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库 > 全身 > 多食 > 内容

多食内容

肝癌患者饮食要忌口吗

病请描述:出门诊和病房查房的时候,“我饮食方面有没有什么忌口?”——这是肝癌患者最常问我的一个问题。虽然不是专业的营养学专家,但是我今天从一名肿瘤科医生的角度,谈一谈肝癌患者的饮食的“忌”和“宜”。首先,我们要谈一谈什么是忌口。所谓的忌口,就是我们在生病期间不建议吃的食物。经常有患者和我说,在生病前,喜欢吃鸡,鸽子,羊肉,海鲜,生病后家人一律不准吃,现在就连鸡蛋也吃不上了,说这些统统是“发物”,会加速肿瘤生长。那么,这种讲法真的有科学依据吗? 事实上,肝癌确实容易出现复发,但绝不是因为吃了鸡,海鲜,羊肉,虾蟹这些“发物”所致。所谓“发物”会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没有循证医学依据。实际上,肝癌的复发转移主要由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定期做好肿瘤复查,控制肝癌发病病因(例如,乙肝病毒,戒酒),才能够更好地降低肿瘤复发率。从营养学角度,肿瘤患者比普通人更需要高蛋白饮食,鸡,鸭,牛羊肉,海鲜中丰富的蛋白质能够很好地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以上这些食物,只要没有过敏史,当然可以吃。另外,很多患者由于食欲不佳,胃肠道吸收功能下降,会合并由缺铁性贫血,日常生活中还应该多吃一些牛肉,鸡鸭血,猪肝等含铁较多的食物补充营养。肝癌患者的饮食没有任何忌口吗?——当然不是首先,肝癌患者要忌“酒”。大家虽然都明白喝酒伤肝这个道理,但我国烟酒文化源远流长,工作应酬、朋友聚会、逢年过节,喝酒或送酒礼品必然不少。在生活水平较高的西方国家,肝癌并不是由于肝炎病毒感染引起,而是由酗酒引起。酒的主要成分就是乙醇,乙醇进入人体后,仅有10%从肠胃排出,90%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而代谢所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害作用。乙醛可使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而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进而发展成肝癌。有研究表明,每多饮用10克酒精(大约相当于一杯酒精饮料),患肝癌的风险将会增加约4%。我们临床中就遇到过这样的病例,小肝癌根治手术后十几年随访没复发,就放松了警惕,不再复查,每天晚上喝上一盅,出现了肝区疼痛再来门诊查,已经转为晚期肝癌。所以,广大的病友们,得了肝癌,就得滴酒不沾!怀疑霉变的食物,千万不能吃。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的代谢产物,是目前公认的肝癌致病因素。黄曲霉素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及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在大豆、稻谷、玉米、通心粉、调味品、牛奶、奶制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在中国,非洲等国家,黄曲霉素是肝癌形成过程中主要的致病因素。黄曲霉毒素还会与乙肝病毒感染产生协同作用,增加患肝癌风险。特别对于我国沿海、南方地区的居民来说,一旦发现厨房储存的米面受潮发霉,一定要丢弃,不再食用。粮油食品存放要保持干燥和通风,尽量减少储存时间。避免厨房竹木厨餐具的霉变,特别是竹木制菜板、筷子、筷笼、饭勺等厨餐具都要注意清洗和干燥储存。生冷,辛辣,腌制的食物,难消化的粗纤维食物要少吃。肝癌患者消化功能相对较差,辛辣,生冷,腌制的食物肯定得少吃,尤其要避免进食坚硬、带刺及粗糙的食物,也不宜食用油炸、油腻的食物。很多肝癌患者合并肝硬化,部分患者存在食道胃底静脉曲张,容易诱发消化道出血。饮食不当是引起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最常见诱因。在膳食中,应该以软饭为主,食物在烹调时要切碎、煮软,少食用粗纤维多的蔬菜水果(例如春笋,芹菜、竹笋,甘蔗等)。要注意少食多餐,一次不宜吃得过饱,并注意饮食的温度,因过热食物可引起血管扩张诱发再出血。在进食时宜细嚼慢咽。在吃质地坚硬的水果时,可将其削成薄片或做成果泥再吃,这样既降低了出血风险又兼顾了维生素的摄入。特殊肝癌人群患者,饮食要注意什么呢?肝功能不佳的肝癌患者,需要多补充维生素C和E含量较多的食物,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水果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橄榄油,核桃油,葵花籽油,芝麻油,花生,核桃等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肝硬化合并腹水的患者,应限制钠、水的摄入,具体来说,要少食咸菜,腐乳,腌制品等高盐食物,很多患者口服利尿药物容易引起低钾,建议多食富含钾的食物,如柑橘、橙,香蕉,海带、木耳等;有肝性脑病先兆的患者,应限制动物蛋白的摄入,蛋白质摄入应该以植物蛋白为主, 如黄豆,豆腐干,素鸡,腐竹等豆制品,待病情好转后逐渐恢复动物蛋白的摄入。肝癌的饮食忌和宜,今天就谈到这里。喜欢这篇文章的读者,请给我点个赞,你们的支持是我科普之路前行的动力。

殷欣 2021-02-17阅读量8760

食管狭窄有啥好方法?

病请描述:什么是食管狭窄:食管狭窄包括先天性狭窄及后天性狭窄,前者可能的原因是先天性的食管环和蹼,后天可由食管良恶性肿瘤、炎症,或吞咽腐蚀性物质后造成的瘢痕组织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吞咽时有疼痛感、体重减轻以及进餐后食物反流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食管狭窄的病因可轻可重,因而采取正确的措施解除狭窄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又有哪些好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呢? 治疗: 1.1食管扩张术 食管扩张术是最常用的治疗食管狭窄的手段,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吞咽困难等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食管扩张术的基本原理都是借助外物在食管狭窄处扩张食管。 1探条扩张术:根据狭窄程度,选择合适直径的探条,由小至大逐渐扩张。尤其适用于溃疡性狭窄。 2球囊扩张术:将球囊处于狭窄部位,通过注水或注气使球囊扩张。操作者可观察球囊扩张的全过程,并经透明球囊看见食管壁,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1.2内镜下狭窄切开术 通过内镜下切开纤维组织来达到扩张食管狭窄的目的。这种扩张方式尤其适用于吻合口狭窄这类需要多次扩张才能达到缓解目的的情况。 1.3支架置入术 支架置入术,顾名思义,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将支架置入食管狭窄处,进一步撑开食管狭窄区域。食管狭窄支架置入后饮食方面要注意:一般在放完支架后24小时才能开始喝温水,48小时以后进食牛奶、米汤之类的东西,72小时,可以稍微吃面条或很碎的食物。在放完支架以后,尤其3天内,应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 1.4内镜下药物治疗 临床上应用药物治疗疤痕、纤维狭窄等技术已经成熟,常用激素及化疗类药物。 (1)激素类药物能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再生,促进胶原降解,抑制胶原合成。内镜下局部注射可减少扩张时间。 (2)化疗药物主要可干扰DNA复制、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生成,临床上主要用于防止形成纤维瘢痕。 参考文献: 1.食管狭窄的内镜下治疗及护理研究进展.江彩冰.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30.

钟芸诗 2021-02-07阅读量1.1万

顽固的嗳气症怎么治?

病请描述: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教授,张顺财 嗳气(belching)是胃及/或食管中的气体经食管及咽喉,从口腔中溢出。其声长而缓,俗称“打饱嗝”、“饱嗝”。这里必须要与呃逆(打嗝)相鉴别,呃逆是因为膈肌不由自主地收缩(痉挛),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嗳气是消化道疾病中常见症状,1.可以是某些疾病中的症状之一,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病,胃食管返流等,此时嗳气往往不是主要症状,是诸多症状之一,而且较轻。2.也可嗳气作为主要或唯一的症状,往往连续频繁发作,不发作时无任何不适,不伴其它症状及疾病,这种情况通常叫嗳气症(又称非特异性过度嗳气),临床上常见,也属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病,指反复出现令人不适的嗳气,但无过度吞气导致嗳气的证据。此症的气体源于胃内,与一过性下食管括约肌松弛有关。病因不明,与某些动作如按压胸腹部及其他部位等产生心理嗳气暗示有关,一天中往往在某些时间段发作如饭后,睡前。与人讲话交流,游戏,读小说,研究有兴趣事件等主意力集时不发生嗳气。 嗳气症的诊断 1.通过必要的检查排除食管,胃,十二指肠等器质性疾病。 2.每周出现数次反复暖气,至少持续6亇月 3.无吞气症的证据。 治疗 1.一般治疗   ①饮食治疗,主要是调整饮食习惯,提倡进餐时细嚼慢咽,忌生冷,酸甜,太油腻及刺激性食物。减少吸烟饮酒,少食巧克力.咖啡及碳酸饮料等。少食多餐,睡前4小时内不宜进食等有利于嗳气症的缓解。②远动,鼓励参加户外及社交活动,与人多交流,积极户外运动。③心理调整,向患者解释胃内气体过多及过度嗳气对身体并无大碍,分散注意力极为重要、多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放松情绪等可有效减少嗳气。 2.药物治疗   尚无专门针对嗳气症的治疗药物。抗焦虑药物如舒必利,米氮平,奥氮平有一定疗效,可在心理科医生指导下应用。镇静剂对有失眠者有帮助。 3.治疗原发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和胃食管反流病可导致嗳气,积极治疗原发病,应用拉唑类药物抑制胃酸,吗丁啉促进胃肠动力,应用益生菌及消化酶有利于减少腹部胀气,有助于症状缓解甚至消失。 4.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认为嗳气分为三种情况,①食滞胃脘证,嗳气伴有酸腐的臭味儿,嗳气的声音闷浊,不连续,伴有胸脘胀闷,不思饮食,大便有酸腐的臭味儿,这种嗳气可用枳实导滞丸,或者是保和丸进行治疗。②肝气犯胃证,嗳气频繁发作,声音响亮,胸闷,两胁隐痛,这种可用柴胡疏肝散,舒肝和胃丸。③脾胃虚弱症,主要表现是嗳气断续,声音低弱,偶泛清水,不思饮食,面色恍白,可用人参健脾丸进行治疗。 5.针灸治疗有时候也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张顺财 2021-01-13阅读量1.1万

传统医学对小儿抽动症的认知

病请描述:自从上周在微博发布了一个有关小儿抽动症的医案,最近收到了一些年轻妈妈的私信咨询。事情是这样的,国庆节前一位老患者带着小孙子来门诊看过敏性鼻炎,一直吸扭鼻子并且嗓子发出“吭吭”声,还伴有眨眼睛,从进门到结束没停过。外婆焦虑地说这样子已经1个多月了,看了很多医院,拿出一大堆药,有止咳药、化痰药、抗过敏药、鼻喷激素,甚至头孢、阿奇霉素,还有口服很多维生素、钙、锌都无济于事,很是发愁。每次都是开学的时候发病,睡觉前吭吭声特别明显,睡着后就消失了。追问发病原因,这位外婆说小家伙在附近国际学校上小学,小朋友机灵活泼,父母对孩子学业要求高,周末都在课外辅导班学习,有网课也有现场上课,几乎没有业余时间,平时睡觉不踏实,翻来覆去,查体舌质红,苔腻,典型的心肝火旺,给于清肝泻火,息风止痉。二诊,家属代诊,症状明显好转,第三次复诊,症状就基本消失了。孩子奶奶直夸中医真很神奇。 生活中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会有不自主眨眼睛,吸鼻子,清嗓子,耸肩等小动作,最初有些家长并不在意,认为只是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停地纠正孩子的行为,更有甚者大声呵斥并打骂孩子以让其改正,却不知这样反而更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最后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大动作越来越多。经过了解,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得了小儿抽动症。 什么是抽动症呢?抽动症是一种儿童时起病,原因未明的神经精神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身体某部分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反复收缩运动或不自主发声,症状此起彼伏,间歇性反复发作,少数可持续到成年。发作时一般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做出咳嗽声、清嗓声、鼓肚子等是常见表现。此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很多医生和家长可能会误诊为其它疾病,如结膜炎、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很多家长认为是孩子的坏毛病。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反复出现某一个动作,紧张时加重,或者家长老师批评时可以稍加控制,注意力转移后可以减轻,入睡后症状消失。动作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或伴异常的发声,或者结巴、重复别人或者自己语言,排除其他疾病后,都要考虑。 有些家长私信我,也提到一开始他们并不大相信中医的治疗,但是西医治疗方法实在有限,西药比如硫必利、可乐定贴剂、氯硝安定都是一些抑制神经的药物,真的不敢轻易使用。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否认,尤其是在一些不够规范的地方,可能会给孩子用一些麻痹神经的药物,这也是一部分家长所担心的,毕竟小儿抽动症,西医上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解释,但在中医经典上其实有根可循的。 中医治疗小儿抽动症有独特的优势,中医治病与西医不同,西医采取的是对抗疗法,就像高血压、糖尿病等采取压制、对抗的办法一样,控制抽动症状用的是抗精神病类的药物,但是治标不治本。而中医是全身调理,可以调理体质,使孩子达到阴阳平衡。孩子服用中药后,家长普遍反映孩子脾气好了,性格活泼,体质增强了,也很少感冒了。而且中药也都为天然的植物或矿物,毒副作用比较小。除了药物以外,中医还有一些特殊疗法,配合治疗效果更好,比如推拿、针灸、耳穴压豆、穴位埋线等,这些治疗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为什么近些年患抽动症的小患者越来越多,呈现高发趋势?为何城市里的孩子居多?先来了解下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小儿时期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在形体结构,脏腑功能,生理病理,发病和恢复等方面都有明显的特点,与成人有所不同。其生理特点主要表现为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病理上又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等特点。 1.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小儿“稚阴未充,稚阳为长”,按照中医理论,阴为人体“精”“血”“津”“液”等具体物质性的东西。阳是指身体内各个生理功能的活动。小儿无论在物质基础和生理功能方面,都是稚嫩和不完善的,形与气相对不足,尤以“肺”、“脾”、“肾”三脏更为突出。 2.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身体机能脆弱,抵抗疾病能力差,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一旦护理失宜,较成人更易发病。比如本来肠胃功能不足,若再加上饮食失调,就会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紧接着又易感受风寒出现咳嗽,哮喘 ,发热等并发症。 3.“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小儿为纯阳之体,神气怯弱,常易发生高热,惊风,神昏,抽搐,便是我们所说热引肝风内动的病理特点。小儿脾胃虚弱,大家都能理解,下面重点谈谈“肝脏”与小儿抽动证的关系。《病机十九条》“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说的是什么呢?“掉”是指肢体震颤动摇,“眩”是指头目昏花。说的是肢体抽动,头晕都与肝脏有密切关系。肝脏又和肾脏,脾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说“肝肾同源””肾主水,肝主木,在五行相生相克中肝木需要肾水的滋养,人体的每个脏器要达到阴阳平衡,保持整个机体的健康。朱丹溪提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小儿体质本是稚阴稚阳,最易损耗,加上后天喂养失当,比如现在孩子常吃肉食。大家都有一个认知,多吃牛肉,海鲜高蛋白类食物孩子体质好,吃的过多又加滋食其他肥甘厚腻,日久化热生火,伤及体阴。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各种补习班轮番上,作业做到很晚甚至十点钟以后睡觉的比比皆是。晚睡伤肾伤阴,实在是让人心疼。如果仔细观察,很多孩子下眼睑肉肉的,红红的,眼周明显的黑眼圈出来,这些都是脾肾阴虚的外在表现。另外孩子伸出舌头,舌尖红,甚至有草莓样红点,又表现出心火旺的症候,多是虚火上炎,虚实夹杂等表现。 4.“久视伤肝,伤血”,临床上遇到一些近视的小患者,我会加一两味养肝柔肝的药,都取得不错的效果。人体其实是一张全息图,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部位的疾病便能反应出身体其他部位出现的问题,便是“见一知著”。比如平时我们看书看的时间长了,双眼就会干涩模糊。“肝又主筋,开窍于目”,肝脏是人体最重要的造血生血和藏血的器官,眼睛的正常功能主要依赖肝血的滋养,如果长期用眼过度,就会耗伤肝血。肝血属阴 ,肝血不足又会导致肝木不能得到滋养,筋脉失养,从而出现,眨眼,鼻子抽动,清嗓,肢体抽动等症状。 5.孩子学业繁重,睡眠不足,熬夜伤及肝肾,肝肾阴虚内耗,加上外在家长们在孩子学习上的攀比心理,焦虑情绪,进一步对孩子进行压迫,孩子缺少玩伴,没有地方倾诉,也不允许反抗,孩子情绪得不到流动,肝气郁结,郁久化热生风,如此循环。这也是为什么城市里的孩子近年来抽动症会逐渐增加的原因。农村的孩子,走出校园,天大地大,视野宽阔,情绪得到舒展,即没有那么多作业,也少有家长在学习上过多的逼迫。加上农村土地多,孩子接地气,脾土收到补养,后天气血生化之源保持畅通,体质自然就相对好一些。 抽动证,不是孩子习惯不好,而是各种原因导致孩子阴血消耗太过,筋脉失去濡养,自身机体求救的一个信号。孩子是需要被理解的,孩子是需要被尊重的,孩子更是需要被看见的,看见即是爱。 另外我们会发现,此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但是春天最为多见。中医把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根据特征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也就是五行。春天属木,在五脏中对应的是肝;春天是肝气最旺的季节,每到春天,易出现肝风内动,扰动心神而发病。我们临床也观察到每到三四月份,新发病的病人特别多。 抽动症容易反复发作,该如何去调理患了抽动症的孩子呢? 首先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本病,知道抽动症状的表现就象躯体感冒发烧一样是一种疾病,并不是坏毛病,家长要对孩子的抽动“视而不见”,不要提醒,不要对孩子说他这样是有病,如有必要和老师经常沟通,要增强克服疾病的信心,消除自卑感。 其次要合理安排患儿日常生活学习,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量户外活动,多接触大自然,少看或少玩过于刺激的电视、游戏,少接触电子产品。 营造轻松和谐的家庭气氛,让孩子放松紧张的心理,要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要多鼓励,尽可能不要干扰孩子做他喜欢做的事情,给孩子营造一个宽松的生活学习环境。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家长不要有断根的急迫要求,不要给孩子过多的关注,以防给孩子造成思想压力。 当孩子抽动发作明显时,不要强制其控制,可让孩子帮你做些轻松些的事,通过肢体有目的的活动而减轻和缓解抽动症状。比如打乒乓球、跳绳都是很好的使身体保持平衡的运动。特别注意预防感冒,现在发现很多孩子感冒发热以后会诱发或者加重本病。 饮食要注意少食肥甘厚腻如肉类、油炸类,少食海鲜、牛羊肉这些。因这些蕴而化痰生热,痰热扰神,就会病情更难控制。多食用百合莲子粥、茯苓山药粥等补肾脾、安心神、助运化、祛痰湿的药食同源类中药。

刘宝君 2020-11-08阅读量1.4万

科普系列—&md...

病请描述: 典型病例 18岁小伙小张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骶尾部溢脓、溢血,量少,呈鲜红色,不伴骶尾部疼痛肿胀。曾于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切开引流术后,术后效果不佳,复发。至我院胃肠肛肠外科专家傅传刚教授门诊就诊,查体示骶尾部陈旧性手术瘢痕,可见窦口,挤压流脓,患者无黑便,否认腹泻,否认便秘,否认发热,否认粘液便,否认里急后重,否认便后出现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以"藏毛窦伴感染"收入我科,建议手术。 原复发病灶 治疗过程   傅传刚教授与肛门部良性疾病专家邓业巍教授等一起进行术前病例讨论,傅传刚教授看了病例资料后分析称:“患者二次手术难度比较大,因为患者肥胖,毛发浓密,长期臀部摩擦挤压,毛发刺入到臀沟,反复刺激并发感染。第一次藏毛窦手术局部小菱形切除的范围不足。藏毛窦手术皮瓣转移术一般是右侧转移,但是患者右侧已有陈旧性手术瘢痕,且患者属疤痕体质,强行缝合张力预计很大,术后皮瓣坏死风险高。建议改为左边转移皮瓣,但术中必须注意切除至骶前筋膜,皮下游离充分。” 藏毛窦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 (术者:邓业巍教授) 按术前讨论计划,手术由邓业巍教授主刀,术中发现:骶尾部可见皮肤多处疤痕,质硬,骶尾部中线皮肤陈旧性手术疤痕尤其明显,2处针尖样小凹陷,直径约0.1cm。骶尾部有多处陈旧感染病灶。手术为腰麻手术,患者取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满意后,在肿块外缘作一边长8cm,锐角为60度,钝角120度的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直至骶骨筋膜前将然后以菱形下右方的菱形边为公共边,在切口右侧再做一全等菱形,保留一边,切开另两侧菱形边,将皮瓣游离,为减少吻合张力将部分皮下组织及骶骨筋膜游离2cm左右,并填充至病变处,稀碘伏及双氧水冲洗伤口,左右骶前各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另切口引流出,妥善止血,逐层关闭切口。 术后转移皮瓣切口愈合良好 术后,小张病灶消除,逐渐康复,傅传刚教授查房时说:“ 通过这样的根治性手术,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很低。患者要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清理骶尾部的毛发,避免长期久坐,清淡饮食。” 术后随访 术后2月余,小张再次来院检查,伤口愈合很好。 藏毛窦(Pilonidalsinus) 藏毛窦,又称藏毛囊肿、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发生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因内藏毛发,故得名。 高发年龄与病因 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易出现症状。病因上目前认为与先天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和后天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感染形成窦道有关。 临床症状 藏毛窦、藏毛囊肿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无症状,只有骶尾部的突出,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或肿胀,通常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破溃或者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反复发作后,形成窦道或者是瘘管。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 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诊断,但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 治疗方法 藏毛窦患者若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出现明显的症状,则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通常手术治疗包括囊肿切开引流法和囊肿切除术。囊肿切开引流多适用于首次出现症状的患者,不一定能够根治疾病。囊肿切除术有许多术式,包括切除一期缝合、切除部分缝合、切除伤口开放二期缝合、切除伤口开放、袋形缝合术、转移皮瓣。目前最常用的术式为转移皮瓣,其中Limberg皮瓣转移术是很常用的一种方法,有着手术效果好、成功率高、复发率低等优点。 预防 1.注意清洁,保持局部卫生;  2.避免长期久坐;  3.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4.穿衣舒适宽松,避免局部潮湿,皮肤破损。

傅传刚 2020-10-26阅读量1.2万

年轻小伙屁股上的痘痘反复&l...

病请描述:18岁小伙小张因为自己的屁股后面突然出现反复疼痛并溢脓、溢血症状而十分苦恼。2年前,他曾到过上海某三甲医院就诊,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伴感染”,当时医生给他进行了骶尾部藏毛窦局部切除术,术后小张臀部仍间断性流脓并伴有疼痛不适等症状,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困扰。 小张带着疑惑再次来到给他做手术的医生那里,考虑到患者情况较复杂,医生介绍小张至我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教授门诊:“ 你去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胃肠肛肠外科傅传刚教授那里看看吧,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经验更丰富!”  小张随着家人一起来东方医院。他来到傅传刚教授门诊说:“傅教授,2年前在其他医院做了藏毛窦手术,我这屁股后面出现流脓、溢血症状,您能不能帮忙看看是为什么呀?” 傅传刚教授安抚道:“ 别急,我来给你检查检查!” 原手术复发病灶 傅传刚教授随后查体显示小张骶尾部有陈旧性手术瘢痕,可见窦口,挤压流脓。仔细检查后对小张说:“ 你这个病需要住院手术,但不能单纯的局部切除。藏毛窦,是一种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发生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手术完整的切除囊肿才行,如果切除不彻底,不够深就很容易复发。”小张的术前MRI显示折刀位骶正中有陈旧性手术瘢痕,有窦口,局部皮肤红肿,触痛明显,有少量脓性分泌物。肛诊没有异常。 术前MRI术前病例讨论  傅传刚教授与肛门部良性疾病专家邓业巍教授等一起进行术前病例讨论,傅传刚教授看了病例资料后分析称:“患者二次手术难度比较大,因为患者肥胖,毛发浓密,长期臀部摩擦挤压,毛发刺入到臀沟,反复刺激并发感染。第一次藏毛窦手术局部小菱形切除的范围不足。藏毛窦手术皮瓣转移术一般是右侧转移,但是患者右侧已有陈旧性手术瘢痕,且患者属疤痕体质,强行缝合张力预计很大,术后皮瓣坏死风险高。建议改为左边转移皮瓣,但术中必须注意切除至骶前筋膜,皮下游离充分。”  改左边皮瓣转移标记  藏毛窦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术者:邓业巍教授)  按术前讨论计划,手术由邓业巍教授主刀,术中发现:骶尾部可见皮肤多处疤痕,质硬,骶尾部中线皮肤陈旧性手术疤痕尤其明显,2处针尖样小凹陷,直径约0.1cm。骶尾部有多处陈旧感染病灶。手术为腰麻手术,患者取折刀位,常规消毒铺巾。麻醉满意后,在肿块外缘作一边长8cm,锐角为60度,钝角120度的梭形切口,逐层切开,直至骶骨筋膜前将组织(包括感染灶)完整切除病灶。 手术标本  然后以菱形下右方的菱形边为公共边,在切口右侧再做一全等菱形,保留一边,切开另两侧菱形边,将皮瓣游离,为减少吻合张力将部分皮下组织及骶骨筋膜游离2cm左右,并填充至病变处,稀碘伏及双氧水冲洗伤口,左右骶前各放置负压引流管一根另切口引流出,妥善止血,逐层关闭切口。 1.菱形切开2.取出标本3.皮瓣游离4.置入引流5.关闭切口6.缝合  术后,小张病灶消除,逐渐康复,傅传刚教授查房时说:“ 通过这样的根治性手术,以后复发的可能性很低。患者要保持个人卫生,经常清理骶尾部的毛发,避免长期久坐,清淡饮食。” 傅传刚教授为患者检查伤口  术后转移皮瓣切口愈合良好    什么是藏毛窦藏毛窦(Pilonidalsinus),又称藏毛囊肿、藏毛疾病,是在骶尾部臀间裂的软组织内发生的一种慢性窦道或囊肿,因内藏毛发,故得名。   藏毛窦的发生年龄与病因多在青春期后20~30岁发生,因毛发脂腺活动增加,易出现症状。病因上目前认为与先天发育畸形导致皮肤的包涵物和后天毛发长入皮肤或皮下组织使囊肿感染形成窦道有关。 藏毛窦的症状藏毛窦、藏毛囊肿如果没有继发感染,无症状,只有骶尾部的突出,有的感觉骶尾部疼痛或肿胀,通常首发症状是在骶尾部发生急性脓肿,局部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多自动破溃或者经外科手术引流后,炎症消退。反复发作后,形成窦道或者是瘘管。藏毛窦静止期在骶尾部中线皮肤处可见不规则小孔,直径约1mm~1cm。周围皮肤红肿变硬,常有瘢痕,有的可见毛发。探针探查可探入3~4mm,有的可探入10cm,挤压时可排出稀淡臭液体。急性发作期有急性炎症表现,有触痛和红肿,排出较多脓性分泌物,有时发生脓肿和蜂窝组织炎。根据以上特点可作出诊断,但应与疖、肛瘘和肉芽肿鉴别。  藏毛窦的治疗方法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下列几种: 1.切除一期缝合 2.切除部分缝合 3.切除伤口开放二期缝合 4.切除伤口开放 5.袋形缝合术6.Limberg皮瓣转移7.Bascomll手术  如何预防藏毛窦1.注意清洁,保持局部卫生; 2.避免长期久坐; 3.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适当运动,控制体重; 4.穿衣舒适宽松,避免局部潮湿,皮肤破损。

傅传刚 2020-08-21阅读量1.3万

胆囊结石患者咽喉反流的关系研...

病请描述:咽喉反流(LPR)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上括约肌以上部位(包括鼻腔、口腔、咽、喉、气管、肺等)的现象,其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总称称为咽喉反流性疾病(LPRD)。长期以来,LPRD一直被认为是胃食管反流疾病累及咽喉部的消化道症状。近些年的研究揭示了LPRD是独立的疾病。 1、胆囊结石患者的十二指肠胃反流:十二指肠胃反流(DGR)是指十二指肠的内容物主要包括胆汁、胰液等反流进入胃腔,是消化道一种常见的病理生理现象。DGR的发生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十二指肠逆行的紧缩产生反向运动将肠内容物推向胃内,二是幽门口的开放。频繁、大量、持久的DGR,被称为病理性的DGR,其可能的发生机制主要有:①胃、十二指肠动力异常:胃-幽门-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等均可引起DGR的发生;②胃肠激素分泌紊乱: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胆道系统疾病也是引起病理性DGR重要原因之一,国内研究表明,在引起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多种病因中,胆结石及胆囊炎患者可占到29.2%,国外也有报道,给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患者行胃镜检查,发现80%的患者均存在DGR。目前大家认为其发病原因大概跟下列因素有关:①慢性炎症刺激:胆囊结石患者常合并慢性胆囊炎,长期的炎性胆汁刺激可致十二指肠炎症,进一步引发十二指肠运动不良,逆蠕动增加和幽门机制不全,导致DGR的发生;②肠道激素分泌功能紊乱:十二指肠粘膜是胃肠道激素分泌的重要组织之一,很多激素都是在十二指肠分泌的,十二指肠肠粘膜的慢性炎症及内环境失调,可致粘膜分泌激素平衡紊乱,波及肠胃功能,加重DGR;③胆囊动力学异常:胆囊动力学正常的人群可通过处于紧张状态的奥迪括约肌功能保证胆囊中的胆汁不会通过胆总管进入十二指肠,有研究证明,胆囊结石病人的胆囊动力学异常,奥迪氏括约肌功能紊乱,胆囊排空率下降,使得胆囊内残留胆汁增多,压力增加,从而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胆汁反流。 2、十二指肠胃反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引起一系列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根据其在内镜下的改变分为三种不同类型,即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反流病和Barrett食管炎。其主要发病机制为:①抗反流防御机能降低:以食管下括约肌为主的屏障结构功能下降、食管清除能力下降、食管粘膜屏障功能降低;②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反流物中的胃酸、胃蛋白酶、胆汁酸、胰淀粉酶等物质均可对食管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③其他因素如妊娠、肥胖、遗传、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等。 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反流对食管黏膜的损伤最为重要,其主要机制为:①不同浓度的胆汁酸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表现不同:生理浓度下的胆汁酸只造成食管黏膜屏障的破坏,病理上却无明显改变。而当胆汁酸浓度超过生理水平,并与食管黏膜接触较长时间时,则可造成食管黏膜的糜烂和溃疡形成;②不同pH浓度下对食管黏膜造成损伤的反流成分不同:在酸性环境下,结合型胆汁酸对黏膜的损伤作用最严重,具有脂溶性,可以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在碱性及中性环境下,非结合型胆汁酸损伤作用显著增强,可达结合型胆汁酸的5倍以上。③④胆汁反流与酸反流对食管粘膜损伤具有协同作用:根据反流物性质的不同可将反流类型分为酸性反流、胆汁反流以及混合反流三种形式,其中最常见是酸和胆汁的混合反流。研究发现存在胆汁反流比例为72.4%,且大部分(62.1%)与酸反流并存,单纯的胆汁反流仅占10.4%,酸和胆汁的混合反流比单纯酸反流与单纯胆汁反流对食管粘膜的损伤作用更强,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本文选自朱政霖,胆囊结石患者的咽喉反流。

赵刚 2020-08-15阅读量9661

请记住!宝宝腹泻时不能做这3...

病请描述:宝宝一腹泻,妈妈最揪心。稀里哗啦,来势汹汹,只需短短两三日,胖宝宝就变成瘦宝宝了。最愁人的是,腹泻还是个“高频事件”,起因多样、反反复复、防不胜防——夜里蹬被子受凉,腹泻;奶瓶水杯不够干净,腹泻;还有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引起胀气、吐奶、腹泻“一条龙”……恐怕不少宝爸宝妈已经到了谈“腹泻”色变的程度了,但还是有一个“不幸”的消息得提醒你▼秋季腹泻~要~来~啦! 秋季腹泻是什么?怎么防? 秋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天十几次拉出水样的稀便便,断断续续发烧,初期可能伴有呕吐,这些都是典型症状。“秋季腹泻”这个名字其实有点误导人,让人以为只有秋天才发生,但实际上轮状病毒感染全年都可能发生,只是11月至1月发病率较高。它还尤其喜欢“欺负”2岁以下的小宝宝,这可能和0-2岁宝宝自身的胃肠道功能和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完善,来自母体的抗体已降至最低有关。秋季腹泻是个棘手又难缠的家伙,所以,要重在预防:大人小孩平时都要勤洗手。大人的手接触外物很多,很有可能成为细菌病毒的“运输工具”呢。宝宝用品要经常清洗消毒。0~2岁宝宝处于口欲期,什么都会往嘴里塞,所以,不仅是餐具奶瓶奶嘴要清洁消毒,一些玩具也要哦。疾病流行季节,不要带宝宝到人多的地方玩耍,避免与其他宝宝、大人分享食物。坚持母乳喂养,制作辅食时要注意卫生。母乳含有的免疫活性物质,可帮助抵抗多种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其中乳铁蛋白,就像是宝宝身体里的“高精尖装备”,为宝宝构建抵御病毒的“长城”,更可发挥抗菌作用,有效压制病菌。母乳喂养可降低婴幼儿获感染性疾病的风险,可以持续到宝宝2岁或更长。如果真的被轮状病毒缠上,要怎么办?感染性腹泻一般来势汹汹,当发现宝宝便便有异样时,注意观察并做好记录(包括便便次数、性状、颜色及量的变化),为医生制定治疗计划提供依据;除了便便,发热、呕吐及精神状态都需要密切关注,如果宝宝的病情严重或一直不见好转,应及时就医,切勿滥用抗生素。宝宝腹泻期间及恢复期,还应注意:及时补充液体若宝宝腹泻严重,而且出现脱水的迹象(尿量减少、哭时无泪、皮肤、口唇粘膜干燥等),请妈妈务必咨询儿科医生,并要遵医嘱喂服口服补液盐。饮食方面,考虑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一般在饮食上保持原有的模式即可,当然这个阶段是不适合新食物的引入的。同时要关注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可能性。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奶类是主要的食物,母乳和普通配方都是富含乳糖的。所以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可坚持母乳喂养,如一周后腹泻仍没好转,可在医生指导下转用无乳糖配方;人工或混合喂养的宝宝,可在医生指导下暂停原有配方,改用无乳糖配方。做好臀部护理每次便便后应及时更换尿布,并用温水冲洗肛门及臀部,预防发生“红屁股”及泌尿系统感染。如已出现,可涂鞣酸软膏或护臀霜等。其他腹泻如何应对?轮状病毒虽然是这段时间要重点警惕的“大boss”,但也别因此忽略了其他非感染性的腹泻问题哦。婴儿期可能出现功能性胃肠病,也可能导致腹泻(也就是功能性腹泻)。功能性腹泻表现为每天排4次或以上不成形的便便、无痛性、持续4周或以上,多见于婴儿期和学龄前期,一般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此,这种功能性腹泻不需要特殊治疗,但可通过调整饮食缓解症状。混合喂养的宝宝,可以考虑将普通配方奶粉换成更易消化吸收的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给宝宝的稚嫩胃肠“减负”。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将天然的牛奶蛋白大分子,水解为“微小”的蛋白分子,更好呵护宝宝的小肚肚。重要提醒,宝宝腹泻切记“三不要”感染性腹泻期间,不要给宝宝添加新辅食。不要随意给宝宝禁食,请遵循医嘱!长时间禁食,不但可能加重宝宝脱水、低血糖等情况,在饥饿状态下,还有机会让肠蠕动增加,反而加重腹泻。不要私自滥服抗生素!腹泻需要明确病因,对症治疗,即便家长担心,也请交给专业的医生诊断~总之,宝宝出现腹泻应尽快就医! 由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调整饮食、是否禁食(禁食多久),以及服用何种药物~不过,还是希望大家不会有这一天~

母婴育儿健康号 2020-06-12阅读量9521

鼻子外面红红的一按就疼,是啥...

病请描述: “大夫,我的鼻子外面一按就疼,还有点红肿,两边都有,已经三四天了,这是怎么回事?平时喜欢挖鼻子,是不是跟这个习惯有关?要不要紧?” 这位年轻的患者经检查发现,是因干燥上火长了疖子而引起的鼻周围肿胀,只要用抗生素药膏局部消消炎,平时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就能慢慢痊愈。如果疖子已形成脓栓而未溃破者者,可使用 50% 硝酸银烧灼促使破溃出脓,禁止自己挤压排脓。 疖子也叫疖疮,是一种化脓性毛囊及毛囊深部周围组织的感染,致病菌主要是葡萄球菌,由于皮肤卫生不良、皮肤脂溢性物质产生增多、外伤及机体激素水平高而引起。 鼻疖肿系鼻前庭或鼻尖部的皮脂腺或毛囊的急性局限性化脓性炎症,主要诱发因素为挖鼻、拔鼻毛、强烈摩擦鼻部以及患有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等。初病起期局部红肿疼痛,而后红肿范围扩大、跳痛明显,最后形成脓肿。 可别小瞧了鼻内疼痛,这个疼痛是在提醒你:你的身体正在“闹情绪”,如不理会,可能发展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鼻翼或鼻尖部软骨膜炎、颊部及上唇蜂窝织炎、眼窝蜂窝织炎及海绵窦栓塞等! 导致鼻内疼痛的主要原因 01 鼻疖: 鼻前孔內或两侧鼻翼处有局限性红肿突起而痛,严重时,肿胀可波及面部,甚至眼不能睁此时炎症有向颅内转移、引起颅内感染的可能性,不可轻心)。鼻部的疖肿仼何时候都不可进行哪怕是稍微的挤压,否则容易使细菌进行颅内,引起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02 鼻前庭湿疹: 根据病程不同,鼻孔处皮肤或其周围皮肤有充血、糜烂、溢脂水、结痂等改变,严重时病变范围可波及到面部或耳部。 03 鼻前庭炎: 多因感冒后擤涕所致,常在擤涕时引起鼻痛。检査见前鼻孔处皮肤发红,微痒而痛或鼻毛有结脓痂。儿童病程较长者,常见人中两旁有二条红色印迹(充血、慢性炎症),并伴有鼻涕流至该处(可被吸鼻时回缩)。成人病程久者拔除鼻毛后常致鼻毛缺失(可复生)。 04 鼻外伤: 鼻子被意外撞伤引起的疼痛。应行鼻骨侧位片或鼻骨ct,明确是否存在鼻骨骨折,必要时需在伤后十天内进行鼻骨复位手术,不要随意按压,避免二次外伤。 夏天是疖子的多发季节,天气变的炎热干燥,平时,如果发现鼻子里面疼痛,不要自己随便吃去火药草草了事,要先找对原因,再对症治疗,以免延误伤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 夏季的预防及护理 1、注意忌食辛辣、厚腻、刺激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2、可以经常服用绿豆汤,或用金银花,野菊花煎汤代茶饮来降火气。 3、戒除挖鼻的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各种鼻病,保持鼻部清洁和湿润。 4、鼻部、上唇、颊部发现疖肿,禁止挤压、挑刺、灸法及早期切开引流,以免脓毒扩散。 5、反复发作者,应注意寻找其他病因,如糖尿病、肾炎等,给予治疗。

李泽卿 2020-05-18阅读量2.1万

男性不育症,男同志注意了!

病请描述:夫妇同居1年以上,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由于男方因素造成女方不孕者,称为男性不育。 一、诊断 1.病史全面了解家族史、生育史、性生活史和其他对生育可能造成影响的因素。 1)性生活史可初步了解是否存在性功能障碍造成的不育。 2)既往病史应详细了解病人的既往生育史、生长发育与过去疾病史等,重点询问与生育相关的疾病或因素,包括生殖器官感染、外伤、手术史、内分泌疾病史、影响睾丸生精功能、性功能和附性腺功能的疾病和因素、对生育有影响的药物应用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如酗酒、吸烟、穿紧身裤、环境与职业等。 2.体检 1)全身检查:重点应注意体型及第二性征。 2)生殖器官的检查:重点注意有无生殖器官畸形,睾丸的位置、坚度、大小,附睾、输精管有无结节或缺如,阴囊内有无精索静脉曲张、鞘膜积液等。 3)直肠指检:注意前列腺大小、硬度、有无结节、结石,怀疑前列腺炎者应作前列腺按摩液检查。 3.实验室检查 1)精液分析:是评价男性生育力的重要依据。精液分析正常值范围见表60一2。 2)选择性检查: 抗精子抗体检查:其指征包括性交后试验差,精子活力低下并有凝集现象等。 精液的生化检查:用以判断附属性腺分泌功能。 男性生殖系统细菌学和脱落细胞学检查:用以判断生殖系统感染和睾丸生精小管功能。 内分泌检查:许多内分泌疾病可以影响睾丸功能而引起不育。 免疫学检查:人精子的自身免疫和同种免疫都可以引起不育。 染色体检查:对少精、无精子症者可做细胞核型鉴定。 影像学检查:输精管精囊造影和尿道造影用以检查输精管道通畅性,而头颅摄片用以排除垂体肿瘤和颅内占位性病变。 4.特殊检查 1)阴囊探查术:为了鉴别是梗阻性无精子症抑或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无精子症,以及检查梗阻部位、范围及梗阻原因,可选用阴囊探查术。 2)睾丸活检术:能直接判断精子发生的功能或精子发生障碍的程度。 3)精子功能试验:排出体外精子进入女性生殖器官与卵子结合受精,有关的精子功能。 4)房事后试验:了解精子与宫颈粘液间的相互作用。 5)性功能检查。 必要时还可进行内分泌功能测定、免疫学和细胞遗传学检查。睾丸活检、输精管精囊造影等也常被采用。 二、鉴别诊断 1.性功能障碍性不育症:指因性功能障碍而不能完成性交或精子不能进入阴道而造成的不育。病人常有勃起功能障碍、不射精症或逆行射精等性功能障碍病史,并可通过性功能检测来鉴别。 1)不射精症:是指阴茎勃起正常,但性交过程中不能射精,有功能性不射精和器质性不射精两种。前者多见于性知识缺乏、心理因素如新婚时的紧张或纵欲过度造成。后者常见于神经系统的病变与损伤,如盆腔手术等;阴茎疾病,如包皮过长与包茎等;内分泌疾病,如垂体、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神经病变;药物性因素,如镇静药、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药可抑制射精。 2)逆行射精:是指在性交过程中有射精的感觉,但无精液从尿道射出。在射精后立即排尿,检查尿液可发现尿中有大量的精子。常见原因有,膀胱颈关闭不全、盆腔手术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尿道狭窄使精液排出困难等。 2.精道梗阻性病变所致的不育症:其睾丸的生精功能正常,由于精道梗阻而使精子不能进入精液中。鉴别诊断如下: 1)先天性精道梗阻:主要因为先天性输精管发育不全或缺如、精囊发育不全、输精管与附睾不连接或附睾发育不全等引起的不育症。其特征是精液量少,常<1ml,精液不凝固,精浆无果糖,以及无精症。 2)感染性精道梗阻:常见的感染为双侧附睾结核、淋球菌性附睾炎及丝虫病。其特征为无精症但睾丸大小正常。 3)医源性精道梗阻:病人常有输精管造影术史或输精管结扎术史;双侧斜疝修补术时误扎输精管导致输精管梗阻;睾丸、附睾手术时造成附睾或精索的损伤。 4)外伤性精道梗阻:因睾丸、附睾、精索外伤后合并精道梗阻造成的无精症。 3.睾丸生精功能障碍所致的不育症:它是由于种种原因睾丸不能产生精子,虽然输精道正常,但精液中无精子。鉴别诊断如下: 1)遗传学异常:如两性畸形、Klinefelter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的不分离造成嵌合体。临床特点有乳房增大,胡须、阴毛稀少,肩窄臀宽等女性体态;睾丸小而软,性功能低下,精液无精子。血浆及尿中FSH浓度升高,血浆睾酮浓度低于正常。 2)先天性异常:如先天性无睾、双侧隐睾、生殖细胞发育不全等。生殖细胞发育不全病人男性化正常,但精液中无精子,睾丸大小正常,乳房不增大,血浆睾睾酮和血清LH水平正常,血浆FSFSH升高。双侧隐睾患者精液中也无精子,但其睾丸不能扪及,血浆睾睾酮和血清LH水平偏低,但在单次注射绒毛膜性腺激素5000 U,血浆睾睾酮水平可明显升高。而先天性无睾则除了不能扪及睾丸外,其血浆睾睾酮和血清LH水平均很低,单次注射绒毛膜性腺激素后其血浆睾酮水平升高不明显。 3)内分泌异常:如性腺功能低下、垂体功能低下、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等。原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病人血FSH及LH水平常增高,而睾酮水平却降低。垂体功能低下可引起继发性性腺功能低下,病人血FSH及LH水平常偏低,睾丸间质细胞功能及性功能减退,精液量减少。 4)生精细胞成熟障碍:如辐射损伤、药物影响、精索静脉曲张等。其睾丸大小质地正常,精液检查精子减少或无精子。睾丸活组织检查示生精过程多停顿于精母细胞期,曲细精管中进一步发育的生精细胞极少。 4.免疫性不育症:免疫性不育分为两类:一类是男性产生的抗精子自身免疫,一类是女性产生的抗精子同种免疫。此类病人的特点是其性功能、精液常规及激素水平均正常。 三、治疗 男性不育的患者,除了应当查明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外,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才能收到更佳的疗效。 1.心理上要坦然对待,不能过分焦急和忧虑:对待不育症要有耐心,坚持治疗。因为睾丸制造精子需要1个过程,一般从精原细胞演变成精子大约需要74天,精子从睾丸排出后又要在附睾中经过18天左右的成熟过程,才能排出体外。所以即使药物有效,也要在3个月后才能显效。因此治疗不育症常以3个月为1疗程,频繁换药对治疗是不利的。另外,情绪上的不稳定也可以造成生精功能和性功能的障碍,据统计,由于情绪障碍引起的不育约占全部不育人群的5%,可见稳定情绪、耐心治疗的重要性。 2.避免不良环境因素:有许多不育症是由于环境因素影响了睾丸的生精功能所致。如接触放射线、化学产品和重金属及高温作业等,敏感的人很快可以使生精细胞受到损伤,而使精子无法生成。若查实确系此类原因造成,那么应及早脱离接触或注意防护,可以使原有损伤恢复。长期不予警惕,听之任之,等达到不可逆转的程度就难以治愈。烟、酒对于不育症患者来说应尽量避免。大量吸烟会增加精液中硫氰酸的含量,可抑制精子的活动力,吸烟人精液中畸形精子的数目也都明显高于不吸烟者。酒中所含的乙醇(酒精)对睾丸也是有害的,长期过量地饮酒,可使体内合成雄激素的3种酶活性受到严重影响,以致睾丸不能正常地产生雄激素和精子。每天平均饮烈性酒250g,持续2~5年,还可使勃起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咖啡因对于生精细胞来说是一种有害物质,每天喝咖啡超过4杯就会影响生育,故应避免。同样,也不要饮含有咖啡因的可乐和浓茶等饮料。 3.保持阴囊内较低温度:阴囊的温度比体内温度低2~3℃,不要使阴囊温度上升。对长时间静坐工作、长途驾驶员和喜欢穿紧身裤的人,都可使阴囊部位的散热受到影响,而致局部温度升高。故前两种人应该定时起立或下车活动,对后者来说穿宽松的裤子更有利于生育。有些人阴囊表面温度较高,可以在晚上用冷水贴敷阴囊,以适当降低阴囊的温度,这样更有利于精子的产生。 4.增加营养:营养成分中的胆固醇、精氨酸和锌与生育的关系最密切。胆固醇是合成性激素的重要原料,适当多吃一些肝、脑、肠、肚等动物内脏会有利于性激素的合成。精氨酸是精子形成的必要成分,它是蛋白质的基本成分,所以多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蛋、牛奶等会有利于生育,尤其是多吃冻豆腐、豆腐皮、核桃、芝麻等含精氨酸较多的食物更有益于生精。锌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缺乏可使睾丸萎缩、性功能减退,食物中以牡蛎、牛肉、鸡肝、蛋黄等含锌最多,如经常服些含锌的药物,如硫酸锌、葡萄糖酸酸锌等都可以使精液质量改善。维生素A、B、C、E,都是产生精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应酌情服用。 5.适当调节房事频率:科学研究发现每天性交1次,精液质量会有所降低,隔1天精液质量就能够保持正常。若精液长期不予排出,精子又会在生殖道内老化而失去活力,并被其他细胞所吞噬。因此,平时不要故意克制性生活要求,而把希望寄托在排卵日的前1天开始。隔天性交1次,这样就可以使精子与卵子结合的几率上升。 6.精子发生障碍的治疗 (1)内分泌激素治疗: 1)促性腺激素:当疑有垂体前叶促性腺激素功能不足,FSH及LH减少导致精子发生障碍时,可肌内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2000~3000U,每周2~3次,3个月1个疗程。 2)雄激素:最常用丙酸睾酮50mg,每周3次,肌内注射,8~12周,停药3个月后精子数增加,可提高受孕机会,要掌握好这个反跳时期。其他药物有甲睾酮(甲基睾丸素)、环戊丙酸睾酮(环戊烷丙睾丸素)、甲睾酮(氟氢甲睾酮)、十一酸睾酮。 3)抗雌激素:可提高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的释放。氯米芬50mg,1次/d,口服100 天;他莫昔芬(三苯氧胺)20mg,1次/d,口服5个月后精子数显著增多。 4)甲状腺素:服用30~120mg,分3次口服。 (2)非激素治疗: 1)维生素类:维生素A每天2.5万~5万U,维生素E 每天30~60mg,维生素B12每天0.5mg,维生素C每天300~600mg。 2)精氨酸:每天1~4g,口服,2~3个月。 3)谷氨酸:0.6~2.0g,口服,3次/d,2~3个月。 7.手术治疗 1)有精索静脉曲张者应及早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2)为预防以后可能出现的无精子症,隐睾症患儿应在2岁前施行睾丸固定术。 3)阴囊脂肪过多症应切除过多脂肪。 4)手术治疗睾丸鞘膜积液及腹股沟疝。 5)矫正生殖器异常,如尿道下裂、尿道上裂、尿道狭窄等矫正手术。 6)附睾输精管吻合术适用于附睾尾部阻塞病变、附睾头部较饱满无硬结、睾丸及附睾活检示曲细精管生精功能良好、附睾管内有精子、输精管造影或注水试验证明输精管通畅,需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手术。 8.辅助生殖技术应用 (1)配偶间人工授精(AIH)适用于: 1)性交障碍; 2)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运行障碍; 3)精液的检查轻度异常; 4)原因不明的功能性不育症。 (2)非配偶间人工授精(AID)适用于: 1)男性绝对不育; 2)男方携带病变基因及不良遗传因素; 3)性功能异常; 4)免疫不相容及Rh因子不相容性。需履行严格的法律手续。 (3)卵细胞胞质内精子注射(ICSI):适于梗阻性无精症、严重少精症的精液质量异常者。 9.性交不射精或逆行射精的治疗 (1)不射精的治疗: 1)解除心理障碍。 2)电动按摩治疗。 3)麻黄碱50mg,性交前1h口服。 (2)逆行射精的治疗: 1)有尿道狭窄者定期尿道扩张。 2)口服交感神经兴奋药物:假麻黄碱60mg,4次/d,共2周。 3)严重者需手术重建膀胱颈。 10.精液其他异常的治疗 (1)精液不液化的治疗:可采用淀粉酶性交前阴道冲洗,以液化精液或以α淀粉酶阴道栓剂,性交前放入阴道亦可使精液液化。 (2)精液量过少或过多的治疗:精液量过少可试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 2000~3000U,每周2次,肌内注射,共8周,如无效,需进行人工授精;精液量过多无特效药物治疗,可采集精液经离心使精子浓集后行人工授精。 (3)抗精子抗体消除法: 1)治疗生殖道感染; 2)使用避孕套至少持续半年; 3)免疫抑制药:口服甲泼尼龙32mg,3次/d,共10天;还可用硫唑嘌呤、泼尼松等; 4)精液洗涤,然后离心浓集,行人工授精。

吴玉伟 2020-03-20阅读量1.1万