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指由于膝关节长期受力不均而发生退行性病变的骨关节炎[1]。KOA是最常见的关节炎症疾病之一,患病率高、病变范围广、晚期功能障碍程度高,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近年来,KOA 的患病率日益增高,例如我国 40 岁以上的男性 KOA 患病率由 4.3% 逐渐增加到 27.3%, 而女性则从 8.8% 逐渐增加到了42.7%[2] 。因此,寻求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KOA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表明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主可以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并能弥补西医治疗中存在的缺陷, 减少西药治疗的不良反应[3]。 同时中医药治疗在减少并发症、巩固临床疗效等方面亦具有突出的优势,故本文将对近年来KOA的中医领域治疗进展进行整理概括,以期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中医学】KOA病因病机 目前,KOA 尚无统一的中医病名,主要将其归属于“骨痹”“痛痹”等范畴[3]。其病因病机不外乎本虚标实。 本虚: 《济生方》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张氏医通》也曾记载: “膝者,筋之府,无有不因肝肾虚者,虚者风寒湿气袭之”[3];《灵枢·刺节真邪篇》说:“虚邪之中人也,洒析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其入深,内搏于骨,则为骨痹”[4]。中医认为肝主筋,肾主骨,筋、骨全赖肝肾滋养,肝肾亏虚是发生本病的根本原因。 标实: 《素问·痹论》中有提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5]”。认为风寒湿三邪侵入病久则邪留经络,痰瘀互结,瘀血致痹,此为“骨痹”的重要外因。 肝肾亏虚,则正气化生不足,气血不荣,可致筋脉亏损,肢体麻木;又遭风寒湿侵袭,以致外邪阻滞经脉,气血不通,则会出现筋脉拘急,肢体疼痛,屈伸不利等。 KOA中医治疗进展 中医药治疗KOA的方法较为丰富,其中以中药内治、外治,针灸、推拿、针刀等为主要的治疗手段。 1.中药内治法: KOA的中药内服治疗可根据临床分期、辨证分型选用传统经方及其化裁方,以及中成药等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KOA的中医辨证分型[7] ✫气滞血瘀型 证属气滞血瘀型的KOA 患者,多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治疗当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为方法。建议选择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加减口服[7]。亦可选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瘀血痹片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功效的中成药。 ✫湿热痹阻型 对于证属湿热痹阻型的KOA患者,建议选择四妙丸(出自《成方便读》)加减口服,具有清热祛湿、通络止痛的功效。 ✫寒湿痹阻型 证属寒湿痹阻型的KOA患者,建议选选择蠲痹汤(出自《医学心悟》) 加减口服 。或选择金天格胶囊等中成药,用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肝肾亏虚型 对于证属肝肾亏虚型的KOA患者,治疗以补肝肾、通经络为主。可选择左归丸/右归丸/独活寄生汤等传统方剂加减。或选用含有杜仲、牛膝、山药、人参等主要作用成分的中成药,如复方杜仲健骨颗粒,能够补益肝肾、养血荣筋、通络止痛。 ✫气血虚弱型 证属气血虚弱型的KOA患者,建议选择八珍汤(出自《丹溪心法》)加减口服[7],具有补气养血等功效。 2.中药外治法: KOA 的中药外治法主要包括中药熏洗、中药敷贴和离子导入。 中药熏洗: 即利用煎煮药物的蒸气熏蒸患处,或用药液冲洗、浸渍患处,以防治疾病的方式。药液熏洗可疏通腠理,调和脉络,流畅气血,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肌体,发挥作用。所用中药多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祛风除湿、强筋健骨等功效[4]。 中药敷贴: 将药物制成散剂或膏剂,直接敷贴于患处,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即为敷贴法。药物通过渗透作用到达病灶,从而起到强壮筋骨、祛寒除湿、温经活血、缓急止痛的作用[8]。 中药离子导入: 运用中药方(常用续断、没药、当归、杜仲、牛膝等 )加水浓煎,以离子导入法治疗KOA[1]。 可改善膝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减轻疼痛、僵硬等局部症状。 3.针灸疗法 针灸作为一种传统治疗方式,在现代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针灸可分为单纯针刺、温针、电针、火针等多种方式。 单纯针刺,常选取患膝阿是穴、鹤顶、内膝眼、足三里等穴位,行平补平泻手法,可有效降低关节内压力,缓解疼痛; 温针,常选取患膝内外膝眼、血海、阴陵泉等穴位,行针得气后将艾段套置于针柄上,点燃艾段,续灸多次,具有温经行气、通络活血的功效; 电针,常取穴梁丘、血海、膝阳关等,行针得气后连接电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的波频,并留针一段时间,可行气活血、舒筋活络,达到缓解症状、祛除痹痛的目的; 火针,与上述方法取穴相似,是指将针身的前中段烧红,对准穴位疾进疾出,深度控制在5~10mm,直至点刺出血,温通经脉、祛寒除湿、调和脉络、通经止痛的功效[1]。 4.手法推拿 通过点按、揉按、拿捏、屈伸、弹拨、拔伸等多种理筋、整骨手法,起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松解粘连、滑利关节的作用,可改善关节僵硬和肌力、减轻关节疼痛 、改善关节功能[7]。 特别提醒:伴感染、皮损、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者,须慎用。 5.针刀治疗 针刀治疗是一种中医微创手术,即在治疗的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处进行切割,剥离有害的组织,达到止痛的目的。可松解局部组织粘连,恢复生物力学平衡,降低膝关节骨内压,改善微循环,延缓关节软骨退变。 6.其他疗法 除上述治疗方式外, 传统功法训练等治疗办法也被应用于KOA的中医治疗。例如太极拳,被认为是治疗KOA安全有效的身心锻炼方式[7],可缓解膝关节疼痛、僵硬,改善膝关节功能,提升膝关节肌力和平衡性,还可起到调节负面情绪的作用;此外,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传统功法,也可减轻膝关节疼痛、僵硬,提高股四头肌肌力和膝关节活动能力。 结语 中医药治疗在KOA的临床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展现了其疗效显著、简便、价廉、副作用少等优点。尽管如此,中医药治疗KOA仍面临着缺乏相关临床路径,以及循证医学方面的研究等问题。因此,应重视中医药治疗的研究并推广,为更多KOA患者提供帮助。 图片来源|百度图库、pexels 参考文献: [1]吴迪,祁文.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国医论坛,2019,34(05):67-70. [2]帖小佳 , 郑如庚 , 赵梦 , 等 . 中国中老年人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的Meta 分析 [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2(4):650-656. [3]刘丽,姬树青,马慧慧,贾智杰,孟凡显.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20,35(23):3833-3836. [4]张天泽,石陨.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1,21(27):103,106. [5]黄帝内经素问 [M]. 北京 : 新世界出版社 ,2013:191. [6]马影蕊 , 张玉倩 . 中医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认识与研究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9,11(25):146-148. [7]陈卫衡. 膝骨关节炎中医诊疗指南(2020年版).中医正骨,2020,32(10) [8]王骥.中医药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5,(3):36-39.
微医药 2022-03-23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 得了糖尿病,就算和美食彻底告别了! 为了血糖,能少吃一顿就少吃一顿吧。 挨饿能降血糖,忍忍吧! 想必大多数糖友都对上述这些话极为熟悉,得了糖尿病,似乎就进入了一个“这不能吃,那不能吃”的定式,仿佛“饥饿难忍”的烦恼是种必然,其实,正确的饮食方法完全可以帮您避开这种烦恼。 饥饿疗法不可取 首先,我们来厘清一个错误观点:有些糖友认为,在血糖过高时应实施所谓“饥饿疗法”,把血糖降下后再吃东西。这种想法是危险的。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作用不足引起的,而升糖激素却多是正常的。当饥饿达到一定限度,血糖会短暂下降,降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升糖激素的大量分泌,而这种分泌量往往超过当时的需要量,引起血糖过度升高,使病情更难控制。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更有甚者,如果糖友饥饿时间过长,能量不能得到足够的外源补充,就会动员自身体内的脂肪及蛋白质分解。脂肪大量分解会产生丙酮、乙酰乙酸等有害代谢产物;蛋白质大量分解则可引起一些器官的功能障碍,出现酮症酸中毒等并发症,心脏和肾脏等脏器的功能也会受到损害。 饥饿感从何而来 饮食控制过分严格 部分糖友的三餐摄入量偏少,能量摄入不足,从而产生饥饿感。因此两餐之间饥饿时,可吃些黄瓜、西红柿等或采用加餐的办法(加餐的量必须是从正餐中减去的,不可额外增加),这种方法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糖友更为合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能量足够,但搭配不当 针对搭配不当的情况,需在食物的选择上做文章,在保持机体所需总能量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选择膳食纤维含量高、更具饱腹感的食物。 增强饱腹感要这样做 首先,糖友要认识到胃是一个容量器官,以往摄入较多的食物产生大的容积。调整饮食后,进食量突然减少,容易产生食不果腹的感觉。如果饥饿只是心理性的而不是生理性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养成新的饮食习惯,这种现象会自然消失。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外,《缓解2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就“增强饱腹感”这一问题给出了合理安排进餐顺序的专业建议: 1、餐前喝汤,容易产生饱腹感。 2、蔬菜、低糖水果,体积大,能量低,减慢吸收速度,诱导饱腹感。例如,糖友每次进餐前可先吃一碗蔬菜(含碳水化合物4%以下的蔬菜,如大白菜、菠菜、茄子等任选一种,煮熟、少用油),以增加饱腹感。 3、荤菜与肉类能量偏高,放在第三位吃,进一步增加饱腹感。 4、进餐最后吃少量主食和碳水化合物,吸收缓慢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重视摄取高纤维膳食 膳食纤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食物在胃肠道消化和吸收的速率,从而降低血糖生成指数。糖友应多摄入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因为膳食纤维在胃内排空速度慢,易产生饱腹感。 含膳食纤维较多的食物有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高粱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糖友经常选吃的食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值得注意的是,过量摄入膳食纤维可能造成以下后果:腹胀、消化不良;影响钙、铁、锌等元素的吸收;降低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因此,虽然膳食纤维对糖尿病患者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量单一食用,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摄入一定量的蛋白质 蛋白质类食物均为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食用这类食物不会引起血糖激增,又不容易产生饥饿感。 糖友只要没有肾功能障碍,就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以每日0.8~1.0克/公斤体重为宜。一般建议每日早餐可吃1个鸡蛋,喝250~500毫升鲜牛奶:午饭和晚饭分别有40~50克豆制品,或是50~75毫克瘦猪肉、鸡肉或牛羊肉,如果是鱼肉,可稍微多一些,达75~100毫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一日三餐都需要有一定量的蛋白质摄入,但也不能太多,同时,蛋白质的摄入还要根据肾功能适当增减。 TIPS: 总体来说,糖友虽然不能无所顾及地进食,但是,正确的进食不仅不会加重病情,反而能让糖友获得健康人群的饮食乐趣。 因此,糖友要积极学习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出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或健康管理师沟通,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控制总热量。 参考资料: [1]《缓解 2 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编写专家委员会,缓解 2 型糖尿病中国专家共识,中国全科医学,2021-11 [2]迟家敏,实用糖尿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09 [3]史冰,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的注意事项,实用医技杂志,2012-12 [4]张孟喜,糖尿病患者如何应对饥饿,中南药学,2014-11 [5]韩咏霞,糖尿病人能否多食用蛋白质,家庭医学,2016-09
健康资讯 2021-12-24阅读量9336
病请描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步入,老年人口数的不断上升,骨关节炎(OA)也成为威胁中老年人群健康,致残中老年人群的主要因素之一。全球约有1.9亿OA患者,且人数不断增加,发病率随年龄递增,小于40岁为5%,60岁~75岁高于50%,大于75岁高达80%。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OA的最常见类型,是一种慢性、无菌性、进行性侵犯关节的炎症,最终致关节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影响病人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资料表明60岁以上人群,几乎100% 有膝关节退变的组织学表现,60%~80%可见OA的X线征象,其中20%有疼痛和活动受限;国内的发病率高达8.3%。膝关节作为主要的承重和运动关节,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膝骨关节炎的发生与发展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其影响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昂和高致残率的特点,已经成为一种严重的社会负担。膝骨关节炎的诊断下肢力线的测量一般采用负重位下肢力线全长X线片进行测量。除此之外,胫股角也常被用作膝骨关节炎的诊断。胫股角是股骨长轴和胫骨长轴相交于膝关节中心而形成的向外侧的夹角,平均为174°针对膝骨关节炎的物理治疗方式中最常用的是佩戴膝关节矫形支具。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佩戴合适的膝关节矫形支具可以延缓甚至抑制关节的退变或增生,延后手术治疗的时间,甚至可以避免手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支具矫治是一个长期过程,对于膝骨关节炎患者,短期佩戴膝关节矫形支具可以减轻关节疼痛,长期佩戴可以达到矫正患肢力线、永久改变关节间室间隙的目的。因此,矫形支具治疗是手术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最重要的治疗手段。膝关节矫形支具现状三(四)点力式矫形原理优点:矫正下肢力线,增大患侧间室间隙,减小患侧间室负荷缺点:减小对侧间室间隙,增大对侧间室负荷,加剧对侧磨损除常见的三、四点力矫形器以外,我们还通过对膝关节两侧分别施加大小不等的轴向拉伸力,根据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原理、杠杆平衡原理及力的分解原理,产生一个向力较小侧方向的矫正力矩,通过矫正力线,减轻患者患侧负荷的同时,对对侧进行局部减荷,从而避免加剧对侧的磨损。在此基础上,王金武教授团队还将3D打印技术运用在了膝关节矫形支具的设计制造中,研发了新型个性化3D打印单侧减荷式膝关节支具,在个性化治疗的同时还减轻了矫形支具的重量,大幅度提升了患者佩戴矫形支具时的舒适度。患者未佩戴(左)和佩戴(右)新型矫形支具负重位下肢全长X线片患者佩戴矫形器行走,并通过步态实验对佩戴支具前后的步态数据进行测算、分析。实验数据结果初步证明,受试者佩戴膝关节内侧减压矫形器后,支撑相后期(膝关节承重的重要周期)膝关节外翻角增大,膝关节内侧力线向外侧转移,膝关节内侧压力降低。对于早、中期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佩戴合理设计的膝关节矫形支具能够矫正下肢力线,从而减轻患髁受力,减轻疼痛、改善患处功能并增加膝关节稳定性。
王金武 2021-11-29阅读量9067
病请描述:一些患者,特别是一些中老年患者,因为腰痛来医院就诊,经过拍片检查以后,医生诊断为“腰椎滑脱”。患者一脸茫然:“啥是腰椎滑脱?严重吗?需要手术吗?不会瘫痪吧?”到底什么是腰椎滑脱呢?今天就给您通俗地讲一讲腰椎滑脱的前世今生。相信大家都听过关节脱位,其实也可以把腰椎滑脱看作是腰椎发生了脱位。我们正常人的脊柱就像是26块积木组成的“高塔”,虽然每块积木都有一定的活动范围,但里面的每块积木都精确的上下契合得很好。如果有一天里面的一块积木歪了,那么我们就称其发生了滑脱。腰椎滑脱也就是腰椎中的某一块积木玩“脱”了,与上位椎体与下位椎体发生了向前或向后的位移,如果患者出现了临床症状,我们就称之为腰椎滑脱症。腰椎这些一块块的“积木”可都是贪玩的主,天生好动,正常情况下腰椎前屈可达90°,向后及向左、向右可达30°。而之所以正常人腰椎不会发生滑脱,是因为虽然这些“积木”好动,但平时也是受“管教”。腰椎周围的韧带、肌肉、关节、椎间盘就像是腰椎这座塔周围的固定器,保证了腰椎在这么大活动度的情况下,里面一块块的“积木”不发生位移。但要是这些固定装置出了问题,腰椎一不小心就玩“脱”了,腰椎滑脱也就相应发生了。目前认为腰椎滑脱的病因主要包括:①椎弓根发育不良:这类患者腰椎之间连接的关节或是第五节腰椎本身发育有缺陷,使得腰椎的结构出现不稳。滑脱常发生在腰5和骶1之间,表现为腰5椎体向前滑脱;②椎弓根峡部裂:这类患者椎弓根峡部由于各种先天、后天原因导致椎弓根峡部出现断裂,如下图所示,椎体连接部位一分为二,从而出现连接不稳。这类滑脱最常出现于腰4/腰5之间。③退行性变:由于年龄的增长,这些支撑结构也会发生老化,稳定性逐渐下降,从而发生腰椎滑脱。这类滑脱最常出现的节段依次为腰4/5节段、腰3/4节段和腰5/低1节段。④外伤性:剧烈外伤对支撑结构产生破坏,也会对腰椎造成巨大的冲击,引起骨折,从而增加腰椎滑脱的风险。⑤病理性:腰椎肿瘤、骨质疏松等疾病会造成腰椎骨质量破坏,脆性增加,引起腰椎滑脱的发生。⑥医源性:一些外科手术引起脊柱结构不稳定造成腰椎滑脱。一节节的腰椎之间有个中空的椎管,里面走行着脊髓或者马尾神经,腰椎周围也走行着各种各样的神经,因此腰椎滑脱的发生,将会压迫到周围的神经,椎管走行也因此发生变异,使得椎管内空间变小,压迫硬膜囊或者马尾神经,引起腰痛在内的一系列临床表现。腰椎滑脱大多数患者可长期无明显症状,部分有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①腰骶部疼痛:多表现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②坐骨神经受累:表现坐骨神经走行的区域持续性或阵发性疼痛、麻木,包括臀部、大腿后方以及小腿等区域。这是由于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神经根受牵拉。③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过程和状态再度出现。④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⑤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滑脱较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腰部凹陷、腹部前凸,甚至躯干缩短、走路时出现摇摆。临床上对于腰椎滑脱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的正侧位片、CT、MRI等影像结果。在X线的侧位片上,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两节腰椎之间发生的移位,根据它们移位的程度,腰椎滑脱可分为四度:I°:位移<25%;II°:位移在25-50%;III°:位移在50-75%;IV°:位移>75%。(下图从左至右依次为正常、I°、II°、III°、IV°滑脱)在治疗方面,腰椎滑脱治疗也可常规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来说,对于滑脱在I°、II°内,没有神经症状而只是单纯腰痛,腰痛又不剧烈的患者,如果腰椎滑脱没有明显的加重,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腰椎X线,了解滑脱情况。这类患者的腰痛在休息后通常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保守治疗包括卧床2-3天,禁止增加腰部负重的活动,如提重物、弯腰等,结合理疗如红外、热疗,口服消炎止痛药如布洛芬、芬必得,但要防止药物对胃的副作用。此外,还可以配带腰围、支具,由专业的矫形师为你测量或用石膏取模,然后根据模型制作一个非常贴身的支具,配带后能减轻腰部的负担,缓解症状。除此之外,腰椎滑脱的患者也要适当进行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在腰椎滑脱发生的早期,如果能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加腰背肌的力量,可以代偿腰椎滑脱所带来的腰椎不稳,有可能会达到一个新的平衡而不出现腰疼的临床症状。但对于①腰痛症状重,保守治疗没有缓解;②滑脱严重,出现腰椎不稳,有继续滑移趋势;③滑脱导致神经根受压出现相关症状;④马尾神经压迫患者出现大小便障碍等;⑤滑脱在II°及以上表现出严重腰腿痛症状的患者来说,手术是更好的选择。手术方式主要有脊柱后路融合术、椎管减压扩大成形术、滑脱复位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医生会根据术前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全面评估,选择其中一种或联合应用。手术方法也分为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微创手术目前以经椎间孔入路的椎间融合(MIS-TLIF)术为代表。但这些手术共同的特点都是由三部分组成:①神经减压:将压迫神经的一些骨赘进行切除,去除神经的压迫状态;②复位:利用内固定器将互相移位的腰椎进行复位;③融合:将滑脱的腰椎与周围的腰椎进行融合固定,增加该处的稳定性,防止滑脱的复发。手术后3天一般可以下地,3个月内必须限制活动,3个月后以渐进式方式增加活动量,6个月后可完全恢复自由活动。一般而言,90%以上的患者,在术后下肢疼痛能获得缓解,行走能力也得到显著改善,术后再搭配一些康复治疗,如腰背肌功能锻炼、直腿抬高锻炼等,大部分患者最终可恢复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取得较好的预后。专家介绍许鹏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脊柱微创外科专家。专业擅长:从事脊柱外科工作10余年,近年主刀疑难、危重脊柱疾病500台/年以上,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熟练的临床技术。主要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胸椎黄韧带骨化、脊柱骨折、脊髓损伤、骨质疏松骨折、枕颈畸形、侧弯畸形、脊柱结核感染等脊柱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中西医综合疗法,尤其是疑难、危重脊柱疾病的手术治疗。担任国际AO内固定协会会员(AO Spine)、北美脊柱学会会员(NASS)、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微创学组机器人技术研究小组副组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肢残委脊柱康复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脊柱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毕业后与继续医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医师协会转化医学分会委员、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官、第二军医大学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导师、《中国组织工程研究》青年审稿专家、《转化医学电子杂志》编委和《Translational Surgery》青年编委等。学术成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市、校、院级课题3项,主持军事论坛1次,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3项,参与各级课题10余项,累积科研经费300万元以上。近年以第一作者在国家核心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SCI论文10余篇,参与编写专著4部。
许鹏 2021-10-30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尿渗透压又称尿渗透量、尿渗量,是指肾脏排泄的尿内全部具有渗透性的溶质微粒总数量,与溶质微粒的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反映溶质和水的相对排出速度。这些溶质通常包括电解质、尿素、肌酐等,葡萄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对其影响较小。尿渗透压是评价肾脏浓缩与稀释功能的较好指标之一,常与血浆渗量同时测定。测定尿渗透压的变化可以真实地反映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功能。肾脏浓缩功能下降见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酸肾病等慢性间质肾病,以及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竭等累及肾小管和肾间质时。1.指标偏高尿渗透压升高主要见于机体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的时候,如高热、脱水、心功能不全、腹泻等,一般都会引起尿渗透压升高。潜在疾病:高热;脱水;腹泻;心功能不全诊疗建议尿渗透压升高应对方法应根据具体原因判断,通常建议到医院进一步就诊,积极治疗。通常采取综合性治疗,通过服用药物、手术等方法改善。1)发生高热的患者需要紧急到医院就诊,可采取物理降温,使用冰袋或冰块外包毛巾敷头部,或者酒精加冷水擦拭病人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也可喝冰水或冰冻饮料。注意不能使体温下降太快,以免虚脱。体温有所下降后可进行输液治疗,需要通过检查明确高热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2)发生脱水的患者以补液治疗为主,及时补充血容量及电解质等。3)腹泻患者主要是对症治疗和一般治疗,需要禁食水,在没有明确病因前需要慎用止痛药和止泻药,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细菌感染需选用抗生素进行治疗,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需要停止食用乳糖类食物。一般治疗主要为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营养失衡,使用止泻剂,酌情补充体液,也可通过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菌群。4)心功能不全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可通过手术、介入等方法恢复供血,并进行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正性肌力药物等。2.指标偏低尿渗透压降低主要为疾病因素,多见于肾浓缩功能受损的疾病,如慢性肾衰竭、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尿崩症、尿酸性肾病、肾小管功能障碍等。潜在疾病: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急性肾小管坏死;慢性肾炎合并肾小管病变;尿崩症;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间质性疾病诊疗建议1)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首先要明确是急性和慢性,然后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急性肾小管间质性疾病需除去引起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病因,多数可自行修复再生,功能恢复。部分病人使用小剂量激素可缩短病程。慢性肾小管间质损害的治疗主要是去除病因,防止肾小管和间质进一步损害、加重,继而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2)慢性肾盂肾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通过尿细菌培养确定菌型,在药物敏感试验指导下进行抗生素治疗。3)多囊肾:目前尚无有效方法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早期发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及时正确地治疗已出现的并发症至关重要。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如囊肿去顶减压术减轻囊肿对肾实质的压迫。这需要听取泌尿外科医生的意见。患者病情进入终末期肾衰竭时,应予以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4)慢性肾衰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和替代治疗,常见药物包括碳酸氢钠、利尿剂等,病情严重时需要进行透析治疗,如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肾移植手术;5)尿崩症: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常见药物包括血管加压素、氯磺丙脲、氢氯噻嗪等药物。通常就诊科室是内分泌科。继发性尿崩症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吴玉伟 2021-09-12阅读量1.4万
病请描述:那么,与其他病因关联的无精子症是什么呢1.精索静脉曲张相关的无精子症:精索静脉曲张罕见导致无精子症,但在排除其他病因后,精索静脉曲张也是一个重要致病因素,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睾丸局部温度升高、血流动力学异常、代谢物返流、分泌功能障碍、自身免疫等有关。精索静脉曲张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应在睾丸受到不可逆损害前及早进行,以保护睾丸功能,避免潜在的不育风险。临床上对于只有影像学结果,而无可触及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一般不推荐手术治疗[5]。手术方式除传统和腹腔镜外,显微精索静脉结扎术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并发症少,可显著改善精液质量,提高妊娠率[8]。有报道在精索静脉结扎术后,一部分NOA患者射出精液中出现精子,平均精子浓度升至1.3×106/mL,平均精子活力19%[52]。另有研究显示NOA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前期行精索静脉结扎术后再行睾丸取精,可以提高SRR,但仍需进一步研究加以验证[53]。一项纳入7个研究包含1241例患者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无精子症患者在ART前接受精索静脉曲张手术者较未手术者的活产率提高2.2倍[54]。有文献探讨NOA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疗效的预测因素,采用睾丸组织活检以及转录组测序对在12个月内恢复精子发生的患者(24%,20/83)与未恢复精子发生的患者进行研究,显示细胞周期相关调控基因在两组患者间存在表达差异,或可将其作为NOA合并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成功与否的预测因素[55]。精索静脉结扎术后精子参数改善的时间为3~12个月,且在术后进行显微睾丸取精更有可能检出精子[56]。对于无精子症患者精索静脉曲张术后出现精子,也可选择精子冷冻保存以备生育需求[57]。2.隐睾相关的无精子症:隐睾是最常见的男性生殖器先天性畸形,出生婴儿发病率为2%~5%,在3月龄时,发病率自然降低至1%~2%[8]。隐睾患儿一般无自觉症状,多为家长给患儿洗澡时偶然发现。单侧隐睾对患者生育力影响较小,但双侧隐睾患者生育力显著下降[58]。睾丸活检研究显示1岁是隐睾睾丸生精细胞丢失最关键的节点[59]。2016年欧洲泌尿学会隐睾诊疗指南推荐6~12月龄间为最佳手术时机,不宜超过18月龄,以期最大化地保护患儿患侧睾丸的功能,减少对成年后生育功能的损害,并降低睾丸癌变风险[60]。及时矫正双侧隐睾,即使是在成年期进行手术,也可能使先前无精子症男性产生精子[7]。3. 腮腺炎性睾丸炎相关的无精子症:腮腺炎病毒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睾丸间质后,可透过生精小管基膜,损伤生精上皮,引起睾丸生精上皮炎性病变,导致睾丸生精功能发生不可逆性损害。腮腺炎性睾丸炎是青春期后期男性流行性腮腺炎引起的最常见并发症,在发生流行性腮腺炎3~4 d后出现睾丸肿大,阴囊皮肤呈红色或红斑及水肿,可表现为血清FSH水平增高,有时LH水平也会增高,而睾酮水平往往正常。文献报道有60%~70%患者累及单侧睾丸,10%~30%患者累及双侧睾丸,30%~50%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睾丸萎缩[61]。累及单侧睾丸的患者中12%出现无精子症,累及双侧睾丸患者中60%出现无精子症[62]。治疗以抗病毒和消肿镇痛等处理为主。由腮腺炎性睾丸炎所致无精子症可采用外科取精治疗。4.放化疗相关的无精子症:用于治疗肿瘤疾病的放、化疗常会导致男性暂时甚至不可逆的性腺损伤。化疗药物的种类、数量、剂量、用药持续时间及治疗前患者的生育状态决定了生精功能损伤程度。不育和致畸是化疗药物的常见远期毒副作用,烷化剂如环磷酰胺、苯丁酸氮芥、盐酸甲基苄肼和白消安等,以及铂类如顺铂和卡铂等均为明确的性腺毒性药物,可导致无精子症,还可显著降低睾酮水平[63]。此外,抗代谢类药、长春碱类和拓扑异构酶类抑制剂也被证实与睾丸组织损伤有关[64]。放射治疗的性腺毒性更为严重,放射线可通过直接损伤睾丸精原细胞、支持细胞和间质细胞,从而阻碍精子发生[65-66]。分化的精原细胞对辐射非常敏感,单次低至0.1 Gy的辐射剂量即可导致短期内生精停滞,0.65 Gy的辐射剂量可引起无精子症,1.2 Gy的单次辐射剂量可导致永久性无精子症[64]。因此,任何剂量的睾丸放疗都应被认为可能增加生精能力受损的风险[67]。通常在放疗后6个月时精子数量最低,生精能力恢复时间与接受放疗的总剂量相关[68]。在接受<1 Gy、2~3 Gy和4~6 Gy治疗的患者中,出现无精子症的持续时间分别为9~18个月、30个月和5年。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应该鼓励其在开始放、化疗之前在人类精子库保存精子,或者在化疗结束后至少2年进行精液检查,如为无精子症,可进行TESE或micro-TESE[6],临床上优先推荐micro-TESE[46]。5.睾丸肿瘤相关的无精子症:睾丸生殖细胞肿瘤(germ cell tumors,GCTs)占男性全部恶性肿瘤的1%~2%,根据不同来源可分为精原细胞瘤、畸胎瘤、胚胎瘤和绒毛膜癌。致病危险因素有隐睾、既往睾丸肿瘤病史、睾丸肿瘤家族史、生精小管内生殖细胞瘤、睾丸发育不良综合征等。近2/3的GCTs患者精液参数呈现异常。临床Ⅰ期精原细胞瘤可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手术,辅以放、化疗,可使超过90%的患者获得治愈;Ⅱ、Ⅲ期GCTs,除根治性睾丸切除手术外,还应进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伴有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或远处转移者,以顺铂为基础的化疗可治愈大部分广泛转移的GCTs患者[4]。保留神经的RPLND可避免交感神经损伤和射精功能障碍。放疗辐射会损害睾丸精子发生。接受睾丸切除和化疗的患者发生长期无精子症的风险增加[69-70],对于有生育意愿的患者,在接受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前/术中或睾丸病变活检时建议冷冻保存精子或睾丸组织[71]。6.内分泌因素相关的无精子症:一些先天性和后天性因素如促性腺激素分泌不足、肾上腺生殖综合征、高泌乳素血症、LH异常、下丘脑或垂体肿瘤、抑制GnRH分泌的治疗等,由于GnRH分泌缺乏或传递异常,可抑制促性腺激素分泌,进而导致睾丸不同阶段的生精阻滞[8];男性假两性畸形、克氏综合征、Y染色体微缺失、隐睾症、单基因突变等可致睾丸睾酮合成障碍和精子发生异常。此类患者表现为无精子症的同时,常伴有第二性征发育明显延迟[3]。血清FSH、LH、泌乳素、睾酮和抑制素B水平可以帮助评估睾丸功能。其中,FSH和抑制素B水平分别与生精功能呈负相关和正相关[8],抑制素B是精子发生的血清标志物,对评估精子发生,检测抑制素B比检测FSH水平更可靠,且联合检测FSH和抑制素B较单项检测对睾丸生精功能的评估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由内分泌因素引起的无精子症一般可用内分泌激素治疗(如hCG、hMG等)。高泌乳素血症可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卡麦角林治疗,一些患者需行头颅MRI排除泌乳素腺瘤可能;由下丘脑或垂体肿瘤引起的无精子症,可通过对原发病灶的处理而获改善;存在嗅觉异常,或是行GnRH激发试验后FSH、LH水平上升明显者,考虑下丘脑功能异常、垂体功能正常,在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可采用GnRH泵或hCG+hMG治疗[3]。7.遗传学因素相关的无精子症:无精子症的遗传学病因包括染色体异常、Y染色体微缺失、基因突变以及表观遗传修饰等。染色体异常包括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结构异常包括易位、倒位、重复和缺失等类型,其中平衡的染色体结构异常,如相互易位、罗氏易位和倒位,可以引起NOA或严重少精子症[72]。染色体数目异常常见的核型类型有47, XXY及其嵌合体(Klinefelter综合征),可表现为无精子症[73]。染色体异常导致的NOA,部分患者可通过睾丸显微取精术获得精子,结合ART获得遗传学子代。AZF各亚区包含的位点在男性生殖细胞发育的不同时期起着不同的作用,缺失区域与精子异常的表型有一定的联系。AZFa区缺失病理表现为唯支持细胞综合征;AZFb区缺失病理表现为精子发生停滞。AZFa区、AZFb区的完全缺失,手术获精概率极低[74],一般建议供精助孕或者领养。AZFc区缺失则有多种表现,睾丸显微取精术SRR为50%~67%[48,75-76]。CFTR基因突变引起的CBAVD以及PKD1基因突变引起的ADPKD可导致OA,参见“无精子症的遗传学咨询”。此外,精子的发生和成熟涉及基因较多,如与精原细胞复制与分化相关的NANOS1、SOHLH1,联会复合体形成相关的SYCE1、SYCP2、SYCP3、TEX11、MEIOB,同源重组修复相关的TEX15、FANCM,细胞间桥形成相关的TEX14等,以上基因变异均可造成精子发生障碍[77],但这些基因型比例低,相关研究样本较少。对于其他原因不能解释的特发性NOA,可以选择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病因,指导后续治疗。精子发生过程中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直接影响精子质量及受精后胚胎的发育,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因素。此外,无精子症与射精功能障碍的鉴别与处理呢?无精子症需要与不射精症或逆行射精相鉴别。不射精症与逆行射精,均可表现为无精液射出,前者无xinggaochao,后者有xgc且尿液离心可检出精子。射精功能障碍诊断主要依靠仔细询问病史。不射精症多为功能性,如性知识缺乏,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多采用心理和行为治疗;另有约10%的不射精症归因于器质性因素,如脊髓/外周神经疾病或损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等因素,以及长期应用抗高血压药、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药源性因素[7],针对这些病因可采用拟交感神经药物以及振动刺激、电刺激取精等诱导射精治疗[8]。逆行射精病因复杂,包括解剖结构异常、神经源性和药源性因素,如糖尿病并发症、前列腺或膀胱颈切除术、应用α受体拮抗剂等情况[7]。逆行射精可采用拟交感神经药物,诱导逆行射精转化为顺行射精,如果上述方法不成功,可以使用射精后的尿液标本提取精子或手术取精[78]。
夏烨 2021-08-03阅读量1.8万
病请描述:专家简介:史国栋,现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脊柱外科分管行政及医疗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学位。长期从事脊柱外科临床工作,在颈腰椎退变、畸形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颈腰椎手术的微创治疗领域有很深的造诣。近年来,随着现代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大,以及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腰椎间盘等突出脊柱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愈来愈年轻化的趋势。青少年由于日常运动量大,腰椎受力多,容易导致纤维环撕裂,此外,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会进一步导致腰部受力,导致椎间盘突出,或者因长时间不正确的坐姿和缺乏运动引起椎间盘突出的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下腰痛和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好发年龄在20~50岁;男女发病比例约为(4~6):1,患者多有长期弯腰劳动或坐位学习工作的经历,好发人群为儿童、青少年,从事诸如投掷、跳高、跳远等运动的运动员由于活动量大,且所从事活动本身也易于引起本病。1.青少年为何会患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e herniation)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栋,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窦椎神经和神经根引起的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变。在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那么,为何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何频频侵袭青年少年呢?分析常见原因:(1)青少年作为特殊群体,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方面还未发育成熟;(2)青少年儿童学习负担加重、课时增多,学习的长期久坐,汽车的普及,各种电子产品及网络游戏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他们久坐及不良坐姿的机会;部分学校统一标准的课桌椅并不适合于学生个体情况,这也会间接的引起不良坐姿;(3)外伤,青少年日常运动量大,腰椎受力多,运动过度或剧烈运动时,外力作用于下腰部,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发生腰椎间盘突出;(4)遗传因素:研究显示13%-57%的青少年患者直系亲属有相关的腰部问题,患有脊柱先天畸形及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的青少年儿童,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概率高于其他人。2.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有哪些?(1)早期症状患者早期可表现为站立或步行等直立t位时,出现腰痛和坐骨神经痛。(2)典型症状①腰痛是大多数患者所具有的症状,常为首发症状,多数患者先有反复的腰痛,此后出现腿痛。部分患者腰痛与腿痛同时出现 也有部分患者只有腿痛而无腰痛。②坐骨神经痛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腰4-腰5及腰5~骶1间隙,疼痛多为逐渐发生,具有放射性,疼痛由臀部沿大腿后方向小腿及足背部放射。③下肢麻木当腰椎间盘突出刺激了本体感觉和触觉纤维,引起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按照神经支配区域分布。④下肢肌力下降(乏力)腰椎间盘突出使神经根受损,导致其所支配肌肉出现程度不同的麻痹征。轻者肌力减弱,重者肌肉失去功能。⑤马尾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 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鞍区感觉异常,急性发病时作为急症手术的指征。⑥间歇性跛行是腰椎管狭窄的特异性表现,具体表现为患者行走时,随着距离增多出现腰背痛或患侧下肢放射痛或麻木加重,蹲着或坐着休息症状可以减轻,再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又出现。3.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治疗呢?该病治疗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尤其对于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青少年患者首选非手术治疗(包括生活管理、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考虑进行脊柱微创技术治疗,尤其是经皮脊柱内镜治疗。而对于部分病情严重,无微创技术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可以考虑开放手术治疗。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病程较短的患者,休息后症状可以自行缓解的患者,由于全身疾病或有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行手术者,不同意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具体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用药不存在绝对的最好、最快、最有效,除常用非处方药外,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①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脊柱退变性神经根疼痛多数情况下以炎性疼痛为主,在无禁忌证情况下,首先考虑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②肌肉松弛药: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氯挫沙宗、氟毗汀、替扎尼定等。③脱水剂:考虑存在神经水肿时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④糖皮质激素:无禁忌证时,可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性疼痛等。(2)手术治疗采用手术方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如下:①腰腿痛症状严重,反复发作,经三个月以上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病情逐渐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者;②有明显的神经受累表现者,如神经支配区肌力下降,足下垂等;③有马尾神经综合征,括约肌功能障碍者 (大小便功能障碍如失禁等),应按急诊进行手术。4.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哪些措施来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生和进展呢?(1)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过度劳累。(2)饮食应合理安排饮食,注意少食多餐;多吃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及一些含钙量高的食物,如牛奶,奶制品,虾皮、海带、芝麻酱、豆制品等,,保持标准体重,避免青少年超重或肥胖。体重超标引起椎间盘载荷增加,腰部所承受的压力远大于其椎间盘的最大负荷,椎间盘的发育也远远跟不上上身重力的增加,这样很容易发生椎间盘退变。(3)站或坐姿势要正确脊柱不正,会造成腰椎间盘受力不均匀,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隐伏根源。正确的姿势应该“站如松,坐如钟”,胸部挺起,腰部平直。尤其对于青少年,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久坐后,适当进行原地活动或腰背部活动,可以解除颈部及腰背肌肉疲劳。(4)运动青少年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可进行户外运动,如平板支撑、跑步、游泳等,但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运动。且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在剧烈运动前,充分的热身非常重要。(5)身心训练可促进患者肌力、柔韧性及平衡能力的改善。常见的身心训练方法包括:①瑜伽:瑜伽训练包含特殊t位训练、呼吸技术以及精神集中训练。可缓解腰痛和改善腰部功能。②普拉提:普拉提技术侧重于核心的稳定训练。普拉提对疼痛的缓解要优于无治疗及最小量运动。③太极:太极主要包括缓慢动作、呼吸技术及冥想。接受太极训练的患者疼痛的缓解和功能的改善要优于常规治疗患者。5.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如锻炼时压腿弯腰的幅度不要太大,否则不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此外,青少年群体应在学校或家庭的指导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运动,端正坐姿、站姿等,对于该病的预防有一定意义。
史国栋 2021-06-25阅读量1.0万
病请描述:不是所有的眩晕都能用同样的药物治疗,具体用什么药要看引起眩晕的病因是什么来决定。引起眩晕的疾病主要有四大类:耳源性眩晕,中枢性眩晕,心理性或精神性眩晕,原因尚不明确的眩晕。 1.大部分的眩晕与耳部疾病有关,耳朵有两个功能,一个是我们很熟悉的听声音,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维持我们身体平衡及运动过程中视觉的稳定。当内耳一些与平衡功能有关的结构发生疾病或功能障碍时就会出现视物旋转,头晕,走路不稳感等症状。可以引起眩晕的耳部疾病包括: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双侧前庭功能减退等。2.中枢性眩晕常见的有前庭性偏头痛,此外还有脑干或小脑部位的卒中、占位性病变或其他病变等。3.心理性或精神性眩晕与惊恐、焦虑、抑郁等情绪与疾病有关。4.除了上述三类病因外,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眩晕找不到明确病因,或者是目前医学上研究尚不充分。
汪毅 2021-03-23阅读量1.1万
病请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通常是由于暴露于有毒颗粒或气体引起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所导致、以持续呼吸症状和气流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常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异质性疾病。 慢阻肺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给患者和社会带来较大的经济与社会负担,慢阻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公众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王辰院士领衔的大规模人群研究“中国成人肺部健康研究”发现,我国20岁及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为8.6%,40岁以上则达13.7%,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已超过27%,据此估算我国慢阻肺总患病人数为9990万(即约1亿人),慢阻肺已构成我国重大疾病负担。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慢阻肺位列2017年中国人群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的第4名,位列2017年中国人群死亡原因的第3名,病死率高达68/10万人,慢阻肺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疾病。围绕慢阻肺领域内的一系列问题,慢阻肺全球创议(GlobalInitiativeforChronicObstructiveLungDisease,GOLD)组织世界范围的慢阻肺领域专家,逐年度更新慢阻肺领域的研究进展,为慢阻肺的诊断、评估、治疗提供一系列指导性文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性反应增强有关,同时也伴随着显著的肺外效应,这些伴随疾病,被称为慢阻肺合并症。研究资料显示,几乎所有患者都至少患有一种合并症,而超过50%的患者患有4种以上合并症。慢阻肺最常见的合并症是心血管疾病(CVD)、代谢综合征(MS)、骨质疏松、骨骼肌功能障碍等。慢阻肺与这些合并症之间存在共同的风险因素,如吸烟、社会经济状况、肺功能低下和职业接触、衰老等。研究表明,慢阻肺与某些合并症之间存在独特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简单地合并存在。这些合并症的存在可能影响慢阻肺的结局,导致疾病快速进展,反复出现急性加重,增加病死率,也可能影响慢阻肺治疗过程中的用药决策。因此,慢阻肺及其合并症的关联机制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问题。 下面让慢阻肺患者了解一下骨质疏松这个合并症。 慢阻肺是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首要病因。慢阻肺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各项研究不尽一致,为8.7%~69%,平均35.1%。慢阻肺患者骨密度减低、骨小梁疏松、骨皮质宽度减低,均可导致骨脆性增加和骨折的发生。在吸烟者中,肺气肿是骨密度减低的独立预测因素,骨组织连接密度与吸烟(包年数)呈负相关,提示肺气肿与骨质疏松症之间可能存在机制上的关联。 目前研究表明全身炎症反应是慢阻肺合并骨质疏松的重要机制。烟草烟雾导致上皮细胞损伤后,局部炎症反应激活,除了基本的先天免疫过程外,后续的慢性炎症反应还涉及Th1、Th2、Th17系统的激活和肺内干细胞的持续激活。这种局部炎症过程的“溢出”可能是各种系统性炎症变化和并发症(包括骨质疏松症)的始动因素。Evelyn等采用调节性脂质磷酸酶SH2结构域的肌醇5磷酸酶-1(SHIP-1)缺陷型小鼠建立自发性发展为明显的炎症性肺病的动物模型,其特征类似人类慢阻肺表现,伴有明显的气道和全身炎症、小气道纤维化及肺气肿表现。研究发现SHIP-1小鼠除了中性粒细胞,1L-6升高的全身炎症表现外,还出现了骨质减少的合并症。另一组同时敲除料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SHIP-1的小鼠,不但肺内炎症和全身炎症较轻,骨质疏松也明显改善。研究结果一方面说明中性粒细胞在慢阻肺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说明慢阻肺炎症与骨质疏松之间确实存在机制上的关联。临床研究也发现,骨密度较低的慢阻肺患者血中CRP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和IL-6)水平较高,这三种细胞因子在体内外都是破骨细胞诱导分子,一直被认为与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有关。孙永昌等的研究显示,与骨密度正常患者相比,骨密度较低的COPD患者血清骨质疏松相关蛋白RANK配体水平较高,RANK配体/骨保护素的比例也更高。表达RANKL的中性粒细胞及RANKL阳性CDAT细胞和RANKL-和1L-17双阳性CD4 T细胞在男性慢阻肺患者中增加并且与BMD和肺功能相关。这些结果都提示全身性炎症在COPD相关性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免疫机制在骨质疏松发生中的作用是近年来关注的热点。Th17细胞产生的白介素17(IL-17)在慢阻肺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IL-17也是影响破骨细胞的重要细胞因子。孙永昌等观察了长期烟草烟雾(CS)暴露的野生型和IL-17A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IL-17A小鼠的骨质流失和肺气肿较少;与CS暴露的野生型小鼠相比,CS暴露的IL-17A小鼠TRAP+破骨细胞数量减少,RANKL表达降低,血中IL-6和IL-1β等炎性细胞因子减少。表明IL-17A参与了CS引起的骨质丢失和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可能是慢阻肺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内在关联机制之一。 长期糖皮质激素(简称激素)治疗是骨质疏松症的常见原因。激素诱导的骨质疏松症(GIO)的发展依赖于每日剂量,曾有研究认为吸入激素(ICS)的使用大大减少了骨折的风险。最近的一项包括16项随机对照试验(RCT)的荟萃分析共纳入17513名受试者和7项观察性研究与69000名受试者,研究结果仍表明ICS与骨折风险弱相关(RCT中OR=1.27,观察性研究中1.21),然而,在一项针对251名慢阻肺男性的研究中,ICS被证明可延缓每年骨密度丢失,最有可能的机制是由于减轻炎症反应的发生。因此,ICS的总体作用似乎取决于其局部抗炎作用的益处与其全身作用引起的骨折风险之间的平衡。 维生素D缺乏在慢阻肺患者中非常普遍,晚期慢阻肺患者维生素D水平更低,可能与阳光照射减少、食欲减退和吸烟有关。有推测维生素D的状态可能会影响慢阻肺发展和恶化。对维生素D浓度低于20ng/ml的慢阻肺患者补充维生素D,发现确实可以使患者获益。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密度下降,骨质疏松的发生。一项纵向研究还发现,在100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中,基线维生素D缺乏会在3年随访期间使骨质疏松症发展的风险增加7.5倍。
王智刚 2021-03-20阅读量9835
病请描述:上期讲到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探索出了一种无痛的微创治疗痔疮的新方法——内镜下内痔套扎治疗术。该方法结合了经典的套扎技术和内镜检查的优势,是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那这个手术有什么优势?术前需要准备什么?术后又有什么注意事项呢?接下来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适应症适用于内痔并脱出和(或)出血等症状,包括II、III度内痔及混合痔的内痔部分。禁忌症有以下情况的患者一定要提前告诉医生哦,经医生评估后再决定是否可以手术,不可盲目手术:1.过敏体质者;2.妊娠或乳期妇女;3.患者合并有全身感染或严重疾病者;4.伴血液系统疾病或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优势:相比于其他传统手术方法,内镜下内痔套扎治疗术具有以下优势:1.内镜可以“一镜多用”。因为不仅仅痔疮容易出血,结直肠其他疾病也容易引起便血,当痔疮合并其他肠道疾病时,容易造成漏诊产生严重危害,所以在治疗痔疮前,可以先用内镜进行结直肠检查,排除结直肠癌、息肉等引起下消化道出血的疾病;同时由于内镜具有放大镜的作用,可以清晰的看到病灶,更加容易分辨病灶,避免误诊漏诊。2.内镜操作更加灵活,定位准确,可以完全去除痔核,使直肠下段回复原来正常的结构,对出血症状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3.手术方法兼顾了内痔形成的2大原理,所以术后疗效显著,有效率可达89%,而且远期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疼痛少。4.术后常规运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减少感染引起的疼痛,做到“术后无痛”,并给予通便等对症处理,提高患者术后舒适性。术后注意事项:1.内镜套扎术后病人会有肛门坠胀感,大家不用担心,这属于正常现象。一般情况下,这种坠胀感会持续几个小时,一般不会超过2天,如果有患者疼的厉害,及时前往内镜中心就诊。2.术后要控制大便,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3.部分患者在术后一周左右的时候又会出现少量便血,大家不用紧张,那是因为套扎环一般在这个时候脱落,形成小溃疡而导致的少量出血,属于正常现象。保持大便通畅、会阴部清洁即可。但是如果没有排便就有出血或者大便时出血量很多,那就不是正常现象了,应该及时前往内镜中心就诊,及时处理,避免产生不良后果。4.许多患者都想知道术后多久可以进食,饮食需要注意什么。小编来告诉你:病人术后一般需要禁食6个小时,什么都不能吃的哦,但必要的时候可以在留观室补液,维持身体营养平衡;术后3天内可以吃一些低渣食物(见表1),避免大便硬结,排便时撕扯伤口;术后2周可进普通饮食,但忌辛辣,尽量避免粗糙饮食等。 专家介绍 钟芸诗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疾病专业委员会早诊早治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上海市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擅长各类消化道疾病的内镜微创治疗。特需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参考资料 [1]关航,刘福建,陆兆炯,贾秋红,廖远庄,杨军雄,邝敏亨,姜志勇,何琦.内镜下负压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02):210-212. [2]FukudaA,KajiyamaT,ArakawaH,KishimotoH,SomedaH,SakaiM,TsunekawaS,ChibaT.Retroflexedendoscopicmultiplebandligationofsymptomaticinternalhemorrhoids.GastrointestEndosc.2004Mar;59(3):380-4.doi:10.1016/s0016-5107(03)02818-9.PMID:14997135. 图片源自网络
钟芸诗 2021-01-23阅读量1.3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