生智慧,其中开宗明义第一篇就讲到“食饮有节”,指的就是有规律,在这里规律的意思包含了吃饭要按时吃,不能吃的过少或过多,反观我们很多年轻人,却是饮食无节,不吃早餐或早上吃得很少、晚餐吃的太多太好、喝酒又吃肉、吃饭不能定时、饥一顿饱一顿、狼吞虎咽。长此以往,脾胃功能再强大就得抗议,引起胃肠各种不适,比如胃胀、腹泻、胃痛、便秘等种种不适。如果不及时调理治疗,脾胃虚弱,痰湿加重,新陈代谢减慢,脂肪就堆积出来了。生冷、油腻、辛辣、煎炸、过甜食是五大类引起脾胃损伤的原因。生冷主要包括:过量的瓜果、凉菜、沙拉、海鲜、奶制品、冷饮。奶制品包括牛奶、酸奶、益力多、奶茶、黄油、芝士、奶酪等。海鲜尽量不要吃生的。冷饮是千万不能碰的,寒凉最易伤人肠胃。煎炸食物也属于糖油混合物,容易形成顽固性脂肪,增加内脏脂肪,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其次是熬夜,现在年轻人把熬夜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打游戏、刷手机已成为常态,有的人365天熬夜都没什么大事,有的人熬一晚上就仿佛身体被抽干了一样,因为每个人禀赋不同,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资格熬夜的,除非你有八个肾可以用来随便折腾,否则为了能活的久一些还是把熬夜尽早戒了吧。最佳睡眠时间晚11点前,因为23点到凌晨1点,是胆经当令,胆气生发,很多夜猫子,过了23点越来越兴奋,反而睡不准,这我是深有体会,都说中医理论没科学依据,自己的身体反应总归没错。1点到3点是肝经当令,正是养肝血的必须要睡觉,不睡伤肝。所以经常熬夜的人,起床后会口苦,肝胆疾患,口苦是常见表现。   再次,就是常提的“过劳肥”,这一点黄帝内经也说了,就是“不妄作劳”。这里的“劳”不仅是工作压力大,拼命的工作,加班加点996,还包括房劳过度,由此导致的肾虚、腰酸腰痛、精神不振、乏力、脱发比比皆是,才年过半百就落下一身病。另外还包括容易被大家所忽视的,那就是过度运动,人的生活起居也要跟随大自然的规律,千万记住晚上最好不要剧烈运动,不要做晚上的刘畊宏女孩,要做一些轻柔的瑜伽、冥想、打坐、慢走等。我们要做早上的金刚功女孩,早上适合较为剧烈的运动,比如跑步、跳舞、太极、八段锦等。当然,这些也不是躺平的理由,夏天该运动的时候就不要做宅男宅女,出出汗也是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当然减肥必须要有适量的运动,静止不动是肥胖的天敌。   最后,就是焦虑抑郁,这也是我们现代人的痛处,压力大、精神紧张、所欲不遂,功利心和欲望太多太强,导致心态失衡,甚至很多小孩十几岁就因为抑郁休学在家,为什么?除了外界的原因,最根本还是自身的体质虚弱,这有先天的遗传因素,也有很多后天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隔三差五甚至天天喝冻的或者奶茶等耗伤阳气,伤害了脾胃。我们的心为阳中之阳,过多摄入冰冻寒湿食物,相当于乌云避日,没有阳光普照大地,人怎么阳光开心地起来呢? 而且脾胃要把食物转化成气血,心主血,心藏神需要血液的支持。有些女性朋友说总想发脾气,为什么?因为熬夜导致肝血不足,津血同源,血不够的时候相当于水不够,水不够怎么灭火呢?我们现代人由于气血亏虚,加上久视耗血,思虑耗血,所以很多人肝火是一种虚火,肝脉大多数人是细弱脉。这个时候每天喝菊花,不一定有效果,反而需要补肝血。   有些人说,你说的这些我都做到了,为什么我还是很容易胖,觉得喝口水体重都会蹭蹭蹭长,这就涉及到具体每个人的体质问题,就需要找个身边靠谱的中医好好调理肥胖体质。把中医当成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融入到血液和骨子里,人的改变可以是一瞬间,也可以是不知不觉。将中医作为一种生活理念,那么若干年后,你肯定会感谢现在的你是如此的明智和智慧。那么肥胖的体质都有哪些呢?   首先,痰湿体质,古人说的“肥人多痰湿”,就是指的无形之痰,现代医学就是脂肪。但现在人由于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并非像古代人体质那么单纯,往往同时肝郁气滞血瘀,由于饮食不节,往往也同时存在脾虚。这在肥胖人群中最常见。   痰湿的产生与五脏皆有关系,但与脾的关系最密切,由于脾的运化水湿功能下降,排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不能滋润人体,反而成为废物,成为一种病理因素,就成为痰湿,这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也是身体出现各种结节、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各种囊肿、肿块的直接原因。   其次根据五行相生相克原理,肝气郁结克脾胃,肝属木,脾胃属土。健康状态下肝木要来疏松土壤,帮助运化。但是肝气郁结后,却会阻碍脾胃运化——这就叫“肝郁脾虚”。这时候往往就会表现为心情抑郁、爱发脾气、胸闷,气不顺,想长舒一口气才觉得舒服。   还有一种体质是阳气不足,有些人是与生俱来的,但更多的后天因素导致,比如前面提到的过食生冷、大量使用抗生素、输液、空调房间、穿的太少、可能短期看起来没什么影响,但是到能感觉到不适的时候就已经晚了,因为寒凉对身体的影响是悄无声息的、现代医学各种检查是发现不了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无法察觉,还有的人对身体发出的信号敏感,有的就很迟钝麻木,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说平时不容易生病的人万一生病就是大病。   阳气虚弱主要表现在心阳不足和肾阳不足,心阳不足,就容易出现体力不支、胸闷、气短,容易脚肿,按上去甚至有坑,或者走路爬楼时容易喘气、心慌,一到阴雨天更加不舒服,大喘气才觉得气够用,面色苍白,甚至心绞痛,心痛彻背,如今很多英年早逝的人群都存在心阳不足,劳累情绪作为诱发因素,就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因此,要留心自己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及时就医,及时医院各种检查都正常的,也要寻求中医调理,使身体归于相对的阴阳平衡状态。   肾阳虚,这类人群,喝点水就肥胖,喝点水就尿频,将喝水喝茶当成生活常态,整天杯不离手,每天八杯水,过量的饮水对身体有害,因为喝进去的水需要阳气的气化,才能输送到人体各个器官,久而久之就会损伤人体阳气,废水越积越多,甚至30岁就开始夜尿,或者一运动就漏尿。肾司二便,肾阳虚,就不能正常代谢水液。还有一些人早上5点起床就拉肚子,或者腰上冰凉,容易腰椎间盘突出或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非常容易脸肿、怕冷、精液清冷、白带清水样、疲劳、性功能减退——这些都是典型的肾阳虚。有这些症状的,尽可能去看看中医,把把脉,看看自己的心肝脾肺肾等五脏六腑的功能怎么样。一定要重视起来。   总之大家要明确一个观点:人是一个整体,脾胃是后天之本,心、肺、肝、肾的功能失常都可以影响到脾,导致痰湿代谢功能下降,因此不管是减肥,还是调理健康状况,坚持早睡、运动、健康饮食、忌口生冷瓜果、情绪舒畅,这才是正确的减肥法宝,过度的节食和运动反而不利于减肥大计,只要遵循以上原则,保持好身材就不再是梦想。  

刘宝君 2022-05-17阅读量9713

别让“帕金森&r...

病请描述: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在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健康周刊特约沪上神经内科中西医方面专家,就如何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各抒己见。    吞咽有困难需进食流质    帕金森病病人吞咽困难和流口水可以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食物和药片在口腔内停留、转动和咀嚼困难,可能会出现呛咳。    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导致舌头运动减少,咽部不能提升,吞咽反射减少和咽部蠕动减少。少数老年病人可伴发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死,影响到脑干的延髓,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外,由于病人不能自动吞咽唾液,大量的唾液储留在口中和喉部,还会影响发声。    病患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和汤等。服药时药片先溶解于水中,再用小勺把流质或药片送到舌根处,让病人自己吞咽,心不要急,要慢慢来。也可给病人一根吸管让其伸入口中,自己做吸吮动作。进半流质时,须少量,反复咀嚼,吞下一口再吃下一口。若病人确实无法完成吞咽动作,那么只能经鼻腔留置胃管,定时注入药片、水和营养物质等。待病情稳定,出现吞咽功能时,再拔胃管让其自己进食和服药,原则上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常规饮食。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    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合理调配也非常重要。因为,患病者多数为老年人,有的同时还伴有心脑血管系统其他突变,所以原则上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多食动物脂肪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如猪油、牛油、奶油等要进行限制,胆固醇高的食物还有蛋黄、鱼籽、动物内脏和皮、肥肉等。炒菜可用豆油、菜油、芝麻油等,因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排泄转化为胆汁酸,可起到降低胆固醇、推迟动脉硬化的发生。    另外,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奶也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病人在平常的饮食中可多吃些鱼、瘦肉、蛋清及豆制品等,以保持营养的平衡。    还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及钾、镁等微量元素(糖尿病者要控制糖摄入),其中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钾和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含碘丰富的如海带、紫菜、虾米等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还有海鱼、蕈类(如香菇、花菇、草菇等)、洋葱、大蒜、姜、芋艿、荞麦、燕麦、花粉等,木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食盐一天控制在3-5克(低血压者可适当加量),盐中成分主要为纳离子,量太大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还可增加血粘度,使血压升高,对有高血压病者不利。此外,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用粉碎机打碎后加蜂蜜冲服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平常生活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包括兴奋神经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等。    多摄入纤维素预防便秘    便秘在患帕金森病的人群中比较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率占一半以上,这与患病后植物神经症状及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有关。    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粪便在直肠中积聚,不仅会由于粪便干结导致排便困难外,还会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产生慢性的中毒症状。此外,便秘还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减弱,直接影响药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入血。帕金森病患者要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关键要改变饮食结构。每天要吃足够的含纤维素的食物,并喝足够的水。水分和纤维素共同作用,保持大便通畅。    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吸收,它在肠道内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然后体积膨胀许多倍,形成体积较大而松软的粪团,可以促进肠蠕动,容易唤起排便反射,使人产生便意,及时排除大便,防止便秘,缓解痔疮和肛裂的症状。另外,纤维素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含纤维素多的食品有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尤其是有带有叶子或茎杆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    饮水和吃纤维素一样重要,纤维素如没有水浸泡,仍然是干且硬的,可能会更糟。所以,每天至少应喝4至8杯水,还可以加上果汁、牛奶或者其他饮料。    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    夜晚入厕避免摔倒引发骨折    长期用多巴胺的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是指这个病人在吃药两三个小时以后,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改善,但是症状会在下一次吃药之前提前一两个小时出现了,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吃了药好,过一段时间就又不好了,    帕金森患者晚间多醒,而且许多患者每次醒后都上厕所,如果此时出现“剂末现象”,就很容易跌倒。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一旦跌倒便可能引起骨折,运动能力就更受到影响。    因此,帕金森患者在夜间起床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如果可能的话,睡在带卫生间的卧室,便桶旁最好安置把手,或床旁放置便盆。卧室以及卫生间的地砖必须防滑,不要在室内地板打蜡,潮湿后尽快擦干。    此外,浴室对像帕金森病患者这样平衡不好的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将坐浴和淋浴相结合,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还可以在浴缸或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的设施,比如长条状或一整片的橡胶垫,浴缸处最好设有安全扶手便于抓扶。    中药与针灸双管齐下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有阴虚内动、气血不足,血瘀阻络、痰浊阻滞等。对此有以下四种中药疗法:    ★对于阴虚内动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因此要“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大多选择定振丸、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大补阴丸、大定风珠等化裁治疗。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虚风内动,因此要益气养血。一般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    ★对于血瘀阻络型患者来说,病人由于气虚耳无以推动血液,血滞脉中,成为瘀血,因此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推拿嘎等治疗。    ★对于痰浊阻滞型患者来说,治疗目的以化痰通络为主,一般用导痰汤、涤痰汤治疗。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帕金森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疗法,即多种方法选择使用或交替使用。中药针灸配合西药治疗,不仅大大降低了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提高了疗效。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对中药与针刺、针刺与艾灸、头针与体针结合等综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帕金森外科治疗方法:    脑起搏器治疗: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后该病治疗的最大进展,长海医院医院1999年开展该项目,接受手术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效果。费用相对较高。    毁损术治疗: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术后不排除出现脑出血、偏瘫等并发症可能。现在各医院已经停止使用此方法。

胡小吾 2022-04-18阅读量9446

“追根溯源&rd...

病请描述:      正常人每天1-2次大便,如香蕉样色黄成条状。如果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如大便干硬,排除困难,或排不干净,或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3次,都提示便秘的存在。中医古典医籍里如《伤寒论》中的“不更衣”、“大便难”,“脾约”、“阴结”、“阳结”等指的都是便秘。中医认为,便秘产生的原因主要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年老体虚、感受外邪。大体病机有虚实的不同,因此将便秘分为实秘、虚秘大类,实秘包括冷秘、热秘、气秘,虚秘包括气虚秘、血虚秘、阴虚秘、阳虚秘。只有辨别清楚便秘不同类型,针对性调养才能取得良好效果。1.实秘1.热秘  热秘患者多因肠腑燥热,耗伤津液而导致大便干结,一般会有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的表现。若将我们的大肠比作一条河,宿便就如同河里的船,最终要驶往入海口(即肛门)排出,热秘则相当于小河的温度过高,河水蒸发过多,水无法行舟。热秘多见于体壮、面红,身热,吸烟饮酒,喜辛辣刺激、油炸荤腥等阳盛之人。治疗上以泻热为主,可选用麻子仁丸、承气汤类加减。中成药可选用牛黄解毒片、黄连上清丸、一清胶囊等,单味药物可以选用大黄、芒硝、芦荟、番泻叶等。 2.冷秘 冷秘患者多因内生阴寒过剩,寒气凝滞胃肠,导致腹痛,大便秘结。常有大便艰涩,腹痛胀,按压后腹痛加重,胁肋部下痛,手足不温,呃逆呕吐,舌苔白腻,脉弦紧的表现。同样的小船原理,冷秘则相当于小河长期处于低温状态,结冰后小船难以前行。冷秘多见于过多进食寒凉饮食,四肢冰冷,贪凉过多等寒盛之人。 治疗上可用温脾汤、桂附理中丸类加减。外治可用艾灸、隔姜灸等方法。单味药可用生姜等。 3.气秘 气秘患者多因思虑过度,肝脾气滞,腑气不通而导致排便困难。一般有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有便意但无大便排出,或便后起身仍有便意,肠鸣辘辘,排气较多,腹胀,频繁嗳气,食欲摄食量减少,胸胁肋部胀满,舌苔薄腻,脉弦的症状。人体内的气就相当于小河上的风,当思虑过多后,气则郁结起来,风则停在某处,难以推动小船的前行。气秘多见于思虑过度,焦虑等气郁或久坐不动之人。 治疗上可用六磨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逍遥丸、疏肝解郁胶囊等,外治可用针灸调理气机,单味药可用陈皮、玫瑰花等。 二.虚秘 1.气虚秘 气虚秘患者多因脾肺气虚,传送无力导致排便困难,常有大便不干,虽有便意,但排便困难,用力努挣则汗出短气,便后乏力,面白神疲,肢体乏力,懒于言语,舌淡太白,脉弱的症状。按小船原理,气虚秘的病人的“风力”小了,小船自然难以前进。常见于老人或久伤脾胃,体弱多病之人。 治疗上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中成药可选用补中益气丸、枳术丸等,单味药可用生白术、黄芪等。 2.血虚秘 血虚秘患者多因血液亏虚,肠道失去荣养导致便秘。常有大便干结,面色五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脉细的症状。气相当于小河上的风,则血相当于波浪,波浪小了,小船前进的速度也慢了。血虚秘多见于老弱、产妇、病后,或发汗、利小便过度而津液干涸之人。 治疗上可用润肠丸加减,中成药可选用归脾丸、四物汤加减等。单味药可用火麻仁、蜂蜜、黑芝麻、松子仁。 3.阴虚秘 阴虚秘患者多因阴津不足,肠道失去津液濡养导致便秘。常有大便干结如羊粪状,形体消瘦,头晕耳鸣,两颧红赤,心烦失眠,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细数的表现。如同热秘的原理,阴虚秘的津液干涸表现更明显,治疗上以补充津液为主,热秘则是以降温为主。阴虚秘多见于燥热之邪外侵,灼伤津液后、过食温燥之品、房事不节等阴亏之人。 治疗上可用增液汤加减,中成药可选用左归丸、知柏地黄丸等。单味药可用生地黄、石斛等。 4.阳虚秘 阳虚秘患者多因阳气虚衰,阴寒凝结导致便秘,可有大便排出困难,小便清长,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腹中冷痛,或腰膝酸冷,舌淡苔白,脉沉迟的症状。如同冷秘的原理,阳虚秘治疗的原理是给小河升温“破冰”,而冷秘则是靠药物祛寒“破冰”。阳虚秘多见于老人或久伤脾胃、房劳过度、久病耗伤元气之人。 治疗上可用济川煎加减,中成药可选用右归丸、肾气丸等。单味药可用肉苁蓉、胡桃肉等。 对于便秘的日常调护,应注意饮食调理,合理膳食,多饮水,多吃粗纤维的蔬菜及熟香蕉、火龙果、猕猴桃等水果。勿过食辛辣厚味或无节制饮酒。习惯上应每早按时如厕,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情志上应保持心情舒畅,多运动,加强锻炼,特别是腹肌、盆大肌的锻炼。

凌江红 2022-03-25阅读量1.1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研...

病请描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指由于膝关节长期受力不均而发生退行性病变的骨关节炎[1]。K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症疾病之一,患病率高、病变范围广、晚期功能障碍程度高,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KOA 的患病率日益增高,例如我国 40 岁以上的男性 KOA 患病率由 4.3% 逐渐增加到 27.3%, 而女性则从 8.8% 逐渐增加到了42.7%[2] 。因此,寻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KOA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主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能弥补西医治疗中存在的缺陷, 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3]。 同时中医药治疗在减少并发症、巩固临床疗效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优势,故本文将对近年来KOA的中医领域治疗进展进行整理概括,以期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学】KOA病因病机 目前,KOA 尚无统一的中医病名,主要将其归属于“骨痹”“痛痹”等范畴[3]。其病因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   本虚: 《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张氏医通》也曾记载: “膝者,筋之府,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者风寒湿气袭之”[3];《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析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4]。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全赖肝肾滋养,肝肾亏虚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标实: 《素问·痹论》中有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5]”。认为风寒湿三邪侵入病久则邪留经络,痰瘀互结,瘀血致痹,此为“骨痹”的重要外因。   肝肾亏虚,则正气化生不足,气血不荣,可致筋脉亏损,肢体麻木;又遭风寒湿侵袭,以致外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则会出现筋脉拘急,肢体疼痛,屈伸不利等。   KOA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KOA的方法较为丰富,其中以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针刀等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1.中药内治法: KOA的中药内服治疗可根据临床分期、辨证分型选用传统经方及其化裁方,以及中成药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KOA的中医辨证分型[7]   ✫气滞血瘀型 证属气滞血瘀型的KOA 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方法。建议选择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加减口服[7]。亦可选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瘀血痹片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成药。 ✫湿热痹阻型 对于证属湿热痹阻型的KOA患者,建议选择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加减口服,具有清热祛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寒湿痹阻型 证属寒湿痹阻型的KOA患者,建议选选择蠲痹汤(出自《医学心悟》) 加减口服 。或选择金天格胶囊等中成药,用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肝肾亏虚型 对于证属肝肾亏虚型的KOA患者,治疗以补肝肾、通经络为主。可选择左归丸/右归丸/独活寄生汤等传统方剂加减。或选用含有杜仲、牛膝、山药、人参等主要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如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能够补益肝肾、养血荣筋、通络止痛。 ✫气血虚弱型 证属气血虚弱型的KOA患者,建议选择八珍汤(出自《丹溪心法》)加减口服[7],具有补气养血等功效。     2.中药外治法: KOA 的中药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熏洗、中药敷贴和离子导入。 中药熏洗: 即利用煎煮药物的蒸气熏蒸患处,或用药液冲洗、浸渍患处,以防治疾病的方式。药液熏洗可疏通腠理,调和脉络,流畅气血,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发挥作用。所用中药多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等功效[4]。 中药敷贴: 将药物制成散剂或膏剂,直接敷贴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为敷贴法。药物通过渗透作用到达病灶,从而起到强壮筋骨、祛寒除湿、温经活血、缓急止痛的作用[8]。 中药离子导入: 运用中药方(常用续断、没药、当归、杜仲、牛膝等 )加水浓煎,以离子导入法治疗KOA[1]。 可改善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僵硬等局部症状。       3.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在现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灸可分为单纯针刺、温针、电针、火针等多种方式。 单纯针刺,常选取患膝阿是穴、鹤顶、内膝眼、足三里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可有效降低关节内压力,缓解疼痛; 温针,常选取患膝内外膝眼、血海、阴陵泉等穴位,行针得气后将艾段套置于针柄上,点燃艾段,续灸多次,具有温经行气、通络活血的功效; 电针,常取穴梁丘、血海、膝阳关等,行针得气后连接电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的波频,并留针一段时间,可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达到缓解症状、祛除痹痛的目的; 火针,与上述方法取穴相似,是指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对准穴位疾进疾出,深度控制在5~10mm,直至点刺出血,温通经脉、祛寒除湿、调和脉络、通经止痛的功效[1]。   4.手法推拿 通过点按、揉按、拿捏、屈伸、弹拨、拔伸等多种理筋、整骨手法,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可改善关节僵硬和肌力、减轻关节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7]。 特别提醒:伴感染、皮损、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者,须慎用。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是一种中医微创手术,即在治疗的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达到止痛的目的。可松解局部组织粘连,恢复生物力学平衡,降低膝关节骨内压,改善微循环,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6.其他疗法 除上述治疗方式外, 传统功法训练等治疗办法也被应用于KOA的中医治疗。例如太极拳,被认为是治疗KOA安全有效的身心锻炼方式[7],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膝关节肌力和平衡性,还可起到调节负面情绪的作用;此外,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功法,也可减轻膝关节疼痛、僵硬,提高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能力。   结语 中医药治疗在KOA的临床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其疗效显著、简便、价廉、副作用少等优点。尽管如此,中医药治疗KOA仍面临着缺乏相关临床路径,以及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等问题。因此,应重视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并推广,为更多KOA患者提供帮助。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pexels   参考文献: [1]吴迪,祁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19,34(05):67-70. [2]帖小佳 , 郑如庚 , 赵梦 , 等 . 中国中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的Meta 分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2(4):650-656. [3]刘丽,姬树青,马慧慧,贾智杰,孟凡显.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0,35(23):3833-3836. [4]张天泽,石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7):103,106. [5]黄帝内经素问 [M]. 北京 : 新世界出版社 ,2013:191. [6]马影蕊 , 张玉倩 .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研究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11(25):146-148. [7]陈卫衡.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医正骨,2020,32(10) [8]王骥.中医药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5,(3):36-39.            

微医药 2022-03-23阅读量1.0万

别让“帕金森&r...

病请描述: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在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健康周刊特约沪上神经内科中西医方面专家,就如何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各抒己见。    吞咽有困难需进食流质    帕金森病病人吞咽困难和流口水可以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食物和药片在口腔内停留、转动和咀嚼困难,可能会出现呛咳。    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导致舌头运动减少,咽部不能提升,吞咽反射减少和咽部蠕动减少。少数老年病人可伴发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死,影响到脑干的延髓,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外,由于病人不能自动吞咽唾液,大量的唾液储留在口中和喉部,还会影响发声。    病患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和汤等。服药时药片先溶解于水中,再用小勺把流质或药片送到舌根处,让病人自己吞咽,心不要急,要慢慢来。也可给病人一根吸管让其伸入口中,自己做吸吮动作。进半流质时,须少量,反复咀嚼,吞下一口再吃下一口。若病人确实无法完成吞咽动作,那么只能经鼻腔留置胃管,定时注入药片、水和营养物质等。待病情稳定,出现吞咽功能时,再拔胃管让其自己进食和服药,原则上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常规饮食。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    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合理调配也非常重要。因为,患病者多数为老年人,有的同时还伴有心脑血管系统其他突变,所以原则上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多食动物脂肪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如猪油、牛油、奶油等要进行限制,胆固醇高的食物还有蛋黄、鱼籽、动物内脏和皮、肥肉等。炒菜可用豆油、菜油、芝麻油等,因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排泄转化为胆汁酸,可起到降低胆固醇、推迟动脉硬化的发生。    另外,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奶也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病人在平常的饮食中可多吃些鱼、瘦肉、蛋清及豆制品等,以保持营养的平衡。    还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及钾、镁等微量元素(糖尿病者要控制糖摄入),其中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钾和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含碘丰富的如海带、紫菜、虾米等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还有海鱼、蕈类(如香菇、花菇、草菇等)、洋葱、大蒜、姜、芋艿、荞麦、燕麦、花粉等,木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食盐一天控制在3-5克(低血压者可适当加量),盐中成分主要为纳离子,量太大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还可增加血粘度,使血压升高,对有高血压病者不利。此外,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用粉碎机打碎后加蜂蜜冲服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平常生活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包括兴奋神经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等。    多摄入纤维素预防便秘    便秘在患帕金森病的人群中比较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率占一半以上,这与患病后植物神经症状及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有关。    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粪便在直肠中积聚,不仅会由于粪便干结导致排便困难外,还会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产生慢性的中毒症状。此外,便秘还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减弱,直接影响药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入血。帕金森病患者要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关键要改变饮食结构。每天要吃足够的含纤维素的食物,并喝足够的水。水分和纤维素共同作用,保持大便通畅。    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吸收,它在肠道内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然后体积膨胀许多倍,形成体积较大而松软的粪团,可以促进肠蠕动,容易唤起排便反射,使人产生便意,及时排除大便,防止便秘,缓解痔疮和肛裂的症状。另外,纤维素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含纤维素多的食品有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尤其是有带有叶子或茎杆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    饮水和吃纤维素一样重要,纤维素如没有水浸泡,仍然是干且硬的,可能会更糟。所以,每天至少应喝4至8杯水,还可以加上果汁、牛奶或者其他饮料。    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    夜晚入厕避免摔倒引发骨折    长期用多巴胺的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是指这个病人在吃药两三个小时以后,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改善,但是症状会在下一次吃药之前提前一两个小时出现了,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吃了药好,过一段时间就又不好了,    帕金森患者晚间多醒,而且许多患者每次醒后都上厕所,如果此时出现“剂末现象”,就很容易跌倒。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一旦跌倒便可能引起骨折,运动能力就更受到影响。    因此,帕金森患者在夜间起床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如果可能的话,睡在带卫生间的卧室,便桶旁最好安置把手,或床旁放置便盆。卧室以及卫生间的地砖必须防滑,不要在室内地板打蜡,潮湿后尽快擦干。    此外,浴室对像帕金森病患者这样平衡不好的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将坐浴和淋浴相结合,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还可以在浴缸或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的设施,比如长条状或一整片的橡胶垫,浴缸处最好设有安全扶手便于抓扶。    中药与针灸双管齐下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有阴虚内动、气血不足,血瘀阻络、痰浊阻滞等。对此有以下四种中药疗法:    ★对于阴虚内动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因此要“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大多选择定振丸、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大补阴丸、大定风珠等化裁治疗。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虚风内动,因此要益气养血。一般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    ★对于血瘀阻络型患者来说,病人由于气虚耳无以推动血液,血滞脉中,成为瘀血,因此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推拿嘎等治疗。    ★对于痰浊阻滞型患者来说,治疗目的以化痰通络为主,一般用导痰汤、涤痰汤治疗。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帕金森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疗法,即多种方法选择使用或交替使用。中药针灸配合西药治疗,不仅大大降低了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提高了疗效。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对中药与针刺、针刺与艾灸、头针与体针结合等综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帕金森外科治疗方法:    脑起搏器治疗: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后该病治疗的最大进展,长海医院医院1999年开展该项目,接受手术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效果。费用相对较高。    毁损术治疗: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术后不排除出现脑出血、偏瘫等并发症可能。现在各医院已经停止使用此方法。

胡小吾 2022-03-05阅读量9388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诊疗病...

病请描述:一.病例摘要:患者,女,61岁,因左侧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伴活动受限3年,加重1个月入院。患者自诉于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膝关节疼痛,上下楼梯、久坐站立时疼痛加重,稍事休息后症状减轻,但行走过多症状多有加重。在本院门诊行X线片检查示:左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在此期间,患者曾间断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1天2次,1次1颗)、舒筋通络颗粒(1天3次,1 次1袋)、骨康胶囊(1天3次,1次3颗)治疗3个月,效果欠佳。近1个月,左侧膝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加重,关节屈曲及伸直活动受限,遂收住入院。患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恶寒等症状,饮食可,睡眠及精神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二.既往史: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结核、艾滋病等传染病及其接触史;否认重大外伤及输血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三.个人史:患者平时生活饮食规律,生长于原籍并久居此地,否认疫区疫水接触史,否认放射线接触史,否认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四.婚育史及月经史:13岁初潮,月经周期28~30天,行经天数5~7天,49岁绝经。适龄结婚,育有1子,爱人及儿子均健康。   五.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病史。   六.体格检查: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左侧下肢无明显肌肉萎缩,轻度跛行,膝关节肿胀明显,轻度内翻畸形。皮温正常,左膝关节活动度:15°-110°,内侧关节间隙压痛(+),膝浮髌试验(+),髌骨研磨实验(-),内侧麦氏征(+),Lachman征(-),抽屉实验(-),侧方挤压、分离实验(-),左下肢肌力V级,肌张力不高,膝腱、跟腱反射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七.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血脂:总胆固醇 3.75mmol/L,甘油三酯 2.98 mmol/L, 低密度脂蛋白 3.96 mmol/L,高密度脂蛋白 0.99 mmol/L;肾功能:尿酸 312u mol/L,尿素氮 3.2mmol/L,血肌酐 95 u mol/L;抗“O”:162 IU/ml,类风湿因子:19 IU/ml。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2.影像学检查:X 线片: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余未见明显异常。   八.初步中医诊断:痹症  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西医诊断:1.左膝骨性关节炎;2.左侧膝关节滑膜炎;3.左侧膝关节腔积液。   九.中医诊断依据:患者中老年女性,慢性病史,病久伤及肝肾,致肝肾日渐亏虚,肝主筋、藏血,肾主骨、生髓,肝肾亏虚则骨髓失充,筋骨失养,造成痉挛骨痹髓亏,局部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血行不畅。经脉不通,故不通则痛;痉挛骨痹则关节活动不利,骨痹髓亏则骨元失养,骨质退变;舌质暗,苔薄白,脉弦细为筋脉瘀滞之症。综合四诊,该患者病位在膝关节,辨病为痹症,辩证为肝肾不足、筋脉瘀滞型。 西医诊断依据:患者为农民,常年辛苦劳作,是导致膝关节软骨、骨质磨损以及关节滑膜组织刺激的主要因素。左侧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行走时轻度跛行。左膝关节皮温正常,关节活动度:15°-110°,内侧关节间隙压痛(+),浮髌试验(+),髌骨研磨实验(-),内侧麦氏征(+),Lachman征(-),抽屉实验(-),侧方挤压、分离实验(-)。X 线片:左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膝关节间隙变窄,骨赘形成,余未见明显异常。   十.中医鉴别诊断:中医可于与痿症相鉴别:痿、痹虽同为肢体疾病,但二者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均不同,痹病的病机为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受阻,甚至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屈伸不利、关节畸形,甚至引起脏腑病症为主要临床表现。而痿症的病机为五脏精血亏虚,无以灌溉周流,经脉失养,致使手足痿弱无力,患肢枯萎瘦削为特征,严重者手不能握物,足不能触地,但肢体关节一般不疼痛。本患者以膝关节疼痛为主症,因疼痛而活动受限,并非因肌肉痿软无力而无法活动,故可与之相鉴别。 西医鉴别诊断:1.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好发于育龄期女性,主要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多发关节炎,关节受累多呈对称性。患者多有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并可有皮下结节,发热等表现。而该患者仅左侧膝关节出现明显症状,右侧膝关节正常,抗“O” 位于正常范围之内,故排除风湿性关节炎可能。 2.创伤性关节炎:多有较明确的外伤史,运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减轻,严重者肢体肌肉萎缩,关节肿大,可出现关节积液,X线检查可见关节内骨质增生、关节面下骨质硬化、关节间隙狭窄等表现。而该患者无明显外伤史,肌肉无明显萎缩,故暂时排除创伤性关节炎可能。   十一.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病情,首先需要控制并缓解急性期症状。治疗方案的主要原则: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抽取积液,促进消肿,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等。 1. 外擦扶他林软膏,均匀涂擦在左膝关节周围皮肤3~5厘米或更多,一天3~4次,每次3~5分钟,可以缓解该患者膝关节疼痛的症状,减轻关节炎肿胀程度[1-3]。 2. 疼痛继续加重,可以口服扶他林双氯芬酸钠缓释片,1天1次,1次1片(75mg每片)。若疼痛缓解欠佳,必要时可增加至每天2次,继续针对性镇痛治疗[4, 5]。 3. 针对膝关节肿胀明显,给予抽积液治疗,共抽取约45ml液体,膝关节肿胀明显减轻。 4. 若后续左侧膝关节肿胀症状反复,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联合口服中成药迈之灵片,进行脱水消肿治疗,有利于关节消肿。 5. 针对膝关节滑膜炎症状,在上述用药之外,联合使用滑膜炎颗粒,促进滑膜组织抗炎和恢复。 6. 配合使用理疗仪进行理疗,选择特定波普理疗仪,有利于促进患者部位微循环,改善局部血供,加速吸收积液和消肿。 7. 患者急性期症状缓解后,嘱其口服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6]及复方杜仲健骨颗粒[7]一个疗程,滋补肝肾,养血荣筋,营养软骨细胞,保护关节面,为远期预后康复争取更好的条件。 8. 在治疗期间,应严格控制患肢膝关节活动量,下地活动时带外固定护膝,尽量减少膝关节过多活动,从而减少对其刺激。   十二. 康复注意事项: 1. 日常饮食上,应保持清淡低脂饮食,尽量避免辛辣食物的刺激,可适当增加优质高蛋白的摄入量,搭配粗纤维食物,有利于消化吸收和促进恢复。 2. 避免长期负重体力劳动,适当减重,可有效减轻患肢膝关节的负重负荷,避免继续加重损伤,有利于快速恢复。 3. 嘱患者平时练习股四头肌肌力功能锻炼,有助于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可以更好地保护膝关节。 4. 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患肢膝关节扭伤及摔倒等。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需及时进行对症治疗,避免迁延不愈,发生创伤性膝骨关节炎等并发症。 5. 定期返院复查,持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从而取得更好地预后效果。   总结:在本次诊疗过程中,通过详细问诊患者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以及本院诊疗经过等,很好地了解并掌握患者整个病情的发生、发展、诊疗以及疗效,为后续初步诊断及个体化诊疗方案拟定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并提出该病的主要治疗原则:控制病情,缓解疼痛,抽取积液,促进消肿,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对症支持治疗等。 由于该患者膝关节肿胀疼痛明显,给予外用扶他林乳胶剂,在患处皮肤均匀涂抹,有利于缓解患肢肌肉、软组织及关节等部位疼痛的症状。若疼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给予患者双氯芬酸钠缓释片进行抗炎镇痛,并对膝关节进行抽积液治疗,进一步减轻膝关节肿胀的症状,从而达到迅速控制病情的目的。此外,联合使用迈之灵片、滑膜炎颗粒、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等中成药,配合理疗和患肢制动等一系列综合治疗措施,有效缓解患者病情,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其中,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可以滋补肝肾,养血荣筋,通络止痛,用于肝肾不足,筋脉瘀滞所导致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疗效好,持续时间长,副作用小等优点,在本例膝骨关节炎缓解期的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巩固作用,为远期预后康复争取更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Vinicius T F, Saeid D, Chris T, et al. Oral Versus Topical Diclofenac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J]. Journal of pain & palliative care pharmacotherapy, 2017,31(2). [2] Martina H, Mark B. Skin penetration and tissue permeation after topical administration of diclofenac.[J]. Current medical research and opinion, 2017,33(9). [3] Altman R D, Barthel H R. Topical Therapies for Osteoarthritis[J]. Drugs, 2011,71(10). [4] Altman R, Bosch B, Brune K, et al. Advances in NSAID Development: Evolution of Diclofenac Products Using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J]. Drugs, 2015,75(8). [5] S J D. Treatment of osteoarthritis of the knee: evidence-based guideline, 2nd edition.[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Orthopaedic Surgeons, 2013,21(9). [6] Silvia S, Laura G, Michelangelo M, et al.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 combination of glucosamine hydrochloride, chondroitin sulfate and bio-curcumin with exercise in the treatment of knee osteoarthriti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2016,52(3). [7] 张晓冬. 杜仲壮骨颗粒制剂学及药效学研究[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18.  

微医药 2022-02-21阅读量1.4万

浅谈对冠心病发病机理与防治原则

病请描述:      随着人类文明进步,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技术新发现不断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对生命的生理和病理研究日趋精准。这给生命健康带来了积极的一面,而过度依赖化学药及微观认识,忽略宏观辩证整体调理,忽略对生命全程关怀,过度耗散气血津液精,使其出现盈亏通滞的异常,致使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目前冠心病依然是一种高发心血管疾病,不仅有猝死风险,而且一旦发病必然对生命质量埋下祸端。及早正确认识本病的危害性及发病机理,树立未病先防,己病防变的思想,才能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冠心病主要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痉挛以至堵塞,引起心肌血液循环障碍,缺血,出现心绞痛,心率失常,梗死,心衰等。     中医把本病归属“胸痹心痛”“厥心痛”“真心疼”的范畴。《黄帝内经.灵枢厥病》:“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日发夕死,夕发旦死”,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系统论述了本病发病原因机理以及虚实两类病症的鉴别诊断,并记载十首方药,包括急症和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预防。针对阳气微弱,阴寒内盛引起胸中阳气闭塞不通,以及气机郁滞痉挛的胸痹心痛,给出了瓜蒌薤白酒汤、瓜蒌薤白半夏汤,及枳实薤白桂枝汤;并对冠心病心肌梗塞一起压榨痛,窒息状及胸痛牵引肩背剧痛分别给出了桂枝枳实汤和乌头赤石脂丸。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诸痛门》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降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清代《时方歌括》用丹参饮治疗心腹诸痛,《医林改错》以血府逐瘀汤治疗胸痹心痛。          经过几千年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完善,对心系的生理、病理的认识不断完善,现代中医学更是吸取现代科技带来新发现,把辩证和辨病相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取得巨大发展,对冠心病治疗临床的治疗很好疗效。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心血瘀阻型、气滞心胸、痰浊闭阻、寒凝心脉、心肾阴虚、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型。   胸痹心痛病之标是以痰浊,血瘀,寒凝,气滞为主,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各种类型临床表现是:气滞多表现为闷重而痛轻,太息憋气,苔白脉弦;痰浊多表现为胸部窒闷而痛,苔白膩脉弦滑;寒凝多表现胸痛如绞,遇寒而发,伴畏寒肢冷,舌淡脉细;瘀血表现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痛有用处,夜间多发,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脉结代或涩。     胸痹心痛的本是气、阴、阳的虚。气虚多表现为心胸隐隐作痛而闷,因劳而发,伴心慌气短乏力,舌淡胖嫩,边有齿痕,脉细或结代;心阳不振多表现绞痛兼见胸闷气短,四肢怕冷,神倦自汗面白,脉细;气阴两虚,多见隐痛时作时止,动则多发,伴口干舌淡红而少苔,脉沉细而数。         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现代医学认为它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它们共同的病理基础是不稳定的粥样斑块发生各种各样变化,如斑块出血,使其迅速增大或斑块纤维帽破裂,局部血小板激活聚集形成血栓,血管发生痉挛等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阻塞,此时则出现严重的胸痛等表现,需要紧急处理。心电图部分患者可有S—T段下移和T波倒置各种期前收缩,房室或束支传导阻滞等。冠状动脉造影对冠心病具有确诊价值,可发现狭窄病变部位并估计其程度,管腔直径狭窄70~75%以上会严重影响血供,50~70%者也具有一定意义!        明确本病发病机理及临床表现,通过宏观辩证和微观分析为治疗打下良好基础。在治疗用药方面中医积累大量临床经验。治标常用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泻浊豁痰为主,治本补气温阳,滋阴宜阴为法。而行气活血化痰固本补虚综合治疗是临床常用法则。     对本早期临床轻证,阻塞50%以下血管狭窄病变,中医治疗用药具有安全高效特点,对冠心病重症缓解及期支架术后防治,以及减少化学药物毒副作用,提高化学药有效性,同样具有非常明显临床效果!         当然本病预防调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切疾病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本病主要是由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内伤劳倦,年迈体虚等因素造成的,正如《黄帝内经素问•上古调神大论》说:“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那么本病具体养护是: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绪波动;注意生活起居,寒温适宜;注意调节饮食,禁止烟酒刺激之品;注意劳逸结合,坚持适当活动;加强护理和监护等。

王贻江 2022-02-17阅读量8697

别让“帕金森&r...

病请描述:    从1997年开始,每年的4月11日被确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这一天是帕金森病的发现者——英国内科医生詹姆斯·帕金森博士的生日。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动作缓慢,手脚或身体的其它部分的震颤,身体失去了柔软性,变得僵硬,病人的生活质量相对较低。在今年的“世界帕金森病日”到来之际,健康周刊特约沪上神经内科中西医方面专家,就如何提高帕金森病人的生活质量各抒己见。    吞咽有困难需进食流质    帕金森病病人吞咽困难和流口水可以出现在疾病的任何阶段,食物和药片在口腔内停留、转动和咀嚼困难,可能会出现呛咳。    吞咽困难主要是因为疾病引起的运动障碍导致舌头运动减少,咽部不能提升,吞咽反射减少和咽部蠕动减少。少数老年病人可伴发脑血管疾病,如多发性脑梗死,影响到脑干的延髓,可以导致吞咽障碍。此外,由于病人不能自动吞咽唾液,大量的唾液储留在口中和喉部,还会影响发声。    病患家属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给予病人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粥和汤等。服药时药片先溶解于水中,再用小勺把流质或药片送到舌根处,让病人自己吞咽,心不要急,要慢慢来。也可给病人一根吸管让其伸入口中,自己做吸吮动作。进半流质时,须少量,反复咀嚼,吞下一口再吃下一口。若病人确实无法完成吞咽动作,那么只能经鼻腔留置胃管,定时注入药片、水和营养物质等。待病情稳定,出现吞咽功能时,再拔胃管让其自己进食和服药,原则上是流质、半流质、软食、常规饮食。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    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外,饮食的合理调配也非常重要。因为,患病者多数为老年人,有的同时还伴有心脑血管系统其他突变,所以原则上饮食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膳食为主。    多食动物脂肪可引起胆固醇升高,如猪油、牛油、奶油等要进行限制,胆固醇高的食物还有蛋黄、鱼籽、动物内脏和皮、肥肉等。炒菜可用豆油、菜油、芝麻油等,因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可促进胆固醇排泄转化为胆汁酸,可起到降低胆固醇、推迟动脉硬化的发生。    另外,每天喝一杯牛奶或豆奶也可以起到降低胆固醇的作用。病人在平常的饮食中可多吃些鱼、瘦肉、蛋清及豆制品等,以保持营养的平衡。    还要注意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C及钾、镁等微量元素(糖尿病者要控制糖摄入),其中维生素C是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它能降低血脂,改善血管的通透性,还可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钾和镁对血管有保护作用。    含碘丰富的如海带、紫菜、虾米等可减少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沉积。能降低胆固醇的食物还有海鱼、蕈类(如香菇、花菇、草菇等)、洋葱、大蒜、姜、芋艿、荞麦、燕麦、花粉等,木耳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食盐一天控制在3-5克(低血压者可适当加量),盐中成分主要为纳离子,量太大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脏负担,还可增加血粘度,使血压升高,对有高血压病者不利。此外,芝麻、胡桃肉、松子仁用粉碎机打碎后加蜂蜜冲服也能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平常生活中要避免暴饮暴食,包括兴奋神经的食物如酒、浓茶、咖啡以及带有刺激性的调味品等。    多摄入纤维素预防便秘    便秘在患帕金森病的人群中比较常见。据统计其发病率占一半以上,这与患病后植物神经症状及迷走神经背核的损害有关。    长时间的便秘会导致粪便在直肠中积聚,不仅会由于粪便干结导致排便困难外,还会增加粪便中毒素被吸收入血,产生慢性的中毒症状。此外,便秘还会使胃肠道的蠕动减弱,直接影响药物从胃排空进入小肠,从而影响药物吸收入血。帕金森病患者要积极预防便秘的发生,关键要改变饮食结构。每天要吃足够的含纤维素的食物,并喝足够的水。水分和纤维素共同作用,保持大便通畅。    纤维素不能被消化吸收,它在肠道内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吸收许多水分,然后体积膨胀许多倍,形成体积较大而松软的粪团,可以促进肠蠕动,容易唤起排便反射,使人产生便意,及时排除大便,防止便秘,缓解痔疮和肛裂的症状。另外,纤维素还有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含纤维素多的食品有蔬菜、水果、豆类食品等,尤其是有带有叶子或茎杆的蔬菜,如白菜、菠菜、芹菜等。    饮水和吃纤维素一样重要,纤维素如没有水浸泡,仍然是干且硬的,可能会更糟。所以,每天至少应喝4至8杯水,还可以加上果汁、牛奶或者其他饮料。    对于严重便秘的患者,如果上述方法都无效,那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一些药物。    夜晚入厕避免摔倒引发骨折    长期用多巴胺的患者会出现“剂末现象”,是指这个病人在吃药两三个小时以后,帕金森的症状可能改善,但是症状会在下一次吃药之前提前一两个小时出现了,也就是说,这个病人吃了药好,过一段时间就又不好了,    帕金森患者晚间多醒,而且许多患者每次醒后都上厕所,如果此时出现“剂末现象”,就很容易跌倒。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率高,一旦跌倒便可能引起骨折,运动能力就更受到影响。    因此,帕金森患者在夜间起床时要保证光线充足,如果可能的话,睡在带卫生间的卧室,便桶旁最好安置把手,或床旁放置便盆。卧室以及卫生间的地砖必须防滑,不要在室内地板打蜡,潮湿后尽快擦干。    此外,浴室对像帕金森病患者这样平衡不好的人来说是比较危险的地方。建议帕金森病患者家属将坐浴和淋浴相结合,浴室内安放固定的高脚凳,方便坐着洗澡和穿脱衣服。还可以在浴缸或淋浴地板上铺一层防滑的设施,比如长条状或一整片的橡胶垫,浴缸处最好设有安全扶手便于抓扶。    中药与针灸双管齐下    中医认为,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有多种,主要有阴虚内动、气血不足,血瘀阻络、痰浊阻滞等。对此有以下四种中药疗法:    ★对于阴虚内动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肝肾阴虚,虚风内动,因此要“滋阴潜阳,平肝熄风”。大多选择定振丸、镇肝熄风汤、六味地黄丸、羚角钩藤汤、一贯煎、大补阴丸、大定风珠等化裁治疗。    ★对于气血不足型患者来说,其发病缘于气血亏虚,血不养筋,虚风内动,因此要益气养血。一般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四物汤等治疗。    ★对于血瘀阻络型患者来说,病人由于气虚耳无以推动血液,血滞脉中,成为瘀血,因此治疗应当以益气活血为目的。多选用补阳还五汤,血府逐瘀汤、桃红四物汤、复元活血推拿嘎等治疗。    ★对于痰浊阻滞型患者来说,治疗目的以化痰通络为主,一般用导痰汤、涤痰汤治疗。    除了中药治疗外,针灸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明显,且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表明针灸疗法具有一定的潜力和优势。    帕金森病在治疗过程中,应采用综合疗法,即多种方法选择使用或交替使用。中药针灸配合西药治疗,不仅大大降低了西药的用量和副作用,而且提高了疗效。现在已经逐渐开始对中药与针刺、针刺与艾灸、头针与体针结合等综合方法治疗帕金森病做了有意义的尝试和探讨。   帕金森外科治疗方法:    脑起搏器治疗:通过手术将电极植入脑内神经核团,抑制不正常的脑神经放电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并发症少,是继多巴胺药物后该病治疗的最大进展,长海医院医院1999年开展该项目,接受手术患者均得到良好的效果。费用相对较高。    毁损术治疗:通过射频热凝脑内异常兴奋神经核团来消除帕金森病症状,术后不排除出现脑出血、偏瘫等并发症可能。现在各医院已经停止使用此方法。

胡小吾 2021-12-05阅读量9673

中医药治疗老年肺癌验案,有图...

病请描述:        虽然我是一名中医肿瘤医生,但在临床诊治患者的过程中,对有条件接受西医治疗的患者,还是建议患者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让患者最大程度受益。也经常会接诊一些高龄患者,确实没有机会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只能依靠单纯中医药治疗,下面分享一个高龄肺癌患者的成功案例。 初诊时间:2021.6 患者茹**,女性,94岁,2021.5.29因为胸闷咳嗽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查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见一混合磨玻璃结节长径21.8mm,左肺下叶见一实性结节长径22.7mm,MT可能大。因患者年事已高,胸外科医生建议患者中医药治疗。患者就诊时见乏力、胸闷,头晕,稍咳嗽,少痰,胃纳一般,口干,夜寐一般,舌淡暗苔薄,脉细。 患者虽然没有病理学诊断,肿瘤标志物也未检测,根据影像学高度怀疑肺癌,结合患者症候及舌脉,辨证为气虚血瘀,益气健脾,解毒散瘀。 具体药方如下: 生黄芪30  党参18  太子参18  菝葜15  石上柏15 石见穿15  浙贝母9  夏枯草9  蛇舌草15  薤白9   天麻18    川芎30  丹参9    当归9    半枝莲15 重楼9    金荞麦15  鱼腥草15  红景天9  人参9 患者服用后胸闷头晕症状减轻,精神状态及一般情况均可,遂连续服用近5月,建议患者复查胸部CT,2021.10.25上海市中医医院胸部CT示右肺结节18mm,左肺结节21mm,均较前缩小,癌胚抗原高于正常(15.32U/ml),患者及家属备受鼓舞,对于中药的扶正抗癌、带瘤生存功效深信不疑。 结语,中医学认为肿瘤是一种全身性虚,局部性实的疾病,是一种因虚致病,因虚致实,本虚标实的疾病,可见肿瘤的发生,是在人体正气虚弱,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出现气滞、痰凝、血瘀、毒蕴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而成,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该病例患者年事已高,正气亏虚,依据五行生化关系中,肺脾两者互为母子,在生理和病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同时依据肺癌患者临床多伴有气虚症状,扶正以益气健脾,祛邪以解毒散瘀为主,全方共奏养正消积,邪去正安之功。 方志红,肿瘤二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 门诊时间:总院:周一上午、周四全天、周五上午;         分院:周三上午

方志红 2021-12-01阅读量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