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请描述: 有的人担心穿刺会让结节里的坏东西“跑” 得到处都是,有的人觉得没什么不舒服就不用检查,还有人甚至怀疑穿刺只是医院为了赚钱的手段。可现实很残酷,好多患者因为一直拖着、拒绝穿刺检查,结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只能后悔不已。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哪 5 类人要做甲状腺结节穿刺? 1 结节大于1cm 且超声提示怀疑恶性 可别小瞧这1cm,在判断甲状腺结节要不要穿刺这件事上,它很重要。国际上有个通行的标准,就是结节直径超过 1cm,而且超声检查发现有可疑恶性的表现时,就得考虑做穿刺活检了。那超声下哪些表现提示可能是恶性的呢? 实性低回声且边界模糊 正常的甲状腺组织在超声图像里,回声是有特点的,边界也很清楚。要是结节显示是实性低回声,边界还模模糊糊的,那就不太妙了。这说明结节的结构和正常组织差别很大,恶性的可能性就增加了。 形态不规则 一般良性的结节形状比较圆润,而恶性结节就没这么规整,形状歪歪扭扭的,这反映出结节生长没有规律。 纵横比>1 简单来说,这类结节像是“竖着长” 的,和良性结节大多横着长不一样。这种生长方式暗示它可能更具攻击 微钙化 结节内存在微钙化尤其是那种像小点点一样的钙化,在超声下能看得很清楚。微钙化的出现,往往和癌细胞的一些特殊活动有关,是甲状腺癌在超声上的一个重要表现。 2 结节小于1cm 但伴有淋巴结异常 别以为结节小就万事大吉了,要是检查发现脖子上的淋巴结肿大,而且淋巴结的内部结构乱糟糟的,皮髓质分不清楚,淋巴门结构也没了,血流情况也不正常,那就要特别小心恶性的可能了。 就拿甲状腺乳头状癌来说,很多患者在早期,结节都在1cm 以内,可癌细胞已经悄悄地往淋巴结跑了。这种情况下,穿刺检查就非常必要,能帮医生早点弄清楚病情,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 3 有家族史且为多发结节 要是家里有人得过甲状腺癌,那自己患甲状腺癌的风险就会高很多。 对于有多发性甲状腺结节的人来说,如果再加上家族里有甲状腺癌病史,那可千万不能大意。特别是家里有人得过甲状腺髓样癌、乳头状癌、滤泡癌等,建议定期去医院检查。 一旦发现可疑的结节,建议做穿刺,确定结节是好是坏。家族遗传因素让这些人更容易被甲状腺癌盯上,所以早点发现、早点干预特别重要。 4 结节短期内迅速长大或出现压迫症状 甲状腺结节一般长得比较慢,如果短时间内突然变大,那可一定要重视起来。出现下面这些症状时,更要提高警惕: 结节在几个月内迅速变大这种快速变化可能意味着结节内部发生了不好的事情,比如癌细胞在快速生长。 吞咽困难、嗓子发紧这有可能是结节变大,压到食管了,影响了正常的吞咽。 声音变得粗粝、嘶哑这可能是结节压到了喉返神经,导致声带活动不正常,声音就变了。 颈部产生疼痛感疼痛可能是结节在侵犯周围组织,或者结节里面出血了。 这些症状可能说明结节不太“老实”,有侵袭性,这时候做穿刺活检,排除恶性的可能。早点检查,就能在病情还比较轻的时候进行治疗,避免病情变得严重。
俞一飞 2025-06-24阅读量87
病请描述: 黄褐斑作为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夏季因紫外线增强、高温潮湿等因素易加重。其形成与黑色素代谢异常、内分泌失调及皮肤屏障受损密切相关。本文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系统总结夏季黄褐斑的应对策略,帮助患者从根源改善问题。 一、防晒:阻断紫外线刺激,预防色素沉积 紫外线是黄褐斑加重的首要诱因,夏季防晒需做到“全方位防护”: 1. 物理遮挡:选择宽檐帽、防晒口罩及UPF50+的防晒衣,减少皮肤直接暴露。 2. 化学防晒:使用广谱防晒霜(SPF≥30,PA+++以上),重点涂抹颧骨、额头等易长斑区域,并每2小时补涂一次。 3. 避免光敏环境: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紫外线最强,尽量减少外出;室内需注意电子屏幕蓝光防护。 二、保湿修复:维护皮肤屏障,减少水分流失 夏季高温易导致皮肤缺水,屏障功能下降会加剧色素沉着: 1. 温和清洁:避免使用皂基洁面产品,选择含氨基酸的洁面乳,减少过度清洁对皮肤的刺激。 2. 强化保湿:使用含透明质酸、神经酰胺的护肤品,搭配每周2-3次补水面膜,维持皮肤水润。 3. 抗氧化防护:含维生素C、葡萄籽提取物的护肤品可抑制黑色素生成,协同防晒效果。 三、内调:平衡气血与脏腑功能,从根源改善 中医认为黄褐斑与“气血瘀滞”“肝郁脾虚”相关,需内外兼治: 1. 疏肝解郁:压力大、情绪焦虑者易肝气郁结,可服用逍遥丸或饮用玫瑰花茶,调节气机。 2. 健脾祛湿:夏季贪凉易伤脾胃,多食山药、茯苓粥,避免冷饮,促进气血生化。 3. 滋阴补肾:肾阴不足者常伴皮肤干燥,建议食用黑芝麻、枸杞,或遵医嘱服用六味地黄丸。 四、医学干预:精准治疗,加速色斑淡化 对于顽固性黄褐斑,需结合医学手段综合治疗: 1. 外用药物:氢醌乳膏、壬二酸等可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色素生成,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激光与光子嫩肤:温和的激光(如1064nm波长)可分解黑色素颗粒,光子嫩肤则能改善皮肤质地。 3. 中医辅助:针灸、艾灸(如神阙穴、涌泉穴)可通经活络,促进气血循环。 五、生活习惯调整:细节决定成败 1. 饮食调理:多摄入富含维生素C(柑橘、猕猴桃)和抗氧化成分(绿茶、蓝莓)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 2. 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导致内分泌紊乱。 3. 避免光敏物质:慎用含香精、重金属的化妆品,减少服用光敏性药物(如四环素类)。 夏季黄褐斑的管理需多维度协同:防晒是基础,保湿修复是关键,内调脏腑功能为根本,必要时辅以医学治疗。患者应避免盲目使用祛斑产品,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方案。通过科学防护与持续调理,方能实现“由内而外”的肌肤健康。
邓娟 2025-06-17阅读量821
病请描述:停了好久才打开大鹏给我发的他夫人珠珠的病历记录过程,照片过期了一次又一次都不敢点击进去。我的记忆还停留在带他们一起去见尧教授的那天早晨,看到珠珠出了那么多血,尧教授把我和大鹏拉进医生办公室谈话,透过办公室的玻璃我看到珠珠满脸泪水地在门外巴望着我们。 珠珠目前免疫维持16次了,肿瘤控制得很好,体重也上来了,血象也好起来了。雨过天晴,收到的几次病危通知并没有让珠珠离开,末日也没有来。希望珠珠的经历可以鼓励到所有还在治疗期间的姐姐们,加油。 确诊2023年8月1日,当妻子那张宫颈癌诊断书落在我手中时,瞬间将我们原本幸福美满的小家吞噬。平静的生活也被彻底改写,自此我们踏上了这一条布满荆棘的抗癌之路。如今回首这一路走来的艰辛历程,每一个回忆都令我万分感慨! 检查期间,发现肿瘤压迫致使输尿管梗阻,肌酐最高时飙升至616.4,情况危急,我们不得不转院至综合医院,通过肾造瘘手术排出肾积水。后续检查结果出来了,医生满脸凝重,告知我们肿瘤大约4—6cm,并且生长位置很差,已经压迫浸润膀胱与输尿管,确诊是宫颈癌IVA期,生命大概只剩下半年时间。这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得我们头晕目眩。我的妻子才二十多岁……在经历无尽的痛苦和挣扎过后,我知道逃避没有用,于是决定和妻子好好聊聊。我要陪着她,与癌症展开一场艰难的战斗。因妻子身体太过虚弱,深圳的医生制定了特瑞普利单抗+白蛋白紫杉醇+顺铂(d1d8)的方案,先化疗3-4个大疗程后再评估是否可以进行手术或者放疗。然而,第一次化疗后,各种不良反应接踵而至。妻子开始出现反复规律性发烧,最高时接近42度,皮肤出现严重过敏反应,三度骨髓抑制,中度贫血,胃部也因化疗导致不适而无法进食。看着她遭受这般折磨,我的心像被刀绞一样难受。放疗: 2023年8月24日我陪伴妻子来到广州放疗。方案:同步放化疗,顺铂总计160的增敏化疗治疗方案。放疗期间,振奋人心的是,scc指标从23.1大幅降至1.22,妻子的状态也日渐好转。 2023年12月1日,我们完成了放疗任务后。主治告诉我们,肿瘤已经完全消失不见。那一刻,压在我们心头许久的巨石仿佛瞬间落地,医生还叮嘱我们放心回家,之后安心复查就好。复发命运似乎总爱捉弄人。就在我们满心欢喜地为未来筹划的时候,病魔却如鬼魅般再次袭来。又或许,它从未真正离开过,只是在暗处蛰伏,等待着再次将我们拖入黑暗的深渊。2024年3月4日,第一次复查结果宛如晴天霹雳,scc值为3.36,子宫颈肿大,见斑片状软组织影,信号不均匀,范围约23mm×25mm,TIWI呈等信号,T2WI 呈等稍高信号,增强后边缘明显强化,其内可见坏死区;病灶累及阴道穹窿、阴道前壁上1/3、膀胱后壁、右侧盆壁。双侧宫旁脂肪间隙模糊,与直肠分界尚清。看到这个结果我们真的受不了,绝望的阴霾如潮水般将我们淹没。这也太快了,实在是太快了。此后的日子里,我带着妻子在各大医院间不停奔走,来回在网上问诊,每一位教授都有不同的见解,然而,作为复发患者,想找到一位愿意接手我们的主治医生真是难如登天。因为我们是放疗后短期内进展,复发位置还在放疗区域内,所以是没有办法再进行二次放疗的。对于这个位置这个时间复发的,大部分的教授建议进行盆腔廓清术。由于是放疗后,并且肿瘤侵犯膀胱,如果是做手术我们很难保住膀胱,最少也是要进行前盆廓清,必要情况下切除范围更大。也是由于放疗,术后的感染风险、难愈合等等各种风险,这对我们来说,对一个二十几岁的女生来说,实在是太难接受。幸运的是,在群内小伙伴的帮助下了解到尧教授刚刚来到广州,我马上挂好联系尧教授。但第一次门诊因为前往医院的路上出现了大出血,所以紧急前往就近医院进行止血所以错过了门诊时间。因为情况紧急,和学霸商量后,帮我们争取到第二天在查房前早点见到尧教授。早上六点多我们出现在珠江新城,其实还没有到上班时间。尧教授并未产生丝毫不悦,反而牺牲自己的私人时间,极为细致地为我们查看病情,深入剖析病例。第一次手检,尧教授说已经侵犯膀胱,并且手检过程中出血都很严重。此前的病理检查结果显示 cps < 0,理论上我们使用 pd - 1 药物难以奏效,但尧院长在仔细审视原单位病理会诊的取样部位后,对之前的会诊结果提出质疑,果断要求重新取样检测。而重新检测后的结果宛如一道惊喜的曙光TPS~15%,CPS~30。最终尧教授帮我们制定了两套治疗方案让我们选择,手术/化疗,告诉我们大概需要花费的钱和即将要面对的风险。在3月29日,我们选择其中的一套方案并开启了复发后的首次化疗,方案是白蛋白紫杉醇周疗 + bev + pd - 1。时至如今仍不能忘记尧教授每次见我们都一直面带笑容,温柔耐心地听我们描述病情的情景。是尧教授在黑暗中给我们带来希望之光,这是第一次有教授耐心对待我们这种短期复发的患者。或许这就是命不该绝,再或许我们终于等到了您。 重生在尧教授系统专业的治疗之下,妻子的肿标终于在 4 月 22 日复查时成功回落至正常范围。那一瞬间,我们满心欢喜,对未来又多了几分期待。化疗期间实在难过,体重和血象下降的都很快。吃完就吐,吐完哭着吃。小小的人瘦成一把骨头。每天要和“吃喝拉撒”打交道,劝饭成为了我每天最重要的任务。因为长时间吃不下东西,肠道实在虚脱已经没办法接受固体的食物。我们就从婴儿辅食重新开始,像小朋友一样重新学习吃饭。流食-细软-慢慢到固体食物一步步一天天到熬着。从多吃一口做起,从自己多走几步开始。2024年8月1日,我们完成了尧教授制定的治疗计划。此时,复发的肿瘤消失不见,肿瘤标志物全部正常。化疗完的时候我和妻子都哭了,也不知为何。也许是这路走得艰辛,又或许,是因为看到肿瘤消失的那份喜悦。那是黑暗中盼来的曙光,是绝望里生出的希望。无论怎样。我们一定要带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一直走下去,我们要做尧教授的骄傲,不能辜负大家的努力,虽然不幸复发,有这么多人来帮助我们,有这么好的主治我们是幸运的。滚蛋吧肿瘤君!!2024年8月7日,妻子突发严重尿血,血红蛋白骤降至54,才刚从之前治疗的喜悦中缓过神来,便遭遇此劫,我与妻子的内心瞬间崩塌。我们匆忙赶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紧急处理,急诊下了病危告诉我们情况紧急。后经诊断是放疗引发的并发症,希望大家警惕放射性膀胱损伤,梗阻等。张浩教授与司徒杰教授接手了泌尿疾病的治疗工作。治疗时状况频出,张教授多次为我们申请紧急用血,才使情况逐步稳定,历经19天的艰难救治,妻子的状况基本好转,得以出院。 此次并发症的爆发致使妻子数次被下达病危通知,那是生命悬于一线的危急时刻,多次病危。幸得诸位教授全力以赴、不懈救治,才将我的爱人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份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能深深铭记于心底,也让我们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奉献与坚守充满敬意与感恩。此次并发症的爆发致使妻子数次被下达病危通知,那是生命悬于一线的危急时刻,多次病危。幸得诸位教授全力以赴、不懈救治,才将我的爱人从死神手中夺回,这份感激之情难以言表,唯能深深铭记于心底,也让我们对所有医护人员的奉献与坚守充满敬意与感恩。 回顾回首这一年,如开头所说,恍如隔世。起初在第一次治疗的时候,我们对学习癌症相关知识是有些抵触的。那时候,满心都是对疾病的恐惧和对未知的迷茫,似乎逃避了解这些知识,就能逃离癌症带来的噩梦。在复发后的治疗过程中,我们才深刻意识到,只有当自己掌握的知识越来越多,才能在面对复杂多样的治疗方案时。为自己选择出更好的那一条路,每一个医疗术语、每一种治疗手段、每一项检查指标,都像是拼图的碎片,都只能我们自己将它们拼凑起来。 写到这里我泪流满面,非常想向:广州妇儿中心尧良清院长、刘文杰教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张浩教授、司徒杰教授以及我们遇到的所有医护人员表达我们最诚挚的感谢。其实与尧教授在此前素不相识,甚至第一次在住院部的门口看到都不知道是谁。但即使如此,有人为你长胖了一斤而庆祝,为你血红蛋白高了一点点欢呼,为你今天可以走着来门诊就诊高兴。感激不尽,我们要做尧教授的骄傲,不放弃,不辜负。抗癌我们仍在路上,目前k药维持第17次,一切都好。惊喜的好,珍贵的好。敬我们的好日子,敬无瘤,敬活着真好,敬我英雄妻子!故事未完待续~
尧良清 2025-05-15阅读量363
病请描述:慢性胰腺炎:如何科学应对“沉默的腹痛”?瑞金医院专家为你划重点!作者:费健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文章出处:综合《中华胰腺病杂志》最新研究及临床实践整理 作者介绍 大家好,我是费健,一名普外科医生。从医30年,我既拿手术刀,也做微创消融,还喜欢通过线上科普和大家聊聊健康那些事儿。全网粉丝超百万,线上解答过10万+问题,今天想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带大家认识一种容易被忽视的疾病——慢性胰腺炎。 为什么关心慢性胰腺炎? 你可能听过“胰腺癌”,但对“慢性胰腺炎”却陌生。其实,它就像一个“沉默的破坏者”:早期症状隐蔽,但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腹痛反复、糖尿病、营养不良,甚至增加患癌风险!据统计,每10万人中,每年约有7人患病。而女性因激素和免疫特点,某些阶段风险更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如何科学管理它? 慢性胰腺炎:你的身体在“求救” 想象一下,胰腺是身体的“消化工厂”,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当它反复发炎,工厂就会“罢工”——消化功能下降、血糖失控、腹痛难忍。典型信号包括: 上腹部疼痛(饭后加重,可能放射到背部) 脂肪泻(大便油腻、浮在水面) 体重莫名下降 新发糖尿病(尤其伴随腹痛) 治疗策略:从“止痛”到“修复” 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不是“一刀切”,而是多学科协作的“组合拳”。根据《中华胰腺病杂志》最新综述,核心策略可总结为: 1. 疼痛管理:别让腹痛绑架生活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戒酒是底线!酒精和烟草会“火上浇油”。 药物治疗:按“镇痛阶梯”用药,从普通止痛药到阿片类药物(需严格遵医嘱)。 微创介入:若药物无效,可尝试神经阻滞术或内镜取石,50%患者疼痛能暂时缓解。 2. 营养支持:吃对食物就是良药 胰酶替代疗法:每餐补充4万-5万单位脂肪酶,帮助消化(像给工厂“外派员工”)。 重点监测:每年查骨密度、维生素水平(尤其是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 肌肉保卫战:超过一半患者存在“肌肉减少症”,需增加蛋白质摄入+适度抗阻训练。 3. 手术与微创:何时需要“动刀子”? 内镜治疗:适合胰管结石或狭窄,通过支架或碎石疏通“管道”。 外科手术:若反复发作、怀疑癌变,可考虑切除部分胰腺(现在有保留十二指肠的术式,创伤更小)。 终极方案:全胰切除+自体胰岛移植,既能去病灶,又能保留部分控糖功能(但需严格评估)。 4. 心理支持:别忽视“情绪免疫力” 长期腹痛易引发焦虑、抑郁。认知行为疗法(CBT)、正念冥想等心理干预,能帮助患者重建积极心态。 未来希望:这些新疗法值得期待!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更精准的治疗: 抗炎新药:如抑制白介素4/13的药物,从源头减少炎症。 细胞修复:用维生素D类似物“安抚”过度活跃的胰腺星状细胞。 预测模型:通过基因检测和疼痛敏感度测试,提前预判治疗反应。 费主任的贴心建议 早期筛查:若有长期腹痛、消化不良,别硬扛!尽早查超声、CT或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 饮食口诀:低脂、高蛋白、少食多餐,避免油炸和酒精。 定期随访:每半年查血糖、营养指标,每年评估骨密度。 推荐理由 作为外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因忽视小症状而延误治疗的患者。慢性胰腺炎虽棘手,但早发现、科学管理,完全能控制病情!希望这篇科普能成为你的“健康指南针”——医学知识不冰冷,它关乎每一天的生活质量。 健康小互动:你或家人有反复腹痛的经历吗?欢迎留言,我会挑选典型问题详细解答! 本文内容参考:《中华胰腺病杂志》2025年4月综述《慢性胰腺炎的治疗策略》及最新国际指南。关注我,get更多靠谱健康知识,我们下次见!
费健 2025-05-07阅读量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