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结节性甲状腺肿 > 病因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因

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因相关内容 更多>

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

病请描述:甲状腺癌: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中招? 【文章出处】本文内容整理自《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25年5月刊发的综述《甲状腺癌病因学研究现状》,由孙海林、武振、崔兆清教授团队撰写,结合最新研究数据与临床经验,全面解析甲状腺癌的致病因素。 【作者介绍】👨⚕️ 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从医30余年,专注甲状腺疾病诊疗。✨ 个人标签:手术与微创消融“双料专家”、科普达人🏆 荣誉墙:中华医学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 线上影响力:全网粉丝超100万,线上咨询超10万人次,用专业与温暖守护大众健康。 【推荐理由】为什么推荐这篇科普?1️⃣ 权威可靠:基于专业医学期刊最新研究,数据扎实。2️⃣ 贴近生活:揭秘甲状腺癌与熬夜、饮食、辐射等日常因素的关联。3️⃣ 实用指南:教你避开健康雷区,从预防到治疗全面覆盖。尤其适合关注自身与家人健康的女性朋友! 大家好,我是费医生。最近在门诊,总有人问我:“医生,我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会不会癌变?”“身边得甲状腺癌的人变多了,到底为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悄悄变多”的疾病——甲状腺癌。 一、甲状腺癌:女性更需警惕的“温柔杀手” 数据显示,甲状腺癌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3位!它早期症状隐蔽,多数人通过体检才发现。但别慌!90%的甲状腺癌(如乳头状癌)生长缓慢、预后良好。早发现、早干预是关键! 二、揪出病因:这些因素你中招了吗? 科学家发现,甲状腺癌是基因、环境、生活习惯“联手作案”的结果。 🔍 基因篇:身体里的“程序bug” “信号通路失控”:某些基因(如BRAF、RAS)像失控的开关,让细胞疯狂生长。 家族风险:若亲属患甲状腺癌,你的风险比普通人高9倍! 小贴士:有家族史建议定期做甲状腺超声+激素检查。 🌍 环境篇:看不见的“致癌推手” 辐射伤害:长期接触CT、X光等电离辐射,风险增加! 空气污染:PM2.5、汽车尾气中的NO₂可能诱发细胞突变。 冷知识:适度晒太阳可能有保护作用,但过量紫外线反而有害! 🥗 生活篇:吃错、睡不好也危险? 碘的“双刃剑”:长期缺碘或过量补碘(如狂吃海带)都可能诱发疾病!✅ 建议:普通人每日碘盐≤5克,孕妇、甲亢患者需遵医嘱。 熬夜党注意:夜间光线会打乱生物钟,增加女性患癌风险! 饮食红黑榜:❌ 少吃:油炸食品、腌腊制品(含亚硝胺)✅ 多吃:深绿色蔬菜、奶制品、深海鱼 🩺 疾病篇:代谢异常暗藏危机 肥胖是帮凶:脂肪细胞分泌的“坏物质”会促进肿瘤生长。 糖尿病、高血压:影响免疫力,女性患者患癌风险更高! 三、预防指南:5件小事护甲状腺 1️⃣ 体检别偷懒:每年一次甲状腺超声,结节患者每6个月复查。2️⃣ 远离辐射源:避免频繁CT检查,必要时穿戴防护铅衣。3️⃣ 吃碘有分寸:普通人每日碘盐一啤酒瓶盖(约6克)足够。4️⃣ 规律作息:晚上11点前睡觉,睡前少刷手机!5️⃣ 管理情绪:压力大时试试深呼吸、瑜伽,焦虑也会扰乱内分泌! 四、费医生暖心总结 甲状腺癌不可怕,但忽视预防代价大!👉 记住: 大多数甲状腺癌进展缓慢,手术或微创消融可有效控制。 健康生活是最好“防癌药”——吃好、睡好、心态好,疾病自然绕道走! 如果你有甲状腺结节、激素异常等问题,欢迎随时留言咨询。科学护甲,我们一起行动! (本文内容由费健主任审核,参考文献详见《中华普通外科杂志》原文)  

费健 2025-05-21阅读量75

甲状腺结节不必坐等穿刺或手术

病请描述:随着影像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大量甲状腺结节被检出并广泛关注,宏观数据告诉我们癌症的实际患病几率非常小,约为1-5%,大多数病变为良性,无症状,无需治疗。但作为患病的个体而言仍是不小的焦虑。 欣慰的是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已具有十分成熟系统的流程,一旦发现甲状腺结节,医生会安排进入系统的评估和处理流程(参考《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第二版)》)。 在评估流程中超声是甲状腺最常用且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大多数结节也是常规超声体检发现,医生会根据结节生长速度、形态、边缘、与甲状腺包膜关系、血运情况、钙化性质等,给出TI RADS分类及相应的诊疗建议(参考《甲状腺结节超声恶性危险分层中国指南》)。有经验的超声科医生诊断结节良恶性的符合率可以达90%以上。 甲状腺功能生化检查是甲状腺结节评估处理流程中的另一重要项目,对甲状腺疾患的鉴别诊断十分有意义。如果TSH降低,根据临床情况,可考虑测定TSH受体抗体以确定甲亢的病因;如果临床和超声怀疑存在与甲状腺炎相关的甲状腺毒症,则可参考TPOAb;如果临床或超声怀疑为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且TPOAb阴性的患者,可参考Tg抗体;在缺碘地区(目前已经极少了),具有结节性甲状腺肿伴TSH正常的患者,还可采用甲状腺核素扫描。 临床上,大部分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引起明显症状或需要特殊治疗。少数生长迅速、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或伴随症状(如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的结节(主要是TI RADS 4类以上)需要密切随访,监测其进一步变化以便采取进一步措施(主要指手术切除)。那么在随访的间隙,我们是不是能做点什么呢? 尝试中医药治疗或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TI RADS 4a类甲状腺结节病例,供大家参考。 女性,31岁,既往结核病史,已接受规范抗痨治疗。2023年9月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超声见甲状腺左叶下极2.3×1.8mm低回声区,边界尚清,形态欠规则,周边似见点状强回声,CDFI未见明显彩色血流。超声诊断:甲状腺左叶下极实性结节(TI-RADS:4a类,建议密切随访);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可能;左侧锁骨上淋巴结稍肿大,结合病史,考虑结核可能。 患者平素疲劳乏力,口干偶有口苦,心烦、失眠、多梦,月经量少色暗,舌质红偏暗、舌苔薄黄腻,脉弦。 中医诊断:甲状腺结节-痰瘀阻滞 中医治疗:清热化痰活血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川楝子9g 连翘6g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陈皮9g 僵蚕6g 鸡内金6g当归9g 白芍9g 茯苓9g 白术9g 太子参9g 泽泻9g 益母草15g 猫爪草9g 紫花地丁9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3月余,患者自诉日常精神状态,月经状况明显改善,2024年1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左叶下极结节消失。 下面是一个中医药消除甲状腺恶性肿瘤术后合并TI RADS 3类结节的病例: 女性,51岁,2023年4月确诊左侧甲状腺癌并接受根治术,但右叶仍在存在多发甲状腺结节。2023年10月来我处就诊,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所见:右叶见数个低回声团块,最大6×4mm,CDFI见点状彩色血流。甲状腺内部回声增粗不均匀,甲状腺内部血流较丰富。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结节(TI-RADS 3类)-考虑良性病变,甲状腺右叶弥漫性病变,双侧颈部见淋巴结。  患者平素乏力明显,多汗、盗汗,口干口苦,大便干结,入睡难、多梦、早醒。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数。 中医诊断:甲状腺癌术后、甲状腺结节–气阴两虚 中医治疗:益气滋阴清热散结 方药:夏枯草9g 牡蛎15g 半夏6g 浙贝母6g 海藻9g 鸡内金6g 黄柏6g 知母6g 生地9g 山茱萸9g 地骨皮9g 柴胡9g 黄芩9g 太子参30g 熟大黄6g 龙骨15g 牡蛎15g 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加减药物,服药6月余,患者睡眠、大便以及乏力、多汗等症状得到明显改善,2024年5月复查甲状腺及颈部超声提示甲状腺右叶结节消失。 结合上述病例,总结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一些优势,可以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调节整体,治疗局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全身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因此在治疗上也是着眼于整体,而不是局限于结节本身。 强调共性,突出个性:中医要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常见的分型有肝郁气滞、气滞血瘀、痰湿阻滞、阴虚火旺、气阴两虚等,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方药,针对性强。 缓解症状,预防复发:中医药不仅可以帮助缩小或消除结节、减轻结节症状,还可以缓解伴随的其他症状,如疲劳、情绪波动、睡眠障碍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注重治病求本,通过调理身体内环境,改善体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复发。 因此,甲状腺结节,合并有躯体症状的患者,中医药是不错的选择!

向军 2024-06-21阅读量1924

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病请描述: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近年来统计的中国十大高发癌症,其中就有甲状腺癌。甲状腺癌不仅越来越多发,且呈一个逐渐年轻化的状态,我们就遇到过14岁的小姑娘得了甲状腺癌了。那么很多人就会问到,甲状腺癌如此高发,我们需要怎么预防呢?今天费医生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如何预防甲状腺癌。 得甲状腺癌的原因有很多,跟平时工作劳累、生活不规律、心理压力过大、周围环境甚至遗传因素都有关系的,那如果我们想要预防,那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很多甲状腺病患者都有紧张焦虑、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保持一个良好乐观的心态,会降低得病的风险。 2、保持健康的生活:尽量做到不熬夜、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戒烟戒酒、适量运动等,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3、尽可能远离辐射:频繁接受CT、X光等辐射是甲状腺癌的明确病因,会增加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我们应尽量避免头颈部的X线照射。 4、健康饮食,注意碘摄入: 长期吃碘不利于甲状腺的健康,碘缺乏或碘摄入过多都会对甲状腺造成影响,因此,服用碘一定要适量。 5、发现甲状腺结节一定要积极、正规地复查和治疗,才能防止癌的病变。 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就可以很多程度上让甲状腺癌远离你,你学会了吗?

费健 2024-03-27阅读量1694

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

病请描述:子宫肌瘤和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常常合而为病,临床上对于二者合病的相关机制及治疗的研究不在少数,多认为与雌、孕激素的失调及催乳素、细胞免疫等因素相关,而对于同时合并甲状腺结节或慢性胆囊炎的研究尚不多见。甲状腺结节临床多无明显症状,患者多是从体检或例行检查中发现,部分患者临床可以引起气管、食管压迫症状。其病因较为复杂,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主要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碘摄入量及接触放射线等有关。慢性胆囊炎是胆囊持续、反复发作的炎症过程,其发病与结石、感染、饮食等多因素相关,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临床上患者多辗转各个科室,甚至有部分合并四病的患者对上述四个病症均采取手术治疗,但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复发,心理及经济负担较重,本课题对于缓解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子宫肌瘤、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慢性胆囊炎分属于中医学中“瘾瘕”、“瘿瘤”、“乳癖”、“胁痛”的范畴。中医学强调人体自身的整体性,运用整体思维即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的研究思路对疾病进行辨证,根据辨证得出的结果进行论治。在临证中发现前来就诊的患者以肝郁气滞型最为多见,且在问诊时发现多数女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其余三病的就诊及治疗史,故以“肝郁”为主线,对合并有上述不同疾病的患者采用中医整体观的辨证思想,异病同治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中医学角度论述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联系 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四病虽分属不同部位,不同机制的疾病,但从中医学发病角度来讲其基本的病因病机具有一致性。古文中对女性的生理特点有“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描述,女子的经、孕、产、乳皆离不开阴血的化生及濡养,阴血不足,阳易偏盛,导致气血失衡,百病乃生。女子多心思细腻,易受情志的影响,《万氏妇人科》中就记载女子性易冲动,情绪异常波动,善妒易怒,易伤肝气,影响肝的疏泄,故常说“女子多郁”。而“诸郁皆不离肝”,故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皆以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为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于疾病过程中既是病理产物,又反为病因。 2、从肝论治“四联征”的依据 2.1以中医学整体观念作指导思想,异病同治为基本原则 整体观念及异病同治是中医学研究人体、认识疾病及治疗的指导思想及诊治方法,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整体观念是将自然、社会进行总体的直接查验、并在中国古代哲学的指导下,向更为理性的层次去认识,将其与人的生命活动密切联系,所形成的“天人一体”的观念。人体是一个内外统一的整体,可通过观察人体外在的生理病理现象,即“视其外应”,推知体内脏腑组织的变化,“以知其内脏”,反之,当脏腑发生病变,可通过形体与官窍反映于外。各脏腑之间又存在结构和机能上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相互统一的关系。五脏六腑、形体官窍都有其独特的功能,成为其独立的器官,以经络为联系通道内系脏腑组织,故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不仅仅是各脏腑自我生理功能的发挥,还需要各脏腑间相互的作用,才能协调平衡。其在结构上、功能上、病理上互为影响。如肝的生理功能发生异常时,不仅表现为肝自身出现的病变反应,可通过传变表现为乘脾,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饮食及水液代谢异常的表现;又可以影响肺的功能,肝肺具有气机升泄及肃降的关系,肝气从左升,肺气从右肃降,二者功能异常,影响气机的运行;继之心神或心血的运行亦受影响。在分析疾病病机时,不可拘泥于一脏,需考虑本脏及他脏相互的影响。异病同治,其实质是随证而治,在不同疾病中由于发病过程中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病因、病位及邪正关系,即表现出相同或相似的证,则治法就可相同。对于本课题中的“四联征”,“肝郁”是其共性病机,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常,一方面可以导致情志及气机抑郁不畅,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一方面气有一息之不行,则血有一息之不行,血行不畅,必然导致血瘀。肝气郁而不达,犯脾克胃,影响脾胃之纳运功能,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生,聚湿成饮,饮停成痰,日久亦可影响及肾,导致肾的功能受损,也可影响心神而见烦躁不安或抑郁不乐,或肝郁日久化火,心肝火旺,而煎熬津液。如此,一脏有病,累及它脏,形成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的积聚,停留于局部引起相应部位的病变。局部病变常可反映整个机体的病理状态,从整体出发,辨析局部与整体病变的内在联系,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结合实际具体情况,异病同治,实施有效的治疗。 本文选自:申蕾等,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 原文链接地址:从肝探讨子宫肌瘤与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慢性胆囊炎的相关性-中国知网(cnki.net)

赵刚 2024-02-27阅读量2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